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联合术后快速正畸矫治下颌前突畸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联合术后快速正畸建(牙合)矫治下颌前突畸形方法的可行性及优缺点。方法:2000年1月~2005年12月,应用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联合术后快速正畸建(牙合)共矫治43例下颌前突畸形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未接受过正畸治疗。结果:43例患者通过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后退下颌骨,联合术后快速正畸3~7个月,基本建立良好咬合关系,恢复正常咬合功能。随访6个月~3年,效果稳定。结论:下颌前突畸形采用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联合术后快速正畸,不但能够显著地改善颌骨畸形,而且可以快速建立正常咬合关系。
[关键词]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快速正畸;下颌前突畸形
[中图分类号]R782.2 R78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07)05-0640-03
下颌前突是一种常见的颌骨畸形,主要表现为下颌骨前突,牙齿反(牙合)、开(牙合)、偏(牙合)、牙齿不齐等,严重影响面部美观和口腔功能。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是正颌外科常用的下颌前突畸形矫正术式。手术通过后退下颌骨,使之与上颌骨建立新的位置关系,从而矫正下颌前突畸形。术后上下颌牙齿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咬合关系不稳定易造成畸形复发,需要正畸治疗来获得良好稳定的咬合关系,保证手术效果。自2000年1月~2005年12月,我们将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与术后快速正畸治疗联合应用,对43例因严重下颌前突患者进行矫治,快速建立新的咬合关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患者的面型和牙台关系取得了最大程度的改善。
1 临床资料
本组43例,男18例,女25例,年龄17~29岁,平均22.5岁。均为骨性下颌前突,牙齿反覆(牙合),反覆盖0.2~1.5cm。12例伴有下颌偏斜,中线偏移0.1~0.5cm。由于经济条件和时间限制等多种原因,所有患者术前均未接受过正畸治疗。
2 治疗方法
2.1 术前准备:所有患者术前常规检查,拍摄头颅正侧位x线片,制备咬合记存石膏模型。术前正颌外科与正畸科共同进行外科正畸的测量、分析,制定手术和术后正畸方案,预测和模拟手术。下颌后退程度主要依据x线头影测量上、下颌骨位置的关系确定,同时考虑术后形成的覆盖在正畸能够矫正的范围之内。完成模型外科后,正畸科根据手术设计在术前为患者粘贴固定矫治器。选用带钩的方丝托槽(杭州新亚生产),弓丝采用O.014~0.016英寸的Ni-Ti圆丝或澳丝。于术前1天粘贴固定矫治器。依患者牙齿的整齐稗度对托槽进行完全结扎或部分结扎。2例患者因个别牙齿条件太差,咬合过紧,术前无法粘贴托槽、带环等,只好在术后进行粘贴。根据模型外科的咬合关系用自凝塑料制作(牙合)板。
2.2 正颌手术:常规鼻插管全身麻醉,采取口腔前庭沟切口完成经典的Obwegeser-Dal Pont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依患者的畸形程度和类型后退下颌骨,伴偏颌者后退同时旋转下颌骨。安放定位(牙合)板,完成临时颌问结扎,以上颌骨为标准确定下颌骨新何置,采用小钛板钛钉坚强内固定下颌骨,缝合切口。术后应用止血药物3天,抗生素5天。
2.3 术后正畸:于正颌术后第2天开始进行颌间牵引。术后患者均不同程度出现开,有的严重开牙合、偏(牙合),有的表现出上颌前移或下颌后退不足、前牙覆盖过小,或过度、前牙覆盖过大。根据出现的畸形情况,用3m橡皮圈进行弹性颌问牵引。覆盖适中的采用垂直牵引,覆盖过小的采用Angle Ⅲ类牵引,覆盖过大的采用Angle Ⅱ类牵引,偏牙合者接受斜行牵引。依咬合关系的改善情况随时调整牵引的方向及牵引力的大小。由于本组患者均未进行术前正畸,牙齿排列不齐,此时一并进行调整,并依据调整排齐的进度尽早更换较粗、硬度较大的弓丝。术后近期复诊采用较短周期,根据牙齿的移动方向和速度以及患者的感觉反应调整矫治力,一周2次至两周1次,逐渐加长调整间隔,直至四周1次。目的在于随时调整矫治器牵引力的大小和方向,防止牵引力量过大牙齿松动、过度伸长,或力量过小矫正过缓,或方向偏斜导致新的畸形。并指导患者清洁口腔,避免牙龈炎症、牙齿松动影响术后正畸。
3 结果
43例患者,全部采用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后退下颌骨,联合术后快速正畸3~7个月,均建立良好的上下颌骨关系,达到较好的牙齿覆(牙合)、覆盖关系,面型满意。术后软组织伤口均I期愈合,无感染及骨段坏死。随访6个月~3年,效果稳定,牙台关系良好,面型协调,无下颌前突复发现象。
4 典型病例
患者,男,25岁。系“下颌过度前突伴右偏14年”入院。专科检查:前牙反覆(牙合)2mm,反覆盖4mm。上前牙唇倾,下前牙舌倾。开口度正常,开口型“|”,面下1/3明显增长前突且右偏。诊断“下颌前突合并右偏畸形,发育性”。2003年5月行下颌矢状劈开术矫正下颌前突和偏颌畸形。术前一天上下前牙及双尖牙粘贴带钩方丝托槽。上下颌均选0.014英寸Ni-Ti圆丝入托槽结扎。术后出现前牙深覆盖,前后牙开(牙合),前牙开(牙合)约0.7cm。术后48h开始,选用3M公司的5/16英寸3.50z皮圈进行颌间垂直牵引。术后1周内因肿胀较重,挂牵引皮圈困难,只限于前牙牵引,且力量轻微。肿胀基本消退后,皮圈牵引范围包括所有粘结托槽牙齿。随开牙合程度减小逐步调整皮圈的大小,更换为直径稍小的1/4英寸的皮圈,保证牵引力量的持续。术后4周,开牙合消除,前牙覆盖基本正常,此时更换弓丝为0.016英寸澳丝,保持颌间牵引,并排齐牙列,调整牙齿的尖窝关系,术后4个月颌间牵引停止加力。术后7个月拆除矫治器,牙齿排齐,覆(牙合)、覆盖基本正常,上下颌牙齿咬合紧密,面型满意。
5 讨论
5.1 下颌前突:下颌前突是最常见的牙颌面畸形之一。在临床矫治的各类牙颌面畸形患者中约占35%。根据美国流行病学调查资料,需行外科正畸治疗的下颌前突,在12~17岁青少年中约占1%。在我国下颌前突患者的数量也很可观。下颌前突不仅给患者的咀嚼、语言等生理功能造成障碍,而且破坏了患者容貌的谐调和均衡,在社会生活、就业选择以及婚姻恋爱等方面给他们带来不利影响。下颌前突包括真性下颌前突和假性下颌前突(由于上颌发育不足所致,而非下颌骨性前突),本组患者均为真性下颌前突。
5.2 下颌前突手术方法的选择:在下颌前突患者中,大多数是下颌升支和下颌体之间的角度异常所致,真正凶下颌体过长需做体部骨切除者仅占外科正畸病人的1.5%。故目前常用的手术方法是SSRO。SSR0是目前国际上矫正各类下颌骨畸形最常用的手术方法之一,其主要优点是:①下颌骨体及下牙列的整体移动,保留了其完整性;②下牙槽神经血
管的完整性;③近远心骨段较大的骨接触面保证了骨愈合快;④口外无切口,面部不遗留瘢痕。
5.3 下颌前突正颌术后快速正畸的可行性、优点及局限性:本组患者大多数来源于外地(37例来源于京外)。因正畸治疗周期长或其他条件的限制,无法经常复诊,拒绝接受传统的术前正畸,而要求术后正畸调整咬合关系,并强调尽可能缩短治疗时间。我们采用带钩的方丝托槽在术后正畸初始即进行颌间牵引,能够快速建立咬合关系,操作简便,缩短正畸时间,降低治疗费用。用Ni-Ti丝或细的澳丝既可以避免粗弓丝引起患者牙齿严重疼痛,减轻术后痛苦,又同时矫正了不整齐的牙齿。方丝弓固定矫治器矫正效率高,效果确切。传统的颌间牵引采用方弓丝上加牵引钩,或在较粗的澳丝上弯制曲,但未经术前正畸的病人大多牙齿不齐,不能即刻放置方丝或粗的澳丝。对有可能在牵引时由于弓丝太细引起弓丝变形的部位,通过变化牵引的橡皮圈的位置及增加辅助弓丝等方法可进行预防。正畸治疗过程中,随牙齿的排齐随时更换弓丝,增加其粗度和硬度,可防止牙齿松动伸长及咬合关系牵引变形。由于本组病例全部采用骨间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使新形成的骨位置稳定,能够对抗正畸力量的影响和避免对骨断面愈合产生不利影响。
5.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