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求职难与难招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求职难与难招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边是大城市职难求,一边是欠发达地区、特别是这些偏远农村地区的人难招。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大学生不愿去边远地区,根本原因是城乡差别、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差别太大了

就业问题,是涉及千家万户生活、众人关注的社会问题。最近几年,因国际、国内的诸多缘由,就业问题显得格外尖锐、突出。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是表现之一。

最近两年,有关部门公布应届大学毕业生当年就业率为70%以上,某些民间调查机构则认为不足60%,而群众中传言则说有一半就不错了。这些数字也许有所根据,也可能都不准确。但无论怎么说,有相当数量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当年找不到工作,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看到招聘会上那滚滚人潮,听说一个岗位有几百人去竞聘,实在令人揪心!莘莘学子几载寒窗,满怀对未来的憧憬走上社会,迎头一盆凉水,怎不叫人心寒!许许多多的家庭,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家庭,省吃俭用,甚至举债贷款,希望培养出一个大学生,以改变家庭的命运。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使不少家庭的愿望落空了,甚至陷入了更加难堪的境地。

为什么会出现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原因实在多多!研究这个问题的著作、文章已经很多了。吾没有能力做出全面、中肯的分析。不过,吾也见到了另一番景象。

吾曾经到云南“万里长江第一湾”调研。在山洼里见到一所农村中学。学校房屋破旧,设备简陋。学校有300多名学生,大多家庭贫困学生吃家里带来的红薯、苞米,没几个人的穿着像样。但据介绍,绝大部分学生学习很刻苦认真。学校有20多位老师,都不大像“城里人”。校长说,教职员工中只有很少几个师范学院毕业生。学校亟需充实有大本学历的师资,可招不来呀!向上级要求了好多次,几年仍没分一个大学生来。也是,这里条件艰苦,谁愿意来呀?不知怎的,见此情景,听这位校长的一番话,吾头脑中一次又一次闪过北京招聘会上人头攒动的大学生。

吾也曾参加农村医疗、疾病预防调研。在西南山区,吾等考察了一个乡卫生院。那是“非典”后的第二年。各地根据中央的指示和安排,加强了基层卫生防疫设施的建设。这个卫生院集防疫与医疗于一身,刚刚经过改扩建。规模虽然很小,但一座两层小楼内外整整齐齐、干干净净,最基本的设备大都齐全。为了解决产妇入院分娩问题,新近还添了一辆救护车。领队的同志问院长最缺什么。院长是一位四十来岁的中年人,回答道:“缺的东西很多,资金、设备等等,但最缺的是人!”“是编制太少吗?”“编制虽紧,也还可以对付。就是医疗技术水平高些的人太少了!全院包括我在内,连一个大学生都没有!没有人愿意来呀!”那时,吾又想起了北京招聘会上的人潮。

一边是大城市职难求,一边是欠发达地区、特别是这些偏远农村地区的人难招。这种情况,已经有很多同志指出过了,甚至说得大家“耳朵磨出了茧子”,不当回事儿了。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不言而喻,改变这种状况的办法也提出了许多。吾于此缺乏深入调查,更谈不上研究。本来,没有调查研究是没有发言权的。但心中有些想法如鲠在喉,故不揣浅陋和老生常谈,妄发几句议论。

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大学生不愿去边远地区,根本原因是城乡差别、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差别太大了!西部地区的农村,大多自然环境恶劣,待遇水平低,生活条件艰苦,文化生活贫乏,发展机会少……怎么能吸引人才呢?这种情况不仅在中国出现,在有些发达国家也曾出现过。那么,为什么在发达国家这个问题表现得不那么尖锐了呢?吾以为,根本原因是地区、城乡间的生活差别相对缩小了。因此,中国要逐渐缓解、最终解决大城市求职难与某些地区难招人的矛盾,必须通过艰苦努力,促进地区、城乡相对均衡发展,不断缩小城乡、地区差别。从某种意义上说,促进均衡发展,是促进充分就业的重大措施。

当然,吾并非主张除了促进均衡发展之外,一切听其自然、无所作为。眼下,鼓励大学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去,提倡大学生到基层去,就不失为一个积极的办法。吾来自边远地区,也有些在西部基层工作的同学、朋友。其实,在欠发达地区的基层工作,有弊也有利。大城市由于竞争激烈,压人压得厉害。一份中专生就完全能够胜任的工作,却硬要安排大学生甚至研究生去做。学医的大学生,不是名牌医大毕业,很难进入大城市的大医院。即使进了大医院,三五年仍在做助手。而在欠发达地区、特别是基层就不同了。那里,大多处于“人才饥竭”状态。大学生去了,即使不被当作宝贝,起码能得其所。一个学医的大学生去基层医院,三五年就能独当一面了。多数大学生在发达地区的大城市只能做“风尾”,而在欠发达地区的基层却是“鸡头”。“宁做鸡头不做凤尾”,是一句在民间流传了千百年的老话。有志者,当到欠发达地区的基层去苦心志、劳筋骨、饿体肤,以期有一番作为。

作为政府,还应该思考和研究怎么样吸引大学毕业生到西部基层去。各级各部门发文件、做宣传,号召大学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是很有必要的。但,这远远不够,甚至可以说是次要的。提高大学生为人民做贡献的觉悟,转变他们的择业、就业观念,当然很重要。吾以为,作为当务之急,要尽最大努力,提高到艰苦地区工作的大学生的待遇。要创造条件,使这些大学生的工资比在大城市工作的大学生高。这并非天方夜谭。据说,前苏联为了鼓励青年人到西伯利亚地区工作,就在该地区实行过高工资,而且高得不是一星半点儿,是苏联欧洲地区工资的两三倍。这样,吸引了一批其欧洲地区的青年到西伯利亚工作。虽然一些青年在西伯利亚挣了钱又回到欧洲地区,但又有另一部分欧洲地区的青年被吸引到西伯利亚。这样,使西伯利亚地区始终保持了相当数量的青年人,大大促进了该地区的发展。我国在前,由于实行地区差别工资,同一级别在不同的地区工资高低不同,边远地区的工资大大高于内地。那时,国家的财力不可与今天同日而语。国家富裕了,为什么边远地区的工资反倒不如内地高了呢?难道不值得深思吗?说到底,恐怕不是边远地区政府不想给那里的干部职工发高工资,而是手里钱太少,心有余而力不足!中央要开发西部、发展西部,如不想方设法吸引人才到西部去,效果则可能会大打折扣!

呜呼!何时职不难求,需要人才的地方人不难招,和谐社会就将不远了!

(抽文)

多数大学生在发达地区的大城市只能做“风尾”,而在欠发达地区的基层却是“鸡头”。“宁作鸡头不作凤尾”,是一句在民间流传了千百年的老话。有志者,当到欠发达地区的基层去苦心志、劳筋骨、饿体肤,以期有一番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