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印度宗教苦行起源略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文章从分析苦行一词的含义入手,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文献资料。探讨为何印度教会把和禁欲相结合。从中探讨印度苦行的起源及其宗教意义。
关键词:印度教 苦行 瑜伽
马克思曾对印度代表性宗教婆罗门教做过如下评价:“这个宗教即是享乐的宗教,又是自我折磨的禁欲主义宗教;即是林加崇拜的宗教,又是扎格纳特的宗教;即是和尚的宗教,又是的宗教。”②想要从整体上对此进行统一的描述则会遇到强烈的矛盾。本文结合前人成果,探讨为何印度会产生既推行苦行禁欲而又的宗教。
一、苦行③
苦行是梵文Tapas的意译。印度古代宗教修行方法之一。最早见《奥义书》。是一种禁欲主义宗教修行方法。婆罗门教、耆那教、佛教均提倡苦行。认为苦行可以使人得到一种神秘力量,达到解脱的境界。印度本土宗教实践的苦行有自制、断绝物欲、拒绝感官享受、忍受恶境的折磨等。在婆罗门教看来,Tapas是创造世界的原动力,通过“苦行”,便可使人获得这种神秘的力量即神通。耆那教认为:肉体的折磨可尽快消除已经积聚的往昔的业因,从而“解脱”。而实行各种怪异苦行,如卧刺床、一手长期高举,单脚独立,拔须发, 卧灰土、荆棘、牛粪上等。佛教一般反对“苦行”,斥为“苦行外道”,认为它不是解脱的正行,主张知足少欲,用“八正道”指导修行。但佛教实际上仍坚持某些苦行作法。佛教创始人释迦摩尼也实行苦行。节食达每日一谷一麦,甚至七天才吃一顿饭;有时吃草甚至吃粪便度日;穿树皮制成的衣服;和糜烂的尸体睡在一起。佛本生故事中叙述大量国、妻、施眼、施身肉、施头、投身饿虎之类的故事,佛教中最有系统的苦行是“头陀行”,长年居住林区,靠乞食、遗弃之破布和剩药等维持生活,认为按照佛法,经过苦行,可以达到涅的理想境地。
二、热与瑜伽④
有些工具书解释苦行时认为印度气候酷热,宗教徒把受热作为苦行的主要手段。后引申为宗教实践的苦行。在梵语中,苦行(tapas),本意是热。通过苦行而获得的法力,叫做有热(tapasa)。有热是法力的基本表现。施放苦行修炼的法力,便是施放光。即是施放光(tejas)。Tejas本意是光,又是(retas)的同义词。材料可查于《摩诃婆罗多》和其他梵文经典。
瑜伽(yoga)在印度最古老的典籍《梨俱吠陀》中已经出现。本意是给马、牛等装上套具。并引伸出“联系”、“结合”等意。后在中期奥义书中发展为与“梵”――世界的本源相联系和结合。即通过对身体和呼吸的控制,达到一种“梵我一如”的宗教境界。瑜伽是古代印度各种宗教共同采用的修持方法。
季羡林在《几首哲学赞歌新解》⑤中提出:赞歌所表示的是独一之彼(男根)内产生热(tapas)而引发。射出(retas)。印度古代认为男性的是气的运行。通过瑜伽可以催动男根。多数修炼瑜伽的人也都曾表示有些瑜伽体式能催发,但也有些能够使人清心。佛、道教的静坐法门中也多有针对初学打坐造成的种种解决之道⑥。为增强自己的性力,古印度男性往往承受太阳或者火的热烤。企图从中获取热(tapas)内化为自己的性力。在印度典籍中多有苦行求子记载。这也是印度最早的苦行。而其他的动机和多种多样的形式则为晚出。
三、禁欲与神通
《他氏梵书》中记载:“生主说:”我今天要繁殖,我要成为多数。”于是自己产生热(tapas),依靠热(tapas)创造宇宙,由此形成天地空三界。⑦”被看作创始之源。在《罗摩衍那》⑧中也有类似的说法:那种东西(火神的)一碰到大地上,就变成各种各样的宝藏。粗一点的中,产生了铁和铜。脏一点的中,产生了锡和铅。由此可以看出,古印度把作为创世之源,具有神圣的意味。
从印度原始宗教中发展出的婆罗门教。其苦行的目的也从追求生殖的性力转化为获取法力。通过修持“梵行”达到“梵我一如”的境界。“梵行”的核心即是“urdhva-retas”意为保持在上方不下泄。道教中叫做的固守元阳。全真龙门派在内丹筑基的阶段要严禁女色。在《摩诃婆罗多》中行为精进的人称作virya-vat。即“有者”。不下泄,即是禁欲。
在《大智度论》中有一则故事:“婆罗拣国中有仙人,流澡盘中,母鹿饮之。怀孕生子,头有一角,仙人养育之。及长,一角仙人得五神通。尔后,一角仙人诅咒,天久不雨,果谷不生。大臣进言,国王募一,前去引诱一角仙人,“遂成淫事,即失神通”。天为大雨,七日七夜。一角仙人担入城,王足其所欲。住城少日,常念林间,即归山中,“精进不久,还得五通”。苦行能够获得,而就是神通。失去了,也就是失去了神通。能够通过苦行而重新获得。
结论
苦行禁欲的最初的目的是为了让男性保持生殖的能力,而则是为了繁衍后代。这两者并不矛盾。婆罗门教规定在成家之前和生子之后应该禁欲,而其他时候则是。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说:“在蛮野社会里面出乎一般意想以外,性的礼仪竟作用很小。我们更不要忘记,在仪式上放任性,并不是,乃是表现对于人与自然界底繁殖力量的虔诚态度。”⑨如果以今天文明的标准看待古印度宗教则有失偏颇,在医疗和自然条件恶劣的古代,人口的繁衍无疑是最为主要的。后来由求子发展为追求神通和达到“梵我一如”境界的修持方法。至今仍有留存。
①吕品一 (1985-) 四川大学宗教所 08级硕士研究生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9卷,第144页
③根据《伦理学大辞典》、《佛教大辞典》、《伦理百科辞典》、《中国伦理学百科全书・宗教伦理学卷》整理
④关于梵文的释义和主要观点来源自《热与光:苦行与精进--略论中印太阳和火神话及相关的宗教问题》,《南亚研究》1991年第4期
⑤季羡林《几首哲学赞歌新解》,《北京大学学报》1989年第4期
⑥从中医学角度看来不过是放松身体而造成的身体机能修复的一种开始反应。如果能够继续打通经络,运行周天。则气血荣卫有度。可进一步更深修炼。
⑦转引自王镛《湿婆诸相》,《美术史论》1986年第1册
⑧《罗摩衍那》(一)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201-207页
⑨转引自傅道彬: 《中国生殖崇拜文化论》,湖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0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