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对不同地区农村居民消费倾向的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对不同地区农村居民消费倾向的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消费倾向是影响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重要因素。扩大农村消费市场对拉动内需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不同地农村居民消费倾向研究可以看出,扩大农村消费市场也要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利用系统聚类分析法把2007年全国31个省份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分为高、低两类,引入虚拟变量建立计量模型,对中国不同收入水平地区的农村居民的消费倾向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消费倾向;虚拟变量;聚类分析;农村居民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6-0042-04

根据凯恩斯经济学的消费理论,消费倾向指的是收入和消费之间的函数关系。凯恩斯认为,消费倾向是一个相当稳定的函数;在通常情况下,总消费量主要取决于总收入量。同时,凯恩斯把消费倾向分为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呈递减特性。消费倾向是指消费在可支配收人中所占的比率,反映的是居民用于消费的数量在其收人中的相对量变动。消费倾向分为两种形式: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前者是总消费与总可支配收人的比率,后者是消费的增量和可支配收人增量的比率。传统的消费理论认为,消费与可支配收入之间存在一种函数关系,随着收人的增多,消费相应增加,但边际消费倾向递减,从而平均消费倾向也呈下降趋势。并由此得出结论:低收人阶层具有较高的消费倾向,而高收人阶层具有较低的消费倾向。然而,许多经济学家的研究表明,消费倾向递减并不具有普遍适用性。例如,许多发达国家的消费倾向明显高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在美国,尽管白人收人水平较黑人高,但白人要比黑人具有更高的消费倾向(罗默,1999)。同样,国内学者研究表明,中国农村居民消费倾向明显低于城镇居民。1985—1990年期间,城乡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分别为0.7855、0.7525,农村居民边际消费倾向要小于城镇居民边际消费倾向;1995—1997年期间,这个差距更加明显,城镇居民的边际消费倾为0.7387,而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仅为0.5987。

近些年来,中国东部发达地区的农村居民收入增长迅速,其他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则增长较慢,农村居民收入的地区间差异逐步扩大正成为事实。由于收入差距是导致地区间农村居民消费倾向差异的重要因素,因而不同收入地区间的农村消费也表现的更加不同。接下来我们将依据凯恩斯的消费理论,利用计量经济方法,研究不同收入水平地区的农村居民的消费倾向,揭示地区间收入差异对农村居民消费倾向的影响。

一、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水平的地区聚类分析

我们利用SPSS 13.0统计软件将2007年全国31个省份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采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系统聚类方法划分为两类,即高收入地区和低收入地区。第一类高收入地区共有5个省份(直辖市):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苏。平均人均年收入8 284.09元。其余26省份、自治区或直辖市均被归类到低收入地区,平均人均年收入为3 704.96元。高收入地区的农村家庭平均人均年收入是低收入地区平均人均年收入的2倍多,反映出不同地区间农村居民收入的差距较大。聚类分析的部分结果(见表1):

表1

Number of Cases in each Cluster

二、地区间农村居民消费函数模型的建立和变量选择

在现实生活中,影响居民消费倾向的因素很多,包括收入水平、商品价格水平、利率水平、消费者偏好、收入分配情况等等。但在这里,我们根据凯恩斯的消费理论,为清晰显示农村居民收入对其消费的影响,我们只选择收入水平y这一因素作为对农村消费x的主要解释变量(虽然商品价格水平对消费的影响也较大,但本文主要利用的是同一年度的截面数据,不同地区间商品价格水平差距不大,不会对居民消费倾向产生重大影响,因而未将其纳入模型之中)。为了考察农村高、低收入地区的不同消费倾向,我们引入虚拟变量d1,(根据虚拟变量的使用规则:为避免虚拟变量陷阱,如果定性变量有两类——如本文的高、低收入水平,则只能选用一个虚拟变量)。d1=1,高收入地区d1=0,低收入地区根据凯恩斯消费理论和以上分析,我们建立地区间农村居民消费函数模型如下:x=β0+β1d1+β2d1y+β3y+u其中,被解释变量x代表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生活消费支出,解释变量y代表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u为随机误差项。

三、模型参数估计和检验

利用Eviews 5.0软件中的最小二乘法(OLS)对模型进行一元回归分析,得到如下结果:

COST = 0.6833878578*INCOME + 331.3846593

全国平均消费倾向为0.6833878578,模型通过检验,拟合度较好。

利用Eviews 5.0软件中的最小二乘法(OLS)对模型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得到如下结果(见表4):

X=710.7577-4312.739*D1+0.588596*D1Y+0.579428*Y(方程)

方程即为我们的最终方程,该方程也可以根据按收入分类的地区写成两个方程,即:

低收入地区:x=710.7577+0.579428*y

高收入地区:x=-3 601.9813+1.168024*y

四、启示和建议

由最终方程和模拟结果我们可以看出,低收入地区和高收入地区的消费差距十分明显,并且消费倾向的回归方程截距和斜率均不相同,形成相异回归。这表明地区收入水平越高,该地区的农村居民边际消费倾向越大,反之,收入水平越低农村居民边际消费倾向越小。这似乎与凯恩斯的边际效益递减规律相违背,但却真实反映了中国农村消费的某种实际情况:低收入地区的农民对未来患病医治、子女上学等刚性支出的预期加强和对未来收入增长缓慢状况的认同,迫使他们在满足基本消费后,压抑其他生活消费,表现为消费倾向较低。相反,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苏(高收入地区)等地由于政府和人民的富庶,较好地解决了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并且给农村和农民较好的财政倾斜政策和经济扶持。农村居民后顾无忧,同时形成收入稳定增长的良好预期,农民敢于消费,甚至把原来压抑的消费需求报复性地释放出来,最终表现为较高的消费倾向。

由于中国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地区差异较大,制定农村消费政策必须充分考虑地区间的差异,因地制宜,这样才能更好开拓农村市场,更好满足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高收入地区的农村居民消费倾向相对较高,增加农民收入的政策对刺激该地区农民扩大消费作用较为明显,但在低收入地区,如欲刺激农民扩大消费,则可以尝试其他政策措施。

第一,由于目前农村地区消费倾向随收入的增长而增长,那么增加农民的收入不仅有利缩小城乡差距,推动社会和谐发展,而且还对快速启动农村市场,扩大内需起到决定性的作用。降低农业生产经营成本,提高农业经济收益是关键。同时要积极发展县域经济,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大力发展县城经济可以推动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步伐,缩小城乡差别,彻底改变中国经济的二元结构现象,从而有利于农村消费需求的扩大。第二,发展农村消费信贷,增加农户现实购买力。在国外,消费信贷是一种很普遍的经济行为。1999年,随着政府扩大内需、启动消费等政策的出台,中国许多城市已开展了个人消费品信贷业务,但农村消费信贷却一直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事实上,目前广大农民对消费信贷的要求很强烈,如用消费信贷建房,送子女上学,特别是上大学以及购买耐用消费品等。因此,在农民购买力短期内难以大幅度提高的情况下,在已具备承贷条件的农村迅速启动与发展农村消费信贷,帮助农户扩大即期消费,不失为一项重要举措。第三,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树立农民消费信心。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应从“硬”环境和“软”环境两方面入手,从改善硬环境角度来说,就是一要加快农村电网建设和改造步伐,实现城乡用电同价;二要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农村小城镇发展结合起来,引导农民生产和生活适度集中,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规模效益。从改善农村软环境角度说,首先,要求工商企业加强售后服务,建立与完善农村维修网络,为广大农民消除消费的后顾之忧;其次,依法保护农民的消费权益,各有关部门加大打假力度,坚决杜绝假冒伪劣商品进人广大农村市场,树立农民的良好消费信心。

参考文献:

[1] 王政霞.中国居民消费不足的现状及成因研究[J].经济学动态,2003,(4):49-52.

[2] 孙凤,王玉华.中国居民消费研究[J].统计研究,2001,(4):24-30.

[3] 涂占新.中国城乡居民的消费差异透析[J].统计观察,2005,(8):92-93.

[4] 高觉民.城乡消费二元结构及其加剧的原因分析[J].消费经济,2005,(1):3-6.

[5] 孙国锋.中国居民消费行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6] 林毓敏.社会保障预期与居民消费倾向分析[J].学术研究,2002,(12):35-38.

[7] 樊彩耀.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居民消费增长[J].宏观经济研究,2000,(7):53-57.

[8] 刘建国.城乡居民消费倾向的比较与城市化战略[J].上海经济研究,2002,(10):54-60.

[9] 王检贵,林长泉,丁加华.消费倾向比较研究——兼论扩大内需的思路[J].上海经济研究,2000,(2):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