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肥厚型心肌病误诊为冠心病鉴别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肥厚型心肌病误诊为冠心病鉴别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R5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086-02

肥厚型心肌病(HCM)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心肌肥厚为主要表现的心肌疾病,是以室间隔、心尖及左室游离壁呈非对称性增厚为特征,多见于中青年,临床上常常容易误诊,我院5年间共收治30例HCM,误诊为CAD者13例。现将误诊病例报告如下,以引起临床医师警惕。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性11例,女性2例,年龄34-84岁。初诊临床误诊为CAD(心绞痛),心肌梗塞者9例,高血压合并CAD者4例。13例均经二维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为HCM,排除了高血压、CAD、AV病变及主动脉缩窄等引起左室肥厚的其他心脏疾病。

1.2 临床表现

胸闷、心前区痛9例,头晕2例,双下肢浮肿2例。

1.3 辅助检查

ECG示:异常Q波5例(陈旧性心肌梗死),T波倒置4例,ST-T异常3例,正常1例。

2-DE及CDFI检查:误诊13例病人全部病例均有:1.室间隔增厚,其厚度约14mm-28mm,IVS/LVPW>1.5;2.左室流出道狭窄,内径约12mm-20mm,二尖瓣收缩期前向运动(SAM)明显,舒张期二尖瓣前叶E峰与室间隔相撞;3.左室流出道血流速度显著增快,最大血流速度3.31m/s。

1.4 典型病例

例1男,34岁,患者于入院前两年劳累后间断性头晕、心悸、胸闷、心前区针刺样疼痛,近一周加重入院。ECG示:Ⅱ、Ⅲ、avF深而不宽的Q波,ST段抬高约0.10~0.15mV,Ⅰ、avL导联ST段水平下移0.10 mV,V1~V5导联T波倒置,ECG诊断陈旧性下壁心肌梗塞,急性心肌缺血。查体:血压105/75mmHg,心率94次/分,心界向左下扩大,胸骨左缘3~4肋间可闻及2/6级收缩期喷射样杂音。X线胸片未见异常。经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室间隔增厚26mm,室间隔与左室后壁厚度之比IVST/LVPWT≥3.0(>正常1.3界限),左室流出道变窄约13.0mm,CDFI:收缩期可见左室流出道为以蓝色为主五彩镶嵌的血流束,PW-SV置于其中可录得收缩期流速约2.00m/s的湍流频谱,确诊为HCM。

例2男,60岁,例1患者的父亲,十年前因头晕、心悸、胸闷痛,曾作心电图,诊断为冠心病、陈旧性心肌梗塞。例1患者经彩超确诊为HCM后,建议其父亲查彩超更进一步确诊,经2DE及彩超检查,室间隔增厚,约23.0mm,IVST/LVPWT≥1.5(>1.3),CDFI:收缩期可见左室流出道为以蓝色为主五彩镶嵌的血流信号,PW-SV置于其中可录得收缩期流速约1.32m/s,确诊为HCM。

例3女,84岁,间断胸闷气短5年,近一周有心肌缺血,心绞痛发作历史,加重入院。查体:血压120/65 mmHg,心率92次/分,心界向左下扩大,胸骨左缘3~4肋间可闻及3/6级收缩期喷射样杂音,ECG诊断:冠状动脉供血不足。2DE及彩超检查:室间隔基底部增厚显著,约19.3mm,突向LVOT,中段厚约15.0mm,收缩期二尖瓣前叶C-D段前移,呈SAM现象,CDFI: 收缩期可见左室流出道为以蓝色为主五彩镶嵌的血流信号,PW-SV置于其中可录得左室流出道负向实填,流速达3.31m/s的湍流频谱,确诊为HCM。

例4男,46岁,两年前每遇到劳累后出现胸闷、心前区痛,两月前加重,夜间气短不能平卧而入院。查体:血压135/95 mmHg,心界不大,心率82次/分,第一心音亢进,各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ECG示:V1~V3导联异常Q波,ST段略抬高约0.10~0.15mV,诊断为亚急性前间壁心肌梗塞,2DE示:室间隔增厚,约18.0mm,IVST/LVPW≥1.9(>1.3), 确诊为HCM。

例5男,29岁,近二年来劳累后心悸、胸闷、气短、头晕,严重时有一过性黑蒙,入院前一周上述症状加重,在外院就诊,诊断为“冠心病”。入院后查体,血压100/60mmHg,心率80次/分,心界略向左下扩大,主动脉瓣1、2听诊区可闻及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向心底传导,ST段、Ⅱ、Ⅲ、avF呈水平下降约0.05 mV,V4~V6导联水平下降约0.05~0.20 mV,T波、Ⅰ、Ⅱ、Ⅲ、avL、avF 低平,V4~V6波深倒置,诊断为心肌缺血。2DE检查示:室间隔基底部增厚,约23.0mm,中段厚约30.0mm,心尖部厚约28.0mm,左室流出道狭窄,IVST/LVPWT≥2.84(>1.3),舒张期二尖瓣前叶E峰与室间隔相撞,收缩期CD段段突向左室流出道呈SAM现象,左房增大,CDFI:收缩期左室流出道为以蓝色为主五彩镶嵌的血流信号,PW-SV置于其中可录得收缩期负向实填流速达3.49m/s的湍流频谱,还可见二尖瓣返流血流信号及频谱,确诊为HCM。

2 讨论

临床上常将HCM误诊为冠心病,陈旧性心肌梗塞,尤其是老年患者更易误诊,是因为HCM患者常有不典型的胸痛、胸闷、心悸,心电图有异常Q波及明显的ST-T改变,近年来通过2DE检查及CDFI的广泛应用【1】,对HCM的诊断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诊断方法。现将误诊原因分析如下:首先临床对HCM缺乏足够的认识,尤其是对中老年患者的警惕性不够,临床上多考虑常见疾病(冠心病)的诊断,加之HCM症状无特异性,常有心悸、胸闷、心前区痛、头晕等类似于冠心病的临表现,以及心电图往往诊断陈旧性心肌梗塞、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而导致临床误诊为冠心病,按冠心病治疗效果不明显。直至2DE及CDFI检查后才可确诊【2】。

其次忽略了心电图的一些特点,部分HCM的病人可出现深而不宽的Q波、多在Ⅱ、Ⅲ、avF、V3~V5导联出现,V4~V6导联T波深倒置,追问病史无急性心肌梗塞的ST-T演变过程,无特定导联,临床及心电图只注意异常Q波及ST-T改变的存在,而忽略了HCM时Q波的特点而误诊为冠心病。另外,心肌酶谱正常,可除外急性心肌梗塞。另外,忽略了左室流出道狭窄产生的心脏杂音是误诊的主要原因,体查时部分病人胸骨左缘3~4肋间可闻及粗糙的喷射性2~3级收缩期杂音,向心尖或心底部传导,根据杂音特点,应考虑到HCM的存在而不致漏诊。

所以,只有通过2DE及CDFI检查对本病的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诊断价值,此项检查可显示室间隔非对称性增厚,IVST/LVPWT>1.5,梗阻性可见左室流出道狭窄,二尖瓣前叶收缩期前向运动(SAM),严重时可引起二尖瓣关闭不全(如例5),CDFI:由于左室流出道狭窄,收缩期可见左室流出道为以蓝色为主五彩镶嵌的血流信号,PW-SV置于血流信号中可录得收缩期负向实填流速达3.00m/s的湍流频谱及二尖瓣关闭不全的血流信号及频谱等而对HCM确诊。尤其是HCM与陈旧性心肌梗塞的鉴别,最可靠检查方法就是做心脏彩超进行确诊。

参考文献:

[1] 孙常成,韩先启等.12例肥厚型心肌病误诊为冠心病原因分析[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2006,4(12)

[2] 殷艳丽.心尖肥厚型心肌病误诊冠心病21例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