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奉化地名文化初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奉化地名文化初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意蕴丰富,而地名文化就是其中的一小个类别。地名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随着人类社会的形成而产生,同时又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自然环境的变换而演变。地名又是组成历史精髓的要素之一,虽是一个个简单的名称,却道尽了地与人、地与事、地与物的种种关系。奉化地名也蕴含着丰富的当地文化,反映了奉化所特有的文化意蕴。从地理地貌、历史事实、宗族观念、宗教文化等方面来体会奉化所特有的文化底蕴。

[关键词]地名 奉化 文化意蕴

[中图分类号]K9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2-0088-04

樊瑛(1990-),女,浙江宁波人,浙江财经大学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12级本科生。研究方向:语言论。

地名词与社会、文化历史的联系是很密切的。它的词义往往既反映着人们对地形、地物及地理位置的具体认识,同时也显现着该地的历史人文的变迁。地名可以是城市、镇、乡名称,也可以是街道、桥梁、建筑物、名胜古迹名称,还有其他大量的简称、别称、雅称等。有的地名则经过多次变更,每个地名的背后隐藏着一段故事。地名不仅仅只是一个标志,它还承载着人文历史,更蕴含着许多奇闻趣事。

随着时间的流逝,世间万物都在变化发展,而地名也根据其自身的发展需要而进行不断的变迁。

一、体现地形地貌

奉化的地形主要以山水为主。山多西南来,水多东北去,溪河盘旋,地形复杂。西部处于天台山脉与四明山脉交接地带,多高山峻岭。东北部地势平坦,河网纵横,土地肥沃,属宁绍平原、浙东丘陵和滨海港湾区,是水稻和经济作物重要种植区。沿象山港尚有小块狭长低平地带。河流属山溪型,剡江、县江和东江俱源于西南山区,循山而下,流归东北部,至江口同入奉化江,为潮汐所吞纳。地貌构成大体为“六山一水三分田”。

(一)反映与山有关的地名

奉化地名中,很多都是与山有关,如:山、岙、岗、岳、岩、峒、峙、峡、崖、岭等。

1.“岙”:是指三面环山的小型半盆地地形,处于此类地形中的村落多以“岙”为名。“大岙”是指此类地形中的较大的居民点。在奉化地名中,以“岙”为通名命名的有黄夹岙、和尚岙、樟岙、城西岙、状元岙、大岙、西岙、陈家岙、傅家岙等。

2.“岭”:两侧具有陡峭的山坡,中间有明显的分水线,绵延较长的高地。对于多山的奉化来说,以“岭”为通名命名的也有很多,有山岭、长岭、康岭、界岭、王家岭、枫树岭、岭下等。就拿万竹乡的箭岭村来说,该村呈狭长形,分布于溪的两侧,以多箭竹而得名,又在箭岭之下,因此又称箭岭下。也有以“岙”“岭”结合的地名,如萧王庙街道的峰岭岙;西坞街道的新岭岙。

3.“”(jiāo):与交同音,是地名用词,无特殊意义,可指山石之意。奉化地名中很少用该字来命名的。一个是董李乡的水牛,村的北面有座形似水牛的山,故命名为水牛村。另一个是万竹乡的大岩,该村西为岩头乡,南为大堰乡,村后有耸立着一块大岩石,高约8米宽约9米,故村名为大岩。除了这两个之外还有大堰乡的下岭。

4.“”(nàng/yǒng):该字在《现代汉语词典》和《说文解字》等词典中均未收录,为地方方言用字。应多指山脊山缝或弯角地段。斑竹乡的长(nàng)头村位于山脊,根据地理位置而得名。而同乡的腾(yǒng)村,地名来历含义不明,但其地理特点是村西南一带有十里左右连续的山湾。可见该字无论从字形还是村子的实际地形地貌上看都与山有关。

除了这四个以外还有很多与山有关的地名:庄山、锦山、上山、畸山、茗山;驻岩、徐凫岩、滑塌岩等。这些都反映出了奉化群山缭绕的景象。

(二)反映与水有关的地名

《管氏地理指蒙》里说:“水随山而行,山界水而止。界其分域,止其逾越,聚其气而施耳。水无山则气散而不附,山无水则气寒而不理。山如兵,水如城,驻兵之地,非城不营。山如堂,水如墙,高堂之居非墙不防。山如君,水如臣,君臣都俞,风化斯淳。山如主,水如宾,宾主雍容,情味相亲。山为实气,水为虚气。土逾高,其气逾厚。水逾深,其气逾大。土薄则气微,水浅则气弱。然水不能自为浅深,气急而不凝者,实山为之也。山不能自为开拓,使堂气畅而不塞者,是又水以充之也。”山和水是密不可分的,奉化的山很多,水也不少,市内河网纵横,河流属山溪型,河道蜿蜒曲折,河流密布,因雨量充沛,水资源非常丰富。所以这水文特点也在地名上直接体现出来。

在构成奉化地名的“通名”中,直接或间接与水有关的就有:水、河、江、塘、溪、湖、潭、池、海、浦。

1.“水”:地名中含有水字那么该地附近就肯定会有溪、江、泉,就如萧王庙镇的清水抬头村,是一个自然村,地处前葛村的东南面,又与牌亭村相邻,泉溪水自南来过村北入剡江,因在野猫山嘴潜流地下至前葛村东边冒出地面,俗称此地为“清水抬头”,即以定为村名。而大桥镇的塔水村,又称塔水桥,村以桥得名,村口有平桥,接近水面,故亦称贴水桥,又因村西南锦屏山有上、中、下三个塔院,后改为塔水桥。

2.“潭”:从水,从覃,覃亦声。“覃”本义为“深不可测”。“水”与“覃”联合起来表示“水体深不可测”。“潭”的本义是“深渊”。《楚辞・九章・抽思》注:“潭,渊也。楚人名渊曰潭。”在奉化地名中有些地名就包含了潭字,如:壶潭、后潭、翔鹤潭等。其中翔鹤潭位于杨村乡东北3.5公里,东北与马头村相邻。相传建村前有一个天然水潭,有白鹤等水鸟栖息,故得名。而西面就是翔鹤潭湾。

3.“溪”:《说文》:“,山渎无所通者。”是指山间不与外界相同的小河沟。也泛指小河流。奉化的河流属山溪型,因此有许多小溪。楼岩乡的汇溪村,村东南为苕溪与县溪的汇合处,村因而得名。还有洪溪村,在明洪武四年(1371年),因村东有一较大的溪流,遂定村名为大溪堰(光绪《奉化县志・乡都》作大溪沿)。又因溪流呈弧形,颇似彩虹,明末清初,村名曾称虹溪。清光绪间该地有虹溪学堂。抗日战争期间,因洪水泛滥,水势迅猛,故又改为“洪溪”而沿用至今。更有三溪、西溪、溪口、溪汪、排溪、淡溪、南溪、云溪等。

4.“”(zhà):有描述雷电交加的样子,亦可指水流激荡声。楼岩乡有一个苕(tiáo)村,村南有条苕溪,村原名为苕,以溪得名。后写成(该字无从考证,可能为地方方言词)。,意谓水多可以克火,保村平安。(光绪《奉化县志・乡都》中记载为。解放初曾写作条宅,今已恢复苕原名。该村还有民族传统娱乐“苕龙舞”。)该字在奉化地名中很少见,微乎其微。

(三)与水利有关

有水的地方就会出现与水相关的建筑设施。如“桥”,以“桥”命名的地名也很多,有:新桥、三迸桥、坝桥、方桥、禾家桥、尚桥头、金桥、泰桥、肖桥头。除了桥还有渡、墩、堤、埠,可想而知这些村庄中都有桥。这些都体现了地名与当地的地理环境是息息相关的。可见奉化县中与水有关的地名比比皆是,这也充分反映了奉化水乡泽国的自然环境。

1.“渡”:(唐)丘为的《泛若耶溪》诗:“溪中水流急,渡口水流宽。”指的是道路越过河流以船渡方式衔接两岸交通的地点。包括码头、引道及管理设施。也指有船摆渡的,过河的地方。奉化地名中,以“渡”为通名命名的有湖头渡、南渡、胡家渡、下王渡、广渡,北渡、等。松岙乡的湖头渡,据光绪《奉化县志・山川下》记载:“湖头渡,县东一百里,旧名田下渡,海面一十里,南象山界,北奉化县。明代官设渡。”湖头渡是奉化海上的门户,扼象山港之险,元、明、清三代均有军事设施。可见在当时,湖头渡是多么的重要。

2.“埠”:与渡的意义相近,指停船的码头,靠近水的地方。奉化江、溪多,有剡江、东江、奉化江、县溪等,而位于县溪的西岸有个埠头村,从前遇大水时用竹筏在此摆渡,故称埠头。而今该段的县溪已改为横山水库。其他还有吴家埠、徐家埠、新埠等。

3.“墩”:一般指厚而粗的石块、木头或建筑物基础等,如石墩、桥墩。在地名中命名的有梁家墩、吴墩、圣墩、龙潭墩。其中梁家墩属舒家乡,村民姓梁,村北有亭下水库主渠,属平原水网地带。相传村旁有一四周石砌的高墩,占地约三分(此墩已于1972年平整,现成水田),故称之为梁家墩。此外,《说文》对墩的解释有“平地有堆”之意,董李乡的田墩村位于董家村北,村坐落在山谷小盆地的高处,故称田墩。

4.“埭”(dài)“堰”:两字皆指堵水的土坝,能让水断流。舒家乡的土埭村因村旁有一土埭堰,又有土埭庙。所以称为土埭。另有大堰乡的大堰村,原名大万竹,与小万竹(即今万竹乡万竹村)对应。北宋时,村前的县溪筑大堰,遂改今名。嘉靖《奉化县图志・陂塘志》:“连山大堰,县西南七十里,水出镇亭,灌溉甚溥。”光绪《奉化县志・名宦传》:“周因字循道……政和七年(1117)任县令,兴利除害,仁爱洽于民……置大堰,紧堰水于县内,导水至方胜。”村沿县溪而建。还有西王埭、陈郎埭等。

5.“”(qí):《康熙字典》解释为“音奇,曲岸头也”,是指弯曲的岸。奉化有个鲒(音jié)乡,该乡东临象山港,东北为莼湖镇,南与宁海县接壤,可想而知当地的海产丰富。乡中还有个同名的村落――鲒村。“鲒”之名起于西汉、因附近海中产鲒,《汉书・地理志上》记载:“鄞有鲒亭。”颜师古注曰:“鲒,音结,蚌也。长一寸,广二分,有一小蟹在其腹中。,曲岸也,其中多鲒,故以名亭。”汉时的鄞县包括现在的奉化。鲒,俗称寄生瓦螺,为一种海生寄居动物,可鲜食,亦可制成酱,汉时曾将鲒酱列为贡品。因此,当地的鲒非常的有名,所以也取这两字作为村名。

(四)与农田有关

奉化不仅山多,水多,田也多,这也就造就了部分地名与田地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直接以田命名的就有东岙乡的兰田村,该村的北面越过山岗就是鄞州地区,群山环村,溪水东流,属鄞江水系。传以前旱年时村边有烂田,就取名为烂田,现雅化为兰田。与该名相近的还有一个叫烂田湾的村子,位于葛岙乡,三面环山,南坡为梯田。清朝中叶,石门毛氏来此垦殖定居。由于此处常年潮湿,故名烂田湾。还有田央、横田塍、大央田、清水田、五石田等。而与田关系最密切的字就是畈。

畈(fàn):而奉化方言中为bān音,当地人民说田时都说成田畈。而畈指成片的大小相似的农田,一般以此命名的村周围都有田。如葛岙乡的西畈村,与万竹村西端仅一溪之隔,原来都是田畈,因在万竹村的西面,因此名为西畈。董李乡的畈里由于村在岙中的田畈里,所以也称为畈里岙。还有楼岩乡的六畈田村因村附近有六个小畈田,以此得名。除了这几个还有富竹畈、三头畈、后畈、杜家畈等,其中杜家畈又分为上杜家畈和下杜家畈。上杜家畈又名上新屋,而古称谢家畈。村民姓王,约于100年前,有一秀才认为村里已没有谢姓,村前有田畈称杜家畈。村民就改称杜家畈。该村在万竹溪上游,所以称为上杜家畈,而与之对应的,在溪的下游的就称之为下杜家畈。

(五)其他

除了以上四点以外,还有一些比较具有地方特色的地名,有的是与地方方言有关,有的是村子的形状独特,当然这些也都离不开当地的地形地貌。

1.“隘”:该字在宁波地方方言中发gà音,而奉化方言又有不同,发ā音,《现代汉语字典》对其解释为“狭窄、险要的地方或通道”。在奉化地名中也就只有一个地名用该字,就是后琅乡的楼隘村。村子位于山谷中,往北0.5公里与鄞州接界。唐德宗时(780-785年)这里属鄞阳乡。据《楼氏宗谱》记载,楼氏先人楼茂郏,曾任节度散兵马使兼奉化镇遏右厢虞侯、充黄檗隘将。晚年爱鄞阳一带山水美,就定居此地。因其姓楼,当地又是关隘要冲,故名楼隘。当地盛产杨梅。

2.“舍”(shà):为奉化地名特色用词,使用的频率也不高,目前找到的就一个。系莼湖镇的舍辋村。莼湖镇是背山面海中间为田的一个沿海城镇。舍辋村位于雨施山的东南部,东距莼湖1.5公里,村的南部为舍辋岭水和南岙岭水的汇合处。相传古时海潮能涨至村前拱桥,渔民可在山上晒网,故村名为“晒网”,后演化为“舍辋”。但此说法可疑,该村在山岙之中,地势较高,离海有3公里之遥,南宋时海潮涨至此的可能性不大。疑王姓始牵时,附庸文人学士之风雅而取名舍辋。舍即住舍,辋为辋川。而舍的取音应是由“晒网”而来。

3.“窠”(kē):原指昆虫、鸟兽的巢穴,后借指人们安居或聚会的处所。《说文》曰:“空也,穴中曰窠,树上曰巢。”以该字为通名的地名微乎其微,有大堰镇的砂窠村,该村依山而建,村中沙石居多,以山为主。还有尚田镇的燕窠村和西坞镇的燕子窠村,两村都形如燕子窝,因而得名。这也体现了人们美好的愿望,渴望像燕子一样拥有一个幸福温暖的居所。

二、体现历史事实

有些地名是由于约定俗成而得来,但是有些地名则是由一些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而得以形成。地名可谓是反映社会历史的活化石。如溪口镇的状元岙,该村位于奉化溪口镇,全村姓竺。嘉靖《奉化县图志》该村村名叫上元,来历及含义不明,光绪《奉化县志》已改作状元岙;但民国《奉化县补义志水派》作“上原岙”,并有“下原岙”与之对称。疑“状元岙”由上元岙或上原岙雅化而来。1961年村命名为状元岙大队,1968年改称革命岙,1982年恢复原名,1983年改状元岙行政村,延用至今。

状元岙的由来不仅是如此,据说还有一个典故。状元岙村有一株闻名远近的古樟树,被誉为“天下第一樟”。相传明朝中叶,当地有一村民,受其姐姐之托,含辛茹苦把外甥竺启光拉扯成人。竺启光天资聪颖,常于此香樟树下用功苦读,终得金榜题名,状元及第。竺启光衣锦回乡之日,却发现舅舅因积劳成疾,已去世。为了报答舅舅的养育之恩,竺启光在香樟树旁立了一座牌坊,以作纪念。从此该村遂得名状元村。千年前,宋仁宗赐名香樟“千秋状元樟”。此牌坊直至解放前尚存,有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之说。状元岙因此而得名,而从镇上通往该村的路也被称为状元路。

现今的奉化惠政大桥横跨于县江之上,县江源于大堰镇的大公岙,流经城区,古称龙溪。北宋乾德二年(964)在此建桥名善胜,又名通剡,为北通宁波,南入台温,西达嵊州、绍兴之交通要道。大观年间(1107-1110)重建,架木为梁。为方便民众避雨、歇息,覆以厦屋。民感其德改名惠政。以此可以看出,地名文化与史实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历史事件在地名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而地名又演绎着千古流传的历史事件。

三、体现宗族观念

在地名中,“姓氏+通名”的形式而构成的地名,也就是姓氏地名是很常见的。其形式主要有三种:

(一)姓氏直接加通名

这种形式最简洁明了,一般都是以姓氏这样特点而命名。如:周家、杨家、许家、缪家、冯家、孙家、郑家、阮家、沈家、林家、杨村、曹村、赵岙等。

(二)姓氏+“家”+通名

这种形式就是以同姓聚居姓氏命名的。以 “梁家墩”为例,梁家墩村在城区的东面。梁家墩村民以梁为主。据传,梁姓始祖大逊,宋代自陕西梁州(今南郑县)迁居鄞县邑西清源溪悬慈村梁家自然村(今鄞江)。梁家墩的始迁祖叫长福,明代时自鄞江梁家村迁居至此。梁家墩村位于平原河网地带,村旁原有一个四周石砌的高墩,占地约三分,村因此得名。除此之外还有朱家河、吴家埠、朱家店、陆家山、朱家弄、王家岭、张家坑、庄家畈、方家岙、傅家岙、袁家岙等。

(三)两种姓氏直接合并

随着时间的流逝,历史的变迁,有时候就会出现两村合并的现象,而这两个村子之前也许又都是以姓氏命名,因此合并以后也就直接以两村的姓氏来命名。如:斯张村、任宋村、王董村、孙俞村、何应村、田王村。就拿斯张村来说,就是先有斯姓入住此地,张姓氏为后来居者。1689年斯姓从诸暨迁来,村名就为斯家,而在1715年大桥镇大夫第张家阊门张姓迁入后称下张。斯张实为斯家和下张两村的合称。

这些姓氏地名的命名多是依据世代居住,或移居此地后长期居住在当地的宗族姓氏而得来的。人们选择一个地方居住都有其一定的原因,要么是由于当地的资源丰富,要么就是为了与其他村合并在一起以此来共同生活,互相协作来创建美好家园。

四、体现思想信仰

中国是个多宗教的国家,而在奉化主要是以佛教为主。奉化是弥勒化身布袋的故乡,雪窦寺是弥勒道场,都备受中国佛教界和信众的关注。五代后梁时期,奉化长汀人布袋和尚圆寂后,被世人广泛尊奉为弥勒化身。自宋代起,笑口常开的布袋和尚形象,逐渐成为各寺院大肚弥勒像的塑造定型。布袋和尚死后葬于城北封山(即今锦屏山)的中塔禅院。以千年古刹雪窦寺为依托,以弥勒大佛为21世纪重光之发端,第五大佛教名山雪窦山将逐渐成为中国弥勒信众的朝圣之地。雪窦寺能如此享誉全国,就是由于布袋和尚的存在。因此,在溪口由此也形成了一条弥勒大道,这是连接溪口镇与奉化的捷径。

除了这个,其他的乡镇上还有很多寺庙,如:萧王庙,位于奉化市萧王庙街道西首。萧王庙,为纪念宋天禧年间奉化县令萧世显而建。萧世显令奉的第三年,境内大旱,萧巡行阡陌间,教民筑堤捍水、凿河灌田。次年旱且蝗,萧又教民捕蝗,在巡行途中中风暴卒。人民为纪念他,在庆历年间即建庙祀,原称萧公祠,历代均有毁建,现存的殿宇为清代建筑。成为奉化市一个大集镇的名称,迄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

还有长汀村的岳林寺是布袋和尚出家和圆寂的地方;锦屏山南面的孔圣殿,建于唐开元年间,在封山(属锦屏山)下建夫子庙,宋绍兴年间迁至城内,建大成殿(孔圣殿)、泮池等,是一个祭祀、教育合而为一的场所。今存大成殿;东面有封山寺,这也是布袋和尚平素行藏坐卧之地。

五、透过名胜古迹看历史名人

说到名胜古迹在奉化中要数溪口镇最有名了。溪口镇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5A级旅游区。东靠武岭,南濒剡溪,北靠雪窦山,水绕山环,景色秀丽。这里的风景出名,有一部分的原因就要归功于一些历史名人――,蒋经国,宋美龄。这里因跟蒋经国的故乡而举世瞩目。与有关的景点就有文昌阁、小洋房、憩水桥、丰镐房等。

(一)丰镐房

蒋氏故居丰镐房是跟蒋经国的故居,丰镐房原为丰房、镐房,取自周文王、周武王当年先后在沣水畔营建的丰京、镐京两座都城的首字而得名。两房原来分属(瑞元)和其弟弟瑞青,后由于其弟早殇,两房合二为一,因此就改称为丰镐房。丰镐房具有中西合璧的风格,富有江南旧式世家府邸和西洋建筑的文化特色。这里不仅记录了一家的生活点滴,还留下了一些战争的痕迹。1937年12月12日,侵华日机轰炸溪口,毛福梅出丰镐房后门躲避,在门外遇难。至今,后门旁的厨房后窗铁栅栏上,依旧可见日机轰炸时弹片所致的印痕。

(二)小洋房

小洋房又称“剡溪小筑”“涵斋”。由于它是民国时期乡间少见的洋房,且建筑小巧,当地人们就称它为“小洋房”。那里是蒋经国归来读书之地。并且每次回溪口,小洋房是他们一家的常住之所。1939年12月12日,毛福梅被侵华日机炸死,蒋经国从赣州赶回溪口奔丧。他发誓要报仇雪恨,于是挥泪手书“以血洗血”四个大字,该刻碑立于丰镐房后门毛福梅遇难的地方。后来溪口沦陷,日军做贼心虚,捣毁了这块碑石,光复以后,蒋经国命人重铸此碑。凝结国难家仇的这块石碑,后来就移至小洋房楼下。这块石碑至今还屹立在那,成为小洋房的一大亮点。

除了这些还有武岭门、武岭学校、摩诃殿、蒋母墓道、玉泰盐铺等,这些都是溪口镇上的一些景点,而与有关的景点不止这些,在雪窦山上的妙高台就是以往的避暑之地,那里也留下了他曾生活过的种种迹象。

除了与有关,这里的自然风景也很优美,令人向往。如千丈岩。它位于御书亭西不远的雪窦山上。由于它地形独特,绝壁千仞而闻名,又瀑流横飞如雪,所以别称飞雪岩。清初的《四明山志》对它作过概述:“其岩绝壁千仞,故名千丈岩;水至半壁,有石突出隔之,洒若飞雪,而后复为瀑布。亦名‘瀑布山’。”不止是千丈岩,三隐潭、御书亭、徐凫岩等也都风景秀丽。

六、结语

地球上的地名不计其数,它们都不是凭空偶然产生的,都有一定的自然社会根据。地名是一类特殊的语汇,普通中又蕴含着特殊性。通过以上对地名的初探,我们也看到了奉化地名蕴含了丰富的文化意蕴。它不仅反映了奉化独特的地形地貌,描述了奉化当地的地域特色,演绎了奉化悠久的历史事实。从中,我们亦看到了奉化地名命名的文化依据,领略到了独具奉化特色的文化含义和气质品位。

【参考文献】

[1]方宗淡.奉化县地名志[M].浙江省奉化县地名委员会. 1987.

[2]连雪.浅析中国地名文化[J].语文学刊,2011(8).

[3]王苹,于红艳.宁波地名的文化意义阐释[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5).

[4]邵隽隽.奉化溪口镇状元岙村:拥有“华东第一树”[N].宁波晚报,2011-04-20.

[5]裘国松.溪口览胜[M].宁波:宁波出版社,2008.

[6]李前泮.奉化县志・乡都[M].中华丛书委员会,1957.

[7]侯友兰.绍兴地名文化初探[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3

(6).

[8](魏)管略.管氏地理指蒙[M].北京:华龄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