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建构主义视角下对教师角色的再认识与评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建构主义视角下对教师角色的再认识与评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建构主义理论拥有完整的教学观,综合教育学理论、心理学、哲学思想形成一个系统完善的教育思想体系。建构主义不仅有利于与师生的共同发展,尤其受到关注的是对传统的教学和学习方式转变的重要影响,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建构主义主张广大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断反思探索最佳教学方式。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在我国教育改革中被广泛应用,不仅仅是对师生的挑战,也是对学校社会外部环境的挑战,如何建立与建构主义匹配的合理的教师评价体系是值得探讨的重要主题。建构主义强调教师评价应是一个民主平等、教师主体参与的过程,通过评价最终促进教师的发展。

关键词 建构主义 教师角色 教师评价

中图分类号:G40-03 文献标识码:A

1建构主义理论概述

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可以概括为:在构建的特定学习情境中,以学习者为中心,学习者通过和教师以及其他学习共同体的合作,利用相关学习资料,通过和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共同体的互相合作,获得知识的过程。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发现,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构成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在建构主义意义上的教师的定位不再是传统“教书匠”,知识也不再是教师单向传输的一个过程,教师有新的角色定位,在学习教学过程中师生都在不停进行自我建构。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建构主义得到广泛的运用,教师们对建构主义理论都不陌生,但由于建构主义派别较多,各派别都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和独特的观点,在不同的背景下对不同的理论运用应有所偏重。

通过对建构主义研究的文献分析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学者对建构主义理论的研究涉及面广泛,从基本理论到教育教学实践的多个领域,研究的问题分布在学前教育到大学教育、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等多层次和多学科类别中。在众研究中,研究焦点多是学生,强调学生的核心地位,强调合理的学生学习评价方式,但是我们应该注意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角色其实也应该获得同样的重视。例如合作式的学习有多种方法,有讨论、有辩论、有竞赛、有角色扮演等等。以讨论为例,围绕什么主题开展讨论,怎样保证讨论的开展,最初问题的提出,后续问题的链接,如何一步步深入讨论,不要在不必要的环节问题上耗费过多时间等等,这些都需要教师去设计安排,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发挥其主导作用。尽管建构主义者标榜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但我们发现建构主义教学设计的每一个环节的实现都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因此,本文从建构主义角度出发,为保障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建立合理完善的教师评价体系是非常重要的,从在建构主义背景下,分析教师角色所面临的挑战和转变,加深对教师发展的认识。

2建构主义教学对教师的挑战

2.1教师传统地位的转变

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制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方法,运用一系列引导方式使教学过程有条不紊地一一呈现。建构主义的教学,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输送者,将原有系统的知识清楚、明晰地讲解或呈现出来不是建构主义课堂的核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地促使学生将当前学习内容和自己脑中储备的知识内容相联系才是课堂的中心。教师通过创设一种激活学生思维情景,引导学生主动认知、质疑问难,建构主义的教学过程是一种师生平等交流、共同研究问题的互动过程。

另一方面,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知识的骤增和信息渠道的多样化,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对知识不再处于垄断地位。学习者早已不必单从教师那获得知识,身边充斥着多种渠道和手段以获取丰富的知识以及大量的学习资源。这都是对传统课堂教师的中心地位和权威性的挑战。

2.2教师自身左右为难

在建构主义课堂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寻求自己的理解而不是遵循别人的逻辑,这对教师本身具有极大的挑战性。传统的教师教育体制和模式、方法存在问题以及指导教育发展和改革的理论的滞后,同时对现有教师的继续教育与培养也存在问题。现任多数教师本身没有在建构主义教学情境中接受教育,从传统的课堂向建构主义课堂转变这对教师本身固有的教育理念是极大的挑战。同时,唯学习成绩至上、课堂控制、学校家长等都是束缚教师的原因。一方面,教师不可能将原来已经沿用下来的经验教学彻底,重建新的教学实践;另一方面,在现实情况下现有的应试教育方式看起来非常“适合”于已经习惯了的学生,总之教师面对内外部压力和矛盾也决定了教师应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存在着巨大的挑战。

2.3教师角色的转变途径

在择校、绩效、应试教育的社会大环境中,教师自身专业发展在工作中不受重视,只因方便行政管理的要求等,教师多被视为社会结构的一种角色,这种角色被任命赋予规约性的意义。没有给与教师本身自我发展成长变化的空间,原有的角色定位对教师来说是极大的束缚。

基于教师面临的挑战和困难,要实现教师角色的根本性转变,首先要求教师更新观念。当代教师应通过继续学习对建构主义理念、教学实践,有自己专业的判断能力。教师应该不断学习应用全面的教育理论、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同时结合灵活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做好角色转变。

专业理念与思想是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内容,是引领教学实践的灵魂。教师教育理念和思想上的丰富性和深刻性是教师角色由传统向建构主义转变的保障。教师只有从更高更远的视野审视教育,并对教育目标和理念有深切的认同,教学工作中教师才有独立思考、批判与超越现有教育弊端的可能和勇气。现阶段以升学成绩为主导的评价和教师的奖惩密切关联,在另一种意义上对教师价值进行了判断,这是教师由传统角色定位向建构主义类型的教师转变巨大阻碍。个性化的教师评价制度,使评价真正对教师发展有意义,是开启教师转变发展之路的第一步。建构主义一直强调学生的主体建构性,教师同样也是建构的主体,也处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中。评价过程中我们不能用同样一把尺子衡量每一位学生,我们也不能用同一把尺子去衡量每位教师,应该尊重教师的独特性。

3建构主义教师评价机制

建构主义教师评价应该体现教师主体性地位,关注教师的个别性和差异性。教师评价的本质是一种价值判断的活动,目的在于通过对教师素质、能力的状况和其教育教学活动产生的实际效果的价值判断,既确定社会对教师个体的满意程度,也为教师个体认知自身职业效能提供依据,同时还为教师专业发展给予方向指导。因此,建构主义的教师评价应该是一种形成性评价或发展性评价,教师评价的目的是为教师提供教育教学行为反思的依据,丰富教师对教育教学活动、事件认知的内部意义建构或表征,形成个性化的教育教学行为,最终在提高改善教师教育教学的有效性的同时提升教师自身专业化程度。

首先,教师自我评价是建构主义倡导的最为常见的、最为重要的教师评价形式。在“自我评价”中,教师通过对教育教学行为的反思,认识自己、提高自己和激励自我。同时,建构主义也重视社会交往、对话对教师教育教学图景的意义建构或表征的重要性。在交往、对话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同行教师、学生、家长等提供的信息、加强教师自身对教育教学活动的体验和感受,更加全面地丰富完善教育教学图景或表征。“自我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价”和“家长评价”等都是建构主义教师评价必不可少的几种评价方式。

(1)教师为主体:教师应积极主动地将当前教学理念与建构主义学习理念结合。在教师自我评价中,评价过程充分体现出对教师作为评价主体的尊重与信任,促进教师自我反省、自我调控,主动改进完善。教师在评价中应该正确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全面客观地比较,通过反思不断改进与完善自己。

(2)同行为主体:同事互评是同行教师对被评价教师对学科内容掌握程度、最新知识了解情况等方面的评价。在同行评价中,参评教师要做到真诚指出被评教师的优点和不足,一起探讨改进措施,给出真诚合理意见,在同事间营造团结协作、共同成长的和谐氛围。

(3)学生为主体:旨在通过对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了解学生需求,增进师生间沟通,利于教师改进其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但是由于学生所处年龄段的局限性和认知的不成熟,在开展学生评价时要注意,进行教师评价的学生对评价目的、内容、过程、程序以及工具等要有正确认识,对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效果、教学水平进行真实合理评价。

(4)家长为主体:通过家长对教师的评价了解家长对子女期望,加强家长与教师的联系与沟通。在家长评价设计中要考虑家长城乡地域、文化素质、职业、对教师了解程度等方面差异,尽量避免不相关因素对评价结果的影响,引导家长对教师做出公正合理的综合评价。

总体来说,合理的教师评价体系应该由以上四个部分构成,同时要注意权衡不同评价主体在总体评价中所占的比例差异。不同评价主体所采用的评价方式和评价途径也有所差异。将档案袋评价机制纳入教师评价,建构一个连贯有序的教师动态评价机制。

4总结

现阶段教育所存在的主要矛盾或根本问题是大批知识应用型人才过剩,创新型人才极度缺乏,与国际竞争对创新人才的强烈需求形成尖锐矛盾。人们在重新审视现有教育、发现解决问题、作出改变并赋予新使命的同时,教师质量问题总是其中重要的一方面。正如许多教师抱怨和研究所揭示的,教师因评价制度的约束在戴着镣铐跳舞,用吉登斯的话来说,人们是在受制约中创造了制约他们的世界。我们要不断完善教师评价机制,同时,教师和各相关主体也应该主动积极的参与其中。建立合理的建构主义教师评价体系,是一个较长的完善和发展过程,需要通过教师和理论研究者的不断实践与探索。

参考文献

[1] 张奎明.建构主义视野下的教师素质及其培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

[2] 张桂春.简论建构主义教师观[J].教育科学,2006(1).

[3] 张奎明.国外建构主义教师教育改革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7(2).

[4] 潘英.建构主义教师观视域下的体育教师角色定位[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7(7).

[5] 刘尧.发展性教师评价的理论与模式[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12).

[6] 张其志.对发展性教师评价的审视与思考――与王斌华教授商榷[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5(01).

[7] 谢恭芹,丁邦平.论成为一名建构主义教师[J].全球教育展望,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