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孩子与拳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孩子与拳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12年1月23日,在美国圣丹斯电影节的一场放映会上,看完纪录片《千锤百炼》之后许多观众感觉既压抑又难过,他们泪流满面地与片子的男主角齐默祥握手、拥抱。尽管这位退役已久的职业拳手很少流泪,但当他看到荧幕上的自己,过去两年的时光嗖嗖再现眼前时,不禁潸然泪下。

《千锤百炼》讲述中国最早的职业拳击手齐漠祥,退役后精心调教适合拳击运动的孩子,门生何宗礼和缪云飞获得好成绩,被选入国家级比赛。年近四十的他为了拳击和信仰,开始努力恢复训练,准备参加在会理举办的WBC洲际拳王金腰带争霸赛。

现实里的齐默祥过着并不体面甚至颠沛流离的生活。2001年退役,而后的八年他没有工资,期间去做过三年生意,2004年因为对拳击的热爱与不甘,他开始重新回归拳击。如今年届四十没有结婚也没女友。母亲有时会催着他成家,朋友聚会时,因单身也常被拿来开涮。但齐默祥引以为傲的是自己是拳击手,因为这一特长在家乡四川会理县小有名气。

两年前,齐默祥一行人去会理二中选拔拳击运动的孩子时,也引起过不小的轰动。这也是《千锤百炼》最初的镜头。

在大西洋彼岸,结束《沿江而上》拍摄的张侨勇导演开始为他的下一个选材而发愁。从小在加拿大长大的他,不会说汉语,但是骨子里的根在这,喜欢功夫,爱看邵氏电影公司出品的武打片。从很早开始,想要做一个关于武术的电影的念头便开始萌生。当加方的制片人问他想不想做一个关于中国拳击的故事,张很快就答应了。

张侨勇的镜头下,Circle式故事剪辑,近距离带着节奏感的摄影,围绕拳击教练齐默祥、其门生何宗礼以及缪云飞展开。

“好好练,或许这会改变你们的生活。”齐默祥在招募自己的学生时,这样描绘拳击之于他们的意义。孩子们大多是1989年、1990年出生,部分来自会理县周边的山村,因为地处偏远,物质上十分贫困,乡村里的孩子们早上走一个小时去学校上学,下午又要花一个半小时回家,据说是因为中午没有吃饭而没力气,所以回去时走得很慢。这里的孩子渴望乡野以外的生活,除了读书仿佛没有更好的出路能带他们去更远的地方。

镜头下的孩子们腼腆,涉世未深,对一切充满好奇,也不知道拳击究竟是什么。甚至《千锤百炼》的制片人韩轶在之前对拳击也抱有一种抵抗的情绪。“我一直不怎么喜欢这种运动,觉得血腥和暴力。小时候,我都会觉得爱打架的男孩子是坏孩子。”韩轶对拳击的认识与态度代表了许多中国人的看法。

在省队训练的何宗礼,曾经也是会理二中拳击队走出去的选手,也是齐默祥的爱徒。每次鼻青脸肿的回家,何的母亲都不忍多看儿子一眼,便悄然泪下。

中国受儒家文化影响颇深,从小接受的教育是凡事要谦让和忍受。主动出击被看作是不合乎礼仪、冒失的做法。西方国家却不以为然,父母会在孩子倒下之后,告诉他们站起来,用力出击。或许是这种文化的差异,拳击在中国曾被禁了多年,被认为是具有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运动。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拳击运动才重新走入人们的视野。然而在中国,拳击承载了更多的东西:拳击手代表一个团队,代表一个省,甚至代表一个国家比赛。在西方,拳击就是为自己而战,为自己的荣誉而战。

“有些人打拳击赛感觉是去赴刑场,你们要把它当作表现自己的舞台。”齐默祥正面引导着孩子们,镜头下,他们沉浸在孩子特有的单纯喜悦中,甚至也不知道,即便选上拳击训练,究竟有怎样的未知在等待着他们。

“拳击是场竞技运动,他需要选手就是出击,他的精神就是回击。这些孩子在生活中是很腼腆的,他们并不是我们想象中好动的孩子。但他们喜欢这项运动。”随着片子的拍摄,韩轶对拳击有了新的认识,也被这群从对拳击无知到热爱的孩子们所触动。

“如果你使用双手工作,你是一个劳力,如果你用双手和头脑工作,你是一个工匠,如果你用双手和头脑工作,并且全身心投入,你就是一个艺术家。”美国一部纪录片电影《美利坚之心灵》(《America′s Heart and Soul》)的这句话同样也能用以描述这帮四川孩子,从“匠人”到“艺术家”心境的转变。

缪云飞是齐默祥招来的得意门生,当初被选上拳击训练队时,对拳击这项运动一无所知。低头,双拳护头,找准时机出击,在赛场上的这系列动作背后许多大量的体能训练做支撑。会理县的拳击训练条件十分简陋,孩子们的拳击手套和用具,几乎都是齐默祥参加职业比赛所留下的。仰卧起坐,打沙包,每天沉默的苦练,从他们紧闭双唇的缄默外表下,很难看到他们对于拳击的热忱,更多的是小心翼翼与恐惧,孩子们住的宿舍也是简陋的上下铺。

在这样的苦练中,缪云飞脱颖而出,在一次四川省的比赛中,拿到省冠军。在台下观看的缪云飞的母亲正襟危坐,看上去不喜不悲,与一旁的教练齐默祥聊天时,是轻描淡写的“感谢教练培养得好”这样的话。比赛为缪云飞带来的心境转变是,当初单纯的为了走出农村改变命运,进而想循着拳王的路成为职业拳手。他的家人却因此陷入深深的忧虑。

当缪云飞找到正在劳作的母亲,要与之商量去云南走职业拳手的路时,母亲觉得孩子越走越偏,当场哭了。“他妈妈很实际,拿到省冠军能带来什么?他妈妈更看重家里的财务情况,我给你的投入看不到短时间的回报,而那个时候谬才是高一,回报是需要时间的。”制片人韩轶这样向《环球企业家》描述。

在现实与理想之间,缪云飞需要做一个选择,他热爱拳击,这一次并非被动选上,而是出于比赛胜利所带来的自信或者自觉。遗憾的是,他只得从体恤家人的角度,外出务工,在一个建筑工地上打工赚钱。临别前,他找到教练齐默祥,这位退役的职业拳手充满无奈,但又爱莫能助。齐自己的处境也好不到哪里去,自退役后他没有正式工作,也无收入来源,在看似光鲜的拳击手的外衣下,支撑他教授拳击的力量是热爱,但就像缪云飞的热爱一样,在现实面前,也许这种热爱“不名一文”。

张侨勇采取了讲故事的方法,将由拳击带来的冲突抽丝剥茧记录下来,这让《千锤百炼》看上去更像一部在电影院放映的故事片。

制片人韩轶认为,人们将纪录片与电影割裂开的态度有失偏颇。“我觉得他们都是电影,只不过都是一个是真实电影,一个是具体电影。”而在许多人心中,“纪录片是黑乎乎的,晃悠悠的,有解说词的。”《千锤百炼》在这方面不失为一次大胆的尝试与创新,纪录片也是在讲故事,“很多人认为都觉得纪录片故事化会有些假。”但韩轶不这样认为,“我们生活中就有很多的故事。”

导演张侨勇笃信加拿大国家电影局对纪录片的定义:“纪录片是场真实的演出”。2006年,张韩二人在加拿大相识开始,纪录片成了他们共同的话题,一起推进人们对纪录片的人认识也是他们致力于的方向。

“我不只在讲拳击,而是想看到中国社会的变迁和意识的改变。对拳击的态度就是如此,很多人的观念已经改变,这并不是一个集体运动。”张如此看自己的《千锤百炼》。这部纪录片或许我们用另一个词称之它更为合适:“真实电影”。

不同于科班出身的纪录片演员,《千锤百炼》所拍摄的对象面对镜头,难免会紧张和不自然,让拍摄对象自然、放松,这是所有纪录片导演要解决的难题。建立信任感,当被拍摄对象放下心里的戒备敞开心扉时,镜头对他们来说存在感会减弱,“慢慢的,我会觉得训练是我们的工作,拍摄是他们的工作,大家就做自己的工作,互不打扰。”拍摄早期,齐默祥与他的拳击训练队显得不自然甚至拘谨,越到后面渐入佳境。

尽管齐默祥在后来的WBC洲际拳王金腰带争霸赛中输给了日本选手,他仍然继续在会理二中挑选选手,继续践行梦想。当身边的人一个个离开队伍的时候,目前在省队训练的何综礼难免会有些波动,不过他什么都不去想,不去想会不会进国家队,只是做好当下的事。

于山村的孩子来说,拳击是可以选择的出路,但这也不意味着离开拳击他们便没法在其他领域取得成功。至少“多年的拳击运动能磨练我们的意志和身体,面对生活和一切无畏的精神品质”,拳击运动并未给齐默祥带来一份实在的工作,依照目前的情况,只有那些进省拳击队甚至国家队的人有相应的工资待遇,拳击运动仍属一个未被市场化的运动。但至少,他从中练就了一种韧性,无论何时都不停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