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基于中高职衔接的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标准的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基于中高职衔接的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标准的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中高职衔接过程中存在课程结构不合理,内容重复等问题,本文通过对中职机电技术应用毕业生从事的职业和所需要的职业素养和专业知识的技能的分析,从课程结构,课程设置,教学实施,教学评价几个方面研究本专业特点的教学标准。

【关键词】机电;专业教学标准;研究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高等职业教育也迎来了大扩招和大发展,在招生人数、在校生人数等方面都获得了一定的增长。中职毕业生也不满足仅仅获取中等职业学校毕业证书和中等职业资格证书。随着中职升入高职院校继续深造的人数持续不断地增长。在中职和高职的衔接过程中难以避免地出现一些问题。如何解决职业教育衔接过程中存在的课程结构不合理、课程内容重复浪费、实践能力脱节等问题,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重大难题。分析和研究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解决中高职在课程上各自独立、相互分离的问题,已势在必行。

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继续学习专业举例高职为机电一体化技术、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自动化生产设备应用。下面研究与构建基于中高职衔接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标准。

1 人才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

1.1 职业素养

(1)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职业信誉,爱岗敬业、遵纪守法。

(2)具有创新精神和服务意识。

(3)具有人际交往与团队协作能力。

(4)具有获取信息、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5)具有安全文明生产、节能环保和遵守操作规程的意识。

1.2 专业知识和技能

(1)具有查阅专业技术资料的基本能力。

(2)掌握电工电子技术、机械制图、机械基础等专业基础知识。

(3)具有正确识读中等复杂程度机械零件图和装配图,绘制简单零件图的能力。

(4)具有运用PLC的基本指令和部分功能指令编制和调试较简单的控制程序的能力。

(5)掌握典型机电产品、机电设备和自动生产线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专业(技能)方向――机电设备运行与控制

(1)能识读机电设备的装配图,并按照工艺要求完成机电设备组装。

(2)能识读机电设备的电气原理图和接线图,并按照工艺要求完成电气部分的连接。

(3)能初步进行典型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行与维护。

专业(技能)方向――机电产品装配与维修

(1)能对机电产品进行常规维护,完成维护报告。

(2)能对机电产品进行常见故障诊断,完成故障诊断报告。

(3)能对机电产品的常见故障进行排除。

2 课程设置及要求

本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

公共基础课包括德育课,文化课,心理健康,艺术,以及其他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类基础课。

专业技能课包括专业核心课、专业(技能)方向课和专业选修课,其中机电设备运行与控制方向课程为:(1)液气压传动控制;(2)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3)PLC应用(含变频器使用);(4)工厂供电;(5)电气照明。机电产品装配与维修方向:(1)protel;(2)单片机技术应用;(3)整机装配;(4)过程控制与仪表。

实习实训是专业技能课教学重要内容,含校内外实训、顶岗实习等多种形式。综合实训是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必修的实习训练,放在专业课程学完之后,集金工实习、电气控制与PLC应用、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等为一体,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顶岗实习是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最后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顶岗实习,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全面巩固、锻炼的实际操作技能,为升高职院校或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3 教学实施

3.1 教学要求

教学要符合教育部有关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按照培养学生基本科学文化素养、服务学生专业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功能来定位,重在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的创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贯彻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指导思想,根据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培养目标,结合企业生产与生活实际,大力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在课程内容编排上,合理规划,集综合项目、任务实践、理论知识于一体,强化技能训练,在实践中寻找理论和知识点,增强课程的灵活性、实用性与实践性。

3.2 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要更新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管理方式。教学管理要有一定的规范性和灵活性,合理调配教师、实训室和实训场地等教学资源,为课程的实施创造条件;要加强对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改革教学评价的标准和方法,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保证教学质量。

4 教学评价

4.1 专业课程的考核

专业课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采用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模式,实现评价主体和内容的多元化,既关注学生专业能力,又关注学生社会能力的发展,既要加强对学生知识技能的考核,又要加强对学生课程学习过程的督导,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

4.1.1 过程性考核

主要用于考查学生学习过程中对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和技能的掌握及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通过完成具体的学习(工作)项目的实施过程来进行评价。具体从学生在课堂学习和参与项目的态度和职业素养及回答问题等方面进行考核评价。同时,从在完成项目过程中所获得的实践经验、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和人际交往及合作能力、工作任务或项目完成情况、安全意识、操作规范性和节能环保意识等方面来进行考核评价。

4.1.2 终结性考核

主要用于考核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通过期末考试或答辩等方式来进行考核评价。

4.1.3 课程总体评价

根据课程的目标与过程性考核评价成绩、终结性考核评价的相关程度,按比例计入课程期末成绩。

4.2 顶岗实习课程的考核评价

成立由企业(兼职)指导教师、专业指导教师和辅导员(或班主任)组成的考核组,主要对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劳动纪律、工作态度、团队合作精神、人际沟通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和任务完成等方面情况进行考核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