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卡口控道谋打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卡口控道谋打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山地防御,有利也有弊

组织防御,不能不研究地形。组织山地防御,不仅要研究地形,还必须全面、深刻地理解“山”在防御作战中的特性。

山地防御,可谓优势多多。“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咽喉要道”、“易守难攻”等,在很大程度上说的都是山地防御中的地形之利。概括起来,装甲部队在山地防御中的优势主要有:便于利用有利地形,凭险据守,便于就地取材,解决构筑工事、设置障碍和隐蔽伪装问题;便于隐蔽配置兵力兵器,隐蔽行动企图;便于小分队采取积极的攻势行动,达成反击或反冲击的突然性。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上甘岭防御作战、第四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戈兰高地防御作战、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的老山防御作战等,都是山地防御的经典之作。这些防御战例之所以成功,除了正确的决策、灵活的战法、顽强的斗志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占据并充分利用了山地的有利地形,从而使防御变得更加坚固。

凡事都应一分为二看,山地防御也不例外。装甲部队进行山地防御,既占有许多优势,也面临不少困难。对此,装甲部队指挥官必须有清醒的认识。这样才能全面认识“山”及其对防御的影响,做到扬长避短,固强补弱,克敌制胜。面临的主要困难:

一是地势起伏。地域有限,集团防守比较困难。山地海拔多在300~500米以上,地势起伏较大,许多山地地势还比较险峻。受地形条件和装备性能的制约,装甲部队难以占领坡度在30度以上的阵地,而山顶通常面积较小,容量不足,无法配置大量的兵力兵器。这使得装甲部队在山地防御中选择阵地的难度明显加大,配置兵力兵器的地域十分有限,从而导致实施集团防守比较困难。

二是地形复杂,道路稀少,机动和反击比较受限。装甲部队在山区机动对道路的依赖性很强,常常是离开道路就难以机动。但山区通常道路较少,质量较差,或沿河溪而筑,或盘山过岭,曲折狭窄,不易通行。而且横向道路少,不便于选择迂回道路,绕道需要绕很远的路,会耗费很多时间,有些险要的地方则不可能绕道通过。有的山上还丛林密布,峡谷中河溪纵横,对装甲部队大规模机动和展开都有非常大的影响。作战中构筑急造军路作业量大,效率低,尤其在石质山地,构筑道路更加困难。装甲部队在进行山地防御时,一旦部署确定,再想变更就不太容易,战斗队形也很容易被山谷、高地所割裂。因此,机动和反击都受到很大限制,速度和火力方面的优势均不容易充分发挥。

三是山峰林立,沟谷纵横,易形成较大的防御间隙和暴露翼侧。组织防御,非常忌讳存在无兵力、火力、障碍控制的防御间隙和翼侧。但这恰恰是装甲部队指挥官组织山地防御必须面对和妥善解决的问题。山地纵横交错的河溪、沟谷,常常把地形割裂,使兵力、火力难以控制的地段增多,易形成较大的防御间隙和暴露翼侧,为敌实施包围、迂回和渗透,对我装甲部队的后方进行袭击和破坏提供了可乘之机。敌一旦得手,我防御体系就很容易被其割裂,防御节奏也很容易被其打乱。对于这些可能的“危险”,装甲部队指挥官必须高度重视,周密考虑,从、火力配系、障碍物设置等方面入手寻求化解之策。

四是通信受限,通视困难,指挥协同难度较大。山峰等对电磁波的阻隔作用,茂密的植被对电磁波的吸收作用,能使坦克、步兵战车、装甲指挥车上无线电台的通信距离缩短40%~70%,通信效果大大降低,甚至会出现通信中断的情况。受复杂地形的影响,运动通信、简易信号通信实施起来难度也大为增加,时效性、准确性也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再加之山地通视条件较差,被山峰阻隔的各防守部(分)队之间不便实施相互支援,预备队难以实施全方位快速机动,不便于及时增援各方向作战。这些都使得装甲部队的指挥协同难度较大。

五是物资缺乏,运输受限,综合保障不便。装甲部队组织山地防御,不能从天而降,必须通过机动才能到达防御地域,必须通过机动才能完成和火力配系,必须通过机动才能在防御战斗过程中及时调整部署、实时反击。而在山地机动,油料消耗量增加,装备损坏率升高,保养维修困难,对装备保障、后勤保障等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山区的实际情况通常是居民稀少,物资缺乏,道路稀少,交通不便,车辆运输受限,甚至在有些地区弹药、器材、食品、水等作战物资只能靠人力、畜力前运后送。这些情况给装甲部队的装备保障、后勤保障等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山地防御,须趋利避害

装甲部队指挥官组织山地防御,必须着眼其特点,综合考量,力求趋利避害,务求克敌制胜。

一是卡口控道,牢牢占据地形之利。险要的地形是山地防御的核心优势之所在。组织山地防御,如果不能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就失去了山地防御的最大优势。身为装甲部队指挥官,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到,那可真不能称为称职。卡口控道,顾名思义,就是要集中主要力量占领并死死扼守敌我必争的高地、敌人必经的道路、山垭口、谷地等关键地形,并把合成预备队按方向适当靠前分开配置在便于机动支援的地域。

在举世闻名的上甘岭防御作战中,敌我双方争夺的焦点――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总面积还不足4平方千米。但它们分居上甘岭左右两则,互成犄角之势,既是上甘岭的天然屏障,又是志愿军五圣山主阵地前两个连的支撑点。这两个高地十分突出,自然楔入敌方防线,直接威胁着敌金化防线。假如这两个高地被攻占,敌人就能直取五圣山,其背后3千米的平川就无险可守,志愿军将处于极为困难的境地。正是看到了这两个高地与五圣山主峰之间的利害关系,负责该地区防御的志愿军第45师首长在确定时,把该师战斗力最强的第135团放在五圣山主峰,并让第135团把战斗作风最顽强的两个连派了上去,并给他们下了死命令:必须人在阵地在,坚决守住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

为卡住“口”,控住“道”,坚守防御要点的部队,应以部分兵力坚守阵地,以大部兵力隐蔽待机,随时准备实施机动。对装甲师(旅、团)而言,各阵地的营防御地域、连支撑点,均应构成多层环形防御阵地。在1979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我军某坦克团在穿插到东溪后,为守住东溪,完成截断高平之敌退路和阻止敌人增援的任务,迅速地主动抢占东溪周围的制高点、增援之敌必经的公路和桥梁,实施环形防御,准备随时抗击敌人的反扑,直到主攻高平的部队到达,为完成穿插任务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为保障上级主攻高平作战企图的实现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是依山就势,巧妙构筑工事和障碍。山地防御,仅占据有利地形还不够,还应通过改造地形,强化地形的险要程度,使之更加有利于防御。为此,防御阵地前沿应力求选在天

然障碍物之后,便于构筑工事、便于隐蔽伪装、便于构成侧射火力、交叉火力的有利地形上。

工事构筑应采取野战工事构件和就便材料,并充分利用和改造自然洞穴,可能时,应挖掘短洞和坑道。主要工事还应有滤毒通风、排水、防潮、防坍塌、防晒和灭火等设施。要有重点地构筑、开辟必要的道路和通道,并注意进行维修,加强交通管理。许多朋友都非常熟悉的“猫耳洞”就是上个世纪80年代我军在老山防御作战中构筑的典型工事之一。

设置障碍时,应在便于敌人通行的地段利用就便材料,设置竹签、桩砦、鹿砦等障碍物,并与地雷等障碍物相结合。交通要道、山垭口、前沿前的隐蔽接近地等主要地段,应加大障碍物密度,并以火力严密控制。

上甘岭防御中,我志愿军第15军第45师经过半年边战斗边准备,利用山地有利地形构筑了以坑道为骨干的支撑点式防御阵地体系,仅在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就构筑了10米以上坑道48条,全长达769米。依托坑道和有利地形,第45师在不足4平方千米的阵地上,与敌反复争夺22昼夜,歼敌1.4万余人,最终挫败了敌人的连续猛烈进攻。

第四次中东战争中,以军在戈兰高地实施防御,抵御叙军装甲部队的进攻。以军在戈兰高地防御阵地前沿1~1.5千米处开挖了一道口宽6米、底宽4米、深达9米的防坦克壕。它看似简单,实则暗藏玄机;形似古老,内部却有奥妙,且颇多创新之道。以军就是凭借这条防坦克壕,迟滞、阻止并最终击败了坦克数量4.5倍于己、火炮数量10倍于己的叙军的进攻,并使叙军在这道防坦克壕前损失坦克、装甲车250余辆。大家可能要问,一条防坦克壕,有何神奇之处,又何以在防御中发挥了如此重要的作用呢?其最神奇之处,莫过于对地形的改造和利用。构筑防坦克壕时,人们通常将挖出的积土堆积在壕的两侧,而“戈兰壕”则不然。以军别出心裁地把挖出的积土全部堆放于己方一侧,形成了一道2.5米高的土堤。这一招儿看似简单,但却让叙军吃了大苦头。叙军在进攻时,试图用推土坦克通过推土填埋的方式克服防坦克壕,但积土全部在以军一侧,叙军无土可用;叙军试图用架桥坦克在防坦克壕上架设车辙桥,但架出的桥一头高一头低,而且高的一头架在松软的积土上,坦克、装甲车行驶上去摇摇晃晃,不少坦克、装甲车掉进防坦克壕,进退不得;侥幸通过防坦克壕的坦克、装甲车在缓慢驶上高高的土堤时,“肚皮”暴露无遗,在缓慢驶下土堤时,薄弱的车顶又暴露给以军,这一上一下等于给以军提供了两次绝好的射击机会,通过土堤的叙军坦克简直就成了以军反坦克火力的“活靶子”。此外,土堤还严重影响了叙军坦克乘员的视线,使其无法发现和瞄准目标,难以发扬火力;而当以军装甲部队实施反冲击时,则可很容易将积土推入壕内,迅速填平壕沟,保障坦克、装甲车的快速出击。以军此举在当时引起了各国军界的极大关注,“戈兰壕”也由此而名扬四海。

三是守攻相济,使防护、坚守与攻势有机结合。装甲部队山地防御,有效地保存自己,解决好战场生存问题是完成防御任务的前提。为此,应充分利用防区内的有利地形和各种工事,通过隐蔽伪装、构筑工事、电子对抗等手段,疏散隐蔽配置兵力兵器,防敌侦察、监视和火力打击。还可以通过设置假目标、制造假行动、散布假信息等方式,造成敌判断和行动上的错误,以达到隐真示假、欺骗敌人、保存自己的目的。

装甲部队山地防御的主要任务是防守,但完成防御任务不能仅仅靠坚守,还必须辅以反冲击、反击、伏击等攻势行动。为此,必须依托防御要点及其他有利地形实施坚守,进行全纵深立体抗击,制止敌人割裂我防御部署,最大限度迟滞、消耗敌人。在此基础上,利用有利战机,依托或不远离阵地,对突入、穿插、迂回、渗透和机降之敌,实施反冲击、反击、伏击等攻势行动。以阵内设伏为例,为歼灭穿插、迂回之敌,可在防区内敌可能穿插迂回的重要间隙、谷地建立较完善的伏击阵地,预先组织兵力实施伏击,歼灭穿插、迂回之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