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一个山村教师唤起的网络慈善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一个山村教师唤起的网络慈善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网络不只生产暴力。也可以聚集成强大的慈善力量

这是一个很难引起公众注意的山区小县,最高海拔2785米,最低海拔492米,山峦交错。这里生活着16个民族的26万人,和中国绝大多数边远山区一样,他们的生活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贫困。这里是云南大关县。

然而,过去的一年,大关却吸引了众多目光,爱心物资、善款纷纷涌入,改变了山村小学生的生活,也改变了他们的小县城。这一切源于一个年轻的山村教师――毛利辉在网上发出的一个贴子:《学生”走光”,我哭了》。

一个贴子引发的捐助热潮

当时的毛利辉是大关县吉利镇黄荆村瓦房小学的一名青年教师。2006年12月11日,黄荆村下了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和往常一样,他早早地来到小学校的操场,等待孩子们一个一个地走进教室。这时候,他注意到孩子们的鞋子,有的鞋上打着补丁,有的鞋底只有薄薄一层,有的裂了口子,任风雪往鞋里灌。

于是,他用刚刚贷款买来的数码相机,拍下了一组小鞋子的照片,第二天发到了云南信息港网站上。在这个题为《学生“走光”,我哭了》的贴子中,他写道:“如果您愿意,花上您宝贵的半个小时,到您身边的邮局,给这些孩子寄上一两件衣物、鞋子、袜子,寄上您的一点心意,就可以使这几十个、甚至更多的山区孩子整个冬天不再寒冷。”

贴子发出后,始料未及的事情发生了。贴子的点击率在短短几天内就达到了18万人次。十几天后的圣诞节,孩子们收到了第一批捐赠衣物,这批衣服已经足够让瓦房小学的33个孩子过个暖冬了。

然而,这才只是捐助热潮的起点。接下来的几个月,瓦房小学又连续不断地收到来自全国各地,乃至从国外寄来的包裹,不仅有衣服、鞋子,还有学习用品和玩具。最多的时候,大量物资的涌入差点使这个小县城的邮电局面临瘫痪。

截止到2007年11月,瓦房小学已经收到8000多个包裹,30万件衣物,捐款3万余元。这个拥有2万多人口的吉利镇,每户人家都拿到近30套衣物。三年级学生万家星就领了近百套,万家星的父亲笑着说“这衣服够娃儿穿半辈子了。”迄今,捐助热潮仍旧没有停止,一些包裹还在运送的途中。毛利辉每天仍会接到十几个电话,不计其数的短信和信件。

源源不断的爱心物资温暖了这个滇北小镇,改变了小学生们的生活。毛利辉传来了一张照片,三个小姑娘穿着新衣服、背着新书包,笑得好开心。在另外一张照片上,一个小姑娘围着崭新的白围脖,左手高高地举起一个毛绒玩具。

瓦房小学的操场也变了模样。过去,学校唯一的操场是一个大泥塘,常年淌着水,学校想了很多办法也未能使水排干体育课无法正常开展。课间,孩子们没有游戏的地方,只好在水塘里踩来踩去,互相追逐。摔倒了,就拔起操场边上的野草,擦擦身上的泥巴。

2007年5月,苏州一家企业捐资18544元钱,给瓦房小学修建了新操场一个带篮球架的水泥操场。从此,孩子们告别了几十年来一直打湿、冻僵了几茬学生小脚的泥塘,和城市里的孩子一样,在干净、平整、漂亮的操场上游戏。今年的六一儿童节,被孩子们称作“感恩节”。

因为一个贴子,大关成了2007年度的全国知名县,吸引了大大小小的媒体记者纷纷走进这个过去无人问津的小村镇。毛利辉也成了名人。这个山村教师频频出现在电视、网络、报章媒体中。面对着媒体的强势宣传,毛利辉始终保持着朴实的笑容、谦和的声音。“其实我不想把自己摆在前面。因为对于这件事,我并没有做更多,我起到的作用只是让外界了解我们的孩子。”

从山里来,到山里去

2007年,是毛利辉做山村教师的第七个年头,他先后在大关县的两所山村小学任教,回龙小学4年,瓦房小学3年。

7年前,18岁的他从昭通教育学院毕业,赶赴他教师生涯的第一站――回龙小学。回龙是大关县的一个小村寨,一个海拔2500米的国家级贫困村,比起大关县的其他村寨来说,这里的百姓生活得更加困苦。

晚上,好客的村民给这位新来的老师端上大片大片的老腊肉,大碗大碗的老烧酒。几杯酒下肚,星星点点的梦想重新燃起来。“当时我想我应该为他们做点什么”。毛利辉回忆说。

毛利辉是一个随遇而安的人,或者说他是一个懂得怎么使自己快乐起来的人。慢慢地,他发现大山的好,大山的美。让毛利辉感到欣慰的是,大山上除了他,还有其他一些年轻人,在这山沟沟里,诞生了一本文学杂志,同时也是他们的校刊――《巅旮旯》。这本杂志的诞生给他们的小县城带来了不少惊喜,许多读者来电来函表示赞赏和鼓励。但遗憾的是,因为年轻教师工作的变动,这本期刊只出了3期就停刊了。如今,当毛利辉再次翻开那有些泛黄的纸张,那些艰辛而快乐的日日夜夜仿佛就在眼前。

在那个海拔2000多米的高山上,四年里,不知道留下这群山村教师多少珍贵的回忆。2004年的那个秋天。毛利辉接到调令,离开回龙小学,去大山的另外一所学校――瓦房小学,这一呆,又是3年。

回龙的4年和瓦房的3年时光,让毛利辉对大山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也改变着他对大山的~些看法。尽管他仍旧害怕大山的黑暗、大山的孤独、大山的冬天、大山的泥泞,“这些总是给我种无法回避的恐惧感,这种感觉会让人看不到希望。看不到前程”。

但大山也一种魅力:他喜欢沿着崎岖的山路行走,和孩子们打堆,和山民们喝酒。“他们喝的是一种用包谷酿成的酒,这种会麻醉人的液体,是他们快乐的源泉”,他说,“其实我觉得人不一定非得要追求什么,只要开心快乐就行。”

对毛利辉来说,教师的头衔是一种名誉。2000年,他就是带着这个名誉返回大山,虽然这种返回有很多矛盾和困惑,但“山路毕竟需要人去行走,或许这样一些人的行走并不能彻底地改变大山的命运,但能让大山一部分人走出大山,在外面的世界开辟天地,也算是件好事。”

而现在,毛利辉又离开了,在山村小学教书的日子成为记忆。今年暑假,他被调离了瓦房小学,去县政府网站,协助他们的工作人员宣传大关的旅游资源。

大关因为毛利辉的一个贴子而闻名,而毛利辉则成了大关名片式的人物。他接听电话、接待采访,在博客上认真地回复网友的留言、公布善款的去向。他尽量不使一个关心山区孩子的好心人失望,他害怕辜负了人们美好善良的愿望。

有段时间,他忙得没空睡觉,没空看书,没空洗衣服,没空享受大山的寂静,没空和朋友们闲扯,没空整理心情。渐渐地,他感觉有些吃不消了。有时候他会突然冒出一个令他害怕和后悔的想法――失踪,但看到孩子们的笑脸,看到件件殷殷切切的包裹、信件,他告诉自己要坚持。他在博客上对网友说:“不管怎样,我会坚持,因为有您和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