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安康北部志留系金矿带构造对成矿的影响浅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安康北部志留系金矿带构造对成矿的影响浅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随着黄金价格的不断攀升,人们对金矿资源勘探、开采的渴望程度更加强烈。但是想在实际的开发利用过程中,想以经济、科学、安全的获取更多利益,首先要在构造对金矿成矿的影响方面进行一定的分析,这样才能在勘探与开采中,明确技术工作思路,选择最佳的地点,获得大量、优质的黄金。笔者以安康地区北部志留系金成矿带为例,就实际生产过程中体会到的诸多因素,浅析构造对金矿成矿影响

[关键词]构造 金矿 影响

[中图分类号]P573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12-23-2

成矿带位于南秦岭构造带,自元古代开始就不断发生了诸多构造运动,在研究重要的造山带理论时,更是丰富的矿产资源使得地质意义及社会效益尤为显著。目前该成矿带上有多处已探明或正在勘查的项目。但随着矿产勘查程度的不断深入,关于各矿床(点)的控矿构造和成矿规律却难以定论。

1区域地质背景

区域构造单元属南秦岭逆冲推覆系迎丰-榈河口推覆岩片。西近巴山弧形断裂,南邻扬子准地台。区域地层归属徽县-旬阳分区。

出露地层主要有中上元古界郧西群、耀岭河群,洞河群、下志留统梅子垭组、中泥盆统。志留系梅子垭组为一套深水滞留环境下沉积的含炭泥质碎屑岩建造,存在多个含金层位。

区内构造样式主要表现为一系列由逆冲推覆断层和逆冲推覆体组成的构造岩片系统。在其内部发育一系列韧性剪切带和脆性断层,后期多期次褶皱和断裂叠加。该多金属成矿带东部构造线呈现 NWW-EW向,向西则因受巴山弧断裂的影响逐渐转为NW向。(见图1)

区内岩浆岩活动较弱,但花岗岩脉、中酸性小岩脉多处分布,多产于区域性大断裂旁侧,呈北西向线状分布,其中中酸性脉岩与金矿化空间关系密切。

2构造与成矿的关系

该区成矿条件极为复杂,目前对成因认识不一,笔者试图以区内较为典型的金矿床――羊坪湾金矿为例,在收集前人资料的基础之上,结合近几年的工作经历,主要通过对褶皱、断裂的分析研究,探讨矿床成因。

2.1褶皱构造

工作区位于陈家院子-干沟口复向斜:核部由下泥盆统滨海-浅海相碎屑岩及碳酸盐岩组成,南翼由下志留统变碎屑岩组成,轴向300o-320o。该复向斜常被一系列次级褶皱复杂化。区域范围内羊坪湾-黄龙-鹿鸣金矿成矿带位于该向斜构造的南翼。

矿区产于成矿带西段,总体为单斜层,地层走向呈北西-南东向,倾向北东,倾角10°-40°。由于受多期的构造叠加作用,沿走向、倾向波状起伏特征明显,同时发育多期面理构造。岩层形成紧闭尖棱小皱曲及微褶皱劈理构造,尤其在金矿化蚀变带内及其附近更为发育。各个时期的面理构造也具有相互影响、构造、叠加的特点。总体上早期以褶皱为主.随着热应力场的递减,由早期的韧性逐渐向脆性转变,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构造旋回。

2.2断裂构造

区域断裂构造主要有北西向、北东向和近东西向三组。其中北西向断裂规模较大,为走向断裂,为金矿控矿断裂,北东向及东西向断裂规模相对较小,往往错断地层及北西向断裂。区域范围内黄龙-沈坝断裂、杨家峡-青石断裂为北西向控矿断裂。

黄龙-沈坝断裂:为区域东部大断裂,长约40千米,走向310o-320°,向北东倾,断裂带宽5-10米,控制着区域东部金矿床(点)的分布,其旁侧的次级韧性剪切带或片理化带及次级断裂与主干断裂的交叉部位是具体的容矿构造,黄龙金矿床、鹿鸣金矿床等均受该断裂北侧的次级韧性剪切带控制。

杨家峡-青石断裂:为一纵贯全区的大断裂,长约30千米,走向320°-330°,向北东倾,断裂带宽10-20米,控制着区域西部金矿床(点)的分布,其旁侧的次级韧性剪切带是具体的容矿构造,羊坪湾金矿床、水田坪金矿床均受该断裂北侧的次级平行韧性逆冲推覆剪切带控制。

3控矿因素分析

3.1褶皱对金矿的控制

本区褶皱对成矿的控制,不是通过后期含矿热液经运移充填在早期的褶皱虚脱部位,而是由于剪切褶皱作用,使矿层在褶皱局部位置厚度变大。此外,褶皱叠加、构造界面也对金的形成有一定得控制作用。

3.2控矿小构造和显微构造

(1)强烈的揉皱构造。在含矿层中,成矿层位的岩石挤压揉皱较强,多以形成细微小褶皱。通过镜下观察,沿揉皱面可见黄铁矿、金粒分布。此外,含矿岩石中夹薄层变绢云石英岩或石英小透镜体,小透镜体变形形成不规则纹层状或S型褶皱。因此,揉皱或小褶皱构造发育的位置,正是含矿性较好的岩层段(图片1)。(2)平行或斜切片理的岩石小裂隙有利于金的赋存。主要表现为黄铁矿呈微细脉状沿片岩中的小裂隙、微裂隙分布,局部分布较密集(图片2)。(3)碎裂、随斑构造。金矿化常发育在破碎石英细脉的碎裂处,石英脉与围岩接触的边部以及石英脉的裂隙中。主要有碎裂石英、破碎长石形成的碎裂结构、黄铁矿破碎形成的碎班结构。羊坪湾金矿TC111-1中,石英、长石破碎形成碎裂结构、PD826坑道CM111黄铁矿破碎形成碎班结构。金品位分别为3.15g/t和0.57g/t。

4矿区控矿规律分析

4.1矿区控矿要素特征

(1)层间小断层复杂,岩石破碎、断裂。界面-应变带内岩石普遍较破碎,甚至形成层间小断层或破碎带。(2)层间变形强烈,揉皱较发育。强烈的挤压剪切作用使层内局部岩石褶皱变形。石英细脉可以在褶皱核部扩容部位聚集,有利于含矿热液的就位沉淀而形成矿体。(3)节理和劈理发育。带内的劈理大多与褶皱同期发育,劈理基本平行于褶皱轴面。由于软、硬岩层的差异应变,致使劈理以不同的角度与层面相交,形成劈理的折射。

4.2界面-应变带控矿机制

控矿的界面-应变带,是多种地质现象在同一带内反复发生、相互作用并最终导致成矿、容矿的特定空间,既具备了物质来源、运输、储存条件。因此,金矿床定位于这一界面-应变带是必然的结果。

5找矿标志

本文在构造对金矿成矿的影响方面,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同时结合具体的金矿进行了一定的讨论。但工作区控矿因素复杂,伴生众多特殊结构构造及组合、标志性矿物等。初步认为,构造对矿体的影响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1)地层层位是区内找金的有利标志,如下志留统梅子垭组(S1m)。(2)有利的岩性组合是找矿的直接标志,区内含矿部位最有利部位为软硬层接触部位附近。(3)断层破碎带附近的扩容部位,如节理、片理、劈理、石英脉裂隙及与围岩接触带上,是成矿的有利部位。(4)褶皱变形强烈,在褶皱局部位置,如核部、转折处、产状变化处,往往是矿层相对发育的部位。(5)区域上岩石变形强烈部位指示了有利的成矿环境。(6)韧性剪切带,特别是脆-韧性变形标志发育的部位,往往说明了多期构造活动的叠加,为成矿提供了有利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