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治体会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治体会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胆管癌;诊治

[中图分类号]R735[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6(a)-120-01

肝门部胆管癌又称为Klatskin肿瘤,一般是指胆囊管开口水平以上至左右肝管的肝外部分,包括肝总管汇合部肝管,左右肝管的一级分支以及双侧尾状叶肝管开口的胆管癌[1]。曾被认为是一种少见肿瘤,随着近年来对本病认识的提高以及影像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MRCP的普及应用,其诊断率呈上升趋势。我们总结我院将近4年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资料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我科近4年来收治肝门部胆管癌22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8例,年龄在49-83岁之间,平均年龄66岁。主要症状以无痛性黄疸为主(20例),2例有腹痛症状。

1.2术前检查

入院后常规检查CA19-9和CEA明显升高11例,5例未做检测。TB高于342 μmol/L者有14例。DB均高于120 μmol/L。腹部B超、CT以及MRCP均表现为肝内胆管扩张,肝门区软组织肿块,肝门部胆管不规则截断,有鸟嘴样,环状狭窄,或表现为胆管内充盈缺损等。

术前依据Bismuth-Corltte法分型:Ⅰ型7例,Ⅱ型6例,Ⅲ型9例。

1.3 治疗情况

本组手术根治性切除14例,其中TB高于342 μmol/L的患者11例,先行经皮肝穿引流减黄6例,改善肝脏功能后行根治性切除,联合肝左叶切除2例,未先行减黄而切除5例。行姑息性切除胆肠吻合4例,术后病理均为腺癌。经皮肝穿胆道支架植入2例,外引流(“U”型管)2例。

2结果

本组病例围手术期死亡3例,均未行术前先期减黄操作。其中Bismuth-CorltteⅡ型2例,Ⅲb型1例(此例行联合肝左叶切除),均死于手术后肝功能衰竭,3例患者术前TB均高于342 μmol/L,先期引流减黄的病例无围手术期死亡,2组关系见表1。全组病例1年以上生存15例,2年以上生存12例,3年生存7例。经皮肝穿胆道支架植入2例生存期分别为8月和9月。外引流(“U”型管)2例均生存1年以上。

3讨论

3.1诊断

肝门部胆管癌诊断主要依据阻塞性黄疸症状,结合腹部B超,CT以及MRCP的检查。目前多数学者认为血清肿瘤标记物特别是CA19-9和CEA的检查对本病诊断有提示意义[2],并认为CA19-9>75 kU/L时结合其他影像学表现可基本确诊[3]。

3.2治疗

肝门部胆管癌的主要症状和危害是其引起的阻塞性黄疸以及肝功能不全,故尽早解除梗阻为首要治疗目的。如无明确手术禁忌证时,均应行积极的手术治疗以获得根治性切除机会。在行根治性切除手术以前,对于重度黄疸的患者,其肝脏功能储备差,手术耐受力低,围手术期死亡率较高,未减黄组的患者死亡率为3/5。死亡者TB均高于342 μmol/L,属重度黄疸。我们体会对于重度黄疸的患者在行根治性切除手术前先行减黄对于保证手术成功率有重要意义,先期减黄组的患者无一例围手术期死亡。

在手术方式选择方面本组联合肝左叶切除2例,均侵犯左肝管。有报导认为病变累及汇合部并侵出胆管外应行联合肝切除[4]。对于不能根治性切除的患者我们主张尽可能切除肿瘤,行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以期达到解除梗阻的目的,同时手术后行辅助化疗。在姑息切除后可植入支架,并行胃十二指肠动脉泵化疗有良好疗效[5]。

如果确实不能行姑息切除,我们认为外引流不失为一种解决方法,虽然患者需要终身带管,生活不便,但是其治疗还是有效的,而我们采取U型管植入办法有效地解决了术后患者消化功能及体液丢失情况,本组2例均存活1年以上。

我们认为Klatskin肿瘤术前TB高于342 μmol/L,即属重度黄疸者,应采取先行Ⅰ期外引流然后再行Ⅱ期切除,从而降低手术死亡率。

[参考文献]

[1]石景森,王炳煌.胆道外科基础与临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678.

[2]郑树森,秦运生,谢海洋,等.肝外胆道肿瘤外科治疗远期疗效的评析[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2,8(10):601-604.

[3]金晓波,王炳生,童赛维,等.肝门胆管癌的临床诊断[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1,7(10):590.

[4]赵建勋,孙占琪,乔岐禄,等.肝门部胆管癌联合切肝的适应症[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1,7(6):355.

[5]王炳生,金晓波,刘厚宝,等.肝门部胆管癌姑息性切除术[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1,7(10):625-626.

(收稿日期:2007-04-01)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