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4万亿”,中国不再需要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4万亿”,中国不再需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最近一个时期,无论是中国经济还是中国汽车产业,增速都在放缓。为了振兴经济,保增长,国家一直在筹划刺激经济,扶持产业发展的政策。但是,前一阶段,业界、学界对社会上流传的“新4万亿”、“4万亿2.0版”等提法的刺激思路普遍担心,担心再一次的大规模投资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会严重阻碍经济和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看待“4万亿”?当前,中国经济和汽车产业需要什么样的政策?

“4万亿”是特殊时期的特殊选择

汽车纵横:您是如何看待“4万亿”的作用的?对于目前不少人的质疑,您怎么看?

赵英:2008年的那场震撼世界的金融危机给全球主要经济体都造成了严重威胁。我国必然要出台这种强力的刺激经济的政策来应对危机,抑制经济下滑。这是一个应付危机的宏观经济政策和战略对策。即使到现在,我们还看不清这次经济危机会要延续多长时间。刺激政策的效果是很明显的,抑制住了中国经济的下滑,使中国经济在全球都处在危机的状态下保持了比较高速的增长,避免了大的波动。

现在很多人提到了关于“4万亿”政策所产生的一些问题。我觉得那是当时政策权衡的问题。在“4万亿”政策出台的时候,我就认为虽然要兼顾促增长,调结构,中间需要保持一个度,但是当时的主要矛盾还是应对全球经济危机。不可避免的,任何政策都是有利有弊的。为了抑制经济下滑,应对全球危机,必然采取扩张性的政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金融政策,必然刺激市场总量的扩大,肯定就对调结构有影响,但是从这一政策的核心任务来说,是没什么问题的。“4万亿”政策虽然不能说十全十美,但是从来没有只有利没有弊的政策。

“4万亿”之下,汽车行业的得与失

汽车纵横:从国家宏观经济应对危机的角度来说,“4万亿”政策确实起到了很大作用。那么,对中国汽车行业来说,这一政策带来了什么后果?

赵英:对汽车行业的扶持政策是作为国家“4万亿”扶持政策的一部分来看的。国家提出“4万亿”政策的同时,推出了汽车工业的振兴政策,不单单是为了抑制汽车工业的下滑,主要原因是2000年以来国民经济增长中,房地产和汽车两个产业起到了很重要的推动作用。“4万亿”政策中放松了对房地产的管理,房地产业就出现了又一轮增长。对汽车产业,则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推动了中国汽车成为世界产销第一。

要从整体意义上来认清国家振兴汽车工业的政策。我认为振兴汽车工业,对抑制经济下滑,带动整个经济平稳增长方面是成功的。首先,使汽车能够保持高速增长;第二,对国产品牌的发展很有帮助;第三,对促进中国二三线城市的汽车发展、汽车消费有帮助。

总体来说,汽车工业振兴目标总体是达到了。

汽车纵横:那么存在什么问题呢?

赵英:要说问题,我觉得有这么四点。

一是在总量扩张过程中最大的受益者是跨国汽车公司。跨国汽车公司因为是国内合资汽车企业的一部分,也会受益于中国汽车工业的成长。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危机期间,汽车工业增长最快的国家。从总量上看,我国扶持汽车产业的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相当于是救了跨国汽车公司,准确地说是跨国公司受益了。

二是对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来说,作用不大,没有什么变化。虽然政策里也提到了,但是没有明显的效果。相关政策的可操作性和具体实施等方面都存在问题。

三是在总量急速扩张的情况下,对汽车工业结构的调整,包括产业组织结构的调整、产品结构的调整等都产生问题。因为市场急速扩张的时候,市场调整的压力就大大减少。大家都活得很好,都供不应求了,所以《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里所提到的,调整产业组织结构,提高集中度难以实现。

四是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推广有待于在实践中探讨。

今后不需要也不会有类似“4万亿”的政策

汽车纵横:您觉得今后国民经济和汽车行业是否还需要类似“4万亿”这样的大规模投资、扶持政策了?

赵英:从国家的角度来看,我觉得是不需要的,肯定不会再来一个“4万亿”了。整体的宏观政策稳中求进我是赞成的。这是建立在对国内国际经济基本面的判断基础上的。世界经济今年虽然有各种问题,但不会再出现像“雷曼兄弟”倒闭以后那么大的冲击。

在国内,政府已经采取各种扩大内需的政策,所以中国经济有稳定增长的基础。另外从中国经济增长本身来说,我国经历了十年的高速增长,从可持续发展的全面考虑来说,经济发展速度稍微降低一些,对健康稳定的发展、对结构调整都有好处。我认为“十二五”期间,GDP增涨7%就可以了,8%也是一个比较高的速度。总之,保持一个相对比较低的发展速度有利于中国经济更稳定、更健康地发展,也有利于调整结构。

从国际看,今年的形势不是很乐观,但我估计还是会好于2008年。不乐观主要有两条:一是欧元危机。尽管前不久欧洲内部已经达成了协议,看到一丝解决的曙光,但是未来会怎么样,还是个问题。二是到年底,美国面临“财政悬崖”的问题。所谓“财政悬崖”就是美国出现经济危机以来出台的一系列经济、财政、金融措施都已经到期了。如果大选中出现变化,有些财政措施的取消可能会让美国经济进一步下滑。这是个很大的不定因素。所以,中央提出稳中求进。这个“稳”就意味着在稳定中国经济增长基础的同时,要根据国外的经济形势来进行适度微调。从今年的形势看,欧洲、美国的经济是低速增长,中国从过去过度依赖外贸拉动转向国内消费和投资,也必须也进行一些微调。所以不需要那么强的刺激政策。

再有一个,“4万亿”是一剂猛药,只有在应对大的经济危机下才能拿出来。因为应对经济危机的猛药必然是扩张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金融政策搭配,这会带来流动性过剩的问题。流动性过剩必然带来通货膨胀问题。而通货膨胀严重后,流动性泛滥会导致各种经济泡沫的出现。一旦收缩就会产生很大问题。还有,这也会导致很多产业的盲目发展、重复建设等等,甚至还有公共资源的浪费等等。所以这种猛药只能在应对危机时用,所以现在进行微调和预调对经济比较好。

汽车纵横:目前的情况如何呢?

赵英:到目前为止,我认为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是成功的。因为已经放宽了财政政策,有一些基本建设项目还继续搞,另外下调了存款准备金率,下调了利率,所以我觉得现在流动性已经不是问题了。

现在很多人之所以没看到,包括中小企业都觉得融资投资难,关键是中国多数产业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有待升级。按现在的水平投资,多数产能都过剩。这导致很多民间资本脱离了产业资本的状态变成金融资本,在投资领域里乱撞。这是因为他们找不到合适的投资领域,所以我觉得现在货币领域已经不是问题了,主要问题就是产业政策。

汽车产业不会出台大规模的扶持政策

汽车纵横:对于宏观经济,微调似乎更好。但是,我们听到一些企业人士表示,他们还是希望国家给予一些支持。您怎么看?

赵英:我认为汽车不需要再出台什么刺激、扶持政策了,出台一些稳中求进、局部微调的匹配性的政策就可以了。如果再出台大的政策,只能是寅吃卯粮。现在中国汽车消费的低迷是由于2008年以后消费能力透支造成的。在国家补贴之下的透支消费已没有必要。

我觉得现在不会再出台重点针对汽车工业的政策了,只可能是在稳中求进的基础上,在稳定整个经济增长的基础上,相应地出台一些跟汽车工业有关的政策。这里需要弄清楚,扶持汽车工业的发展并不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

自主品牌汽车需要自己努力

汽车纵横:当前,对政策需求呼声最高的主要是自主品牌汽车企业。他们当前面临的压力最大,挑战最多,需要政策的迫切性最强。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赵英:支持自主品牌的政策,在支持自主开发这方面已经有一些了。但我的看法是企业还得努力,自主开发不经过几轮艰苦努力奋起直追,再有多少政策也解决不了问题。当然说到自主品牌,目前主要矛盾是中级以上轿车要突破很难,这个阶段技术突破限制了品牌的突破。

回到支持政策的话题,国家在政府采购方面为什么不能采取一些措施?是不是因为外国人说了几句话就不敢拿出来了?这个是很大的问题。只有政府官员、公务员都认可,才会对自主品牌形成最明显的“刺激”。政府采购的购买量不一定大,但是对其品牌的形象树立的作用却是巨大的。但这个问题总是落实不了,我很不以为然。

另外,对于自主品牌汽车,我认为要努力向家电企业学习,要在全产业链形成竞争优势。比如技术做得不好,那么能否在维修服务上首先做得比别人更好些?中国的彩电企业一开始也不行,但是从维修服务主动上门开始,就把洋家电逐步给打垮了。现在自主品牌汽车的服务跟合资汽车企业一样,傲慢得不行。

再一个,在汽车设计上能不能考虑中国文化、中国人的消费需求特点等等。

我认为,全产业链的概念,是从设计开始一直到维修服务、售后服务的。自主品牌汽车要获得全产业链竞争优势,必须得形成独特的商业模式,否则,单纯靠追赶技术,或者拼价格会陷入恶性循环。总之,自主品牌得让消费者觉得虽然技术上差一点,但是其他方面很满意。现在,我看好像也有这方面的苗头了,像北汽率先实现“三包”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当然,最后要真正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