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28―48天婴儿高胆黄素血症的病因分析及处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28―48天婴儿高胆黄素血症的病因分析及处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目的:分析2010-2012年来我院儿童保健门诊体检的28-48天婴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 为该期婴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防治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96例28-48天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95例均以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 围产期因素是婴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最常见病因(38.54%),其次为自身性疾病(34.38%), 母乳性黄疸(26.04%)不明疾病原因(1.04% )。结论:1、必须加强围产期保健, 减少围产期因素所致的高胆红素血症,加强新生儿及小婴儿的保健护理, 积极防治新生儿感染, 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率。2、加强对新生儿期及48天内婴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诊断,做到早预防, 早诊断, 早治疗, 尽可能减少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

【关键词】28-48天婴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处治

【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553-02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时期的一种常见病, 若新生儿血液中胆红素超过5-7 m g/dl(成年人超过2 m g/d l), 即可以出现肉眼可见的黄疸, 部分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患儿可发生胆红素脑病(核黄疸), 导致不可逆神经系统后遗症, 严重者病死率高, 存活者多留有后遗症⑴。而28-48天婴儿来儿童保健门诊体检时仍存在黄疸,就其原因与部分患儿家长缺乏育儿知识,观察不仔细,重视程度不够及黄疸消退后又重新出现等因素有关。现就2010-2012三年来我院儿保门诊体检的28-48天婴儿发现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病因作相关分析,并予以相关处治。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以2010-2012三年来我院儿童保健门诊体检时发现皮肤巩膜黄疸婴儿96例。体检年龄28-48天,其中男52例,女44例; 男女之比为1.18:1,足月儿65例, 早产儿31例, 出生体质量< 2500 Kg 20例, ( 4000 g 6例, 胎龄在37-5周-42+3周, 其中过期产5例。黄疸出现日龄: 黄疸出现最早时间生后12 h, 最迟生后20d,也有发生时间不明确的. 其中20例曾因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住院治疗。

1.2 诊断标准[2] 均符合下列诊断标准中至少一项:: 1、 出生后24 h 内出现黄疸; 2、 足月儿血清胆红素> 221 umol/L ( 12.9mg /dl), 早产儿> 257 umol/L ( 15 mg /dl), 或每日上升> 85 um o l/L( 5m g /d l) ; 3、黄疸消退后又重新出现; 4、黄疸持续时间长, 足月儿> 2周, 早产儿> 4周; 5 血清结合胆红素>34 um o l/L( 2m g /dl) 。

1.3 诊断方法 1、本组婴儿用JH ZO-IB 经皮测胆红素仪测胆红素值12.0 m g /d 1-20.0 m g / d l( 205.2umol/L - 342.0 umol/L ) ,同时查血清胆红素均>12.9mg /dl(221 um o l/L),最高404.1 um o l/L,以未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2、均符合1.2诊断标准中的至少一项。

1.4 病因及发病率 仅有围产期因素而未查出其他疾病者归为围产期因素所致组; 有导致高胆红素血症的疾病者, 无论有无围产期因素, 均归为自身疾病所致组; 黄疽轻一中度,以未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 患儿一般情况良好, 精神及食欲好, 生长发育正常, 肝脏无肿大, 肝功能正常, H BS A g(-), 并排除其他病理性黄疸者归为母乳性黄疸; 上述情况均无者归为病因不明组。

胆红素血症的病因以围产因素为主要原因, 共37 例 (38.54% ), 其中早产19例, 低体重7例 、新生儿窒息和H IE 3例、头颅血肿及颅内出血2例, 药物影响1例,高龄初产4例,母亲妊辰期糖尿病1例; 其次为自身性疾病共33例(34.38% ) , 其中感染占首位26例:包括败血症6例(巨细胞病毒感染2例,颊部皮肤化脓性感染1例), 肺炎12例, 脐炎3例,腹泻4例, 肝炎1例); 新生儿溶血3例 ( ABO溶血2例, Rh溶血1例),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1例,先天愚型1例,重度唇腭裂1例, 先天性胆道畸形1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1例 ,母乳性黄疸25例(26.04%)不明疾病原因1例( 1.04% )。

1.5 处治及转归 a、需入院治疗患儿根据其发病原因予以综合治疗,如择期手术、蓝光照射并予保暖, 纠酸抗感染、血浆及白蛋白输注、供能、苯巴比妥钠等综合治疗, 疗效良好。黄疸消失, 胆红素恢复正常, 治愈率90%以上。b、母乳性黄疽和病因不明黄疸患儿包括病因以围产因素为主要原因的患儿如一般情况良好, 精神及食欲好, 生长发育正常予以口服茵栀黄(3-5ml,tid)、妈咪爱(0.5g,bid)、思密达(1g,tid ),空腹服用,均不停喂母乳,亦不加用其他治疗黄疸的药物(3)。另对患儿适当增加游泳次数、增加喂哺、增加日照时间,腹部抚触等物理治疗方案。3-5 天后用JH ZO-IB 经皮测胆红素仪复查胆红素值。疗效判断: 显效: 皮肤黄染明显消退, 经皮测胆红素值< 7 mg/dl (119.7 umol/L) ;有效: 皮肤黄染大部消退, 经皮测胆红素值7 m g/dl-10 mg /dl (119umol/L-171umol/L) ;无效:治疗5 天,皮肤黄染消退不很明显, 经皮测胆红素值 >10 m g /dl (171umol/L)。结果仅5例无效,治疗有效率90%以上。

2 讨论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常由多种因素所致, 是儿科常见病,对新生儿健康和生命威胁很大,有致死或致残的可能性。 现代研究表明其对新生儿主要危害在于神经毒性[ 4] 。而对脑的损伤与高胆红素血症的时间长短呈正相关, 血清总胆红素值增高是促发胆红素脑病的重要因素, 但不是唯一的因素, 早产、窒息、缺氧、感染与溶血症、低蛋白血症等因素也是促发胆红素脑病的重要因素[5] 。因此早期积极地治疗尤为重要。本组28-48天婴儿仍存在高胆红素血症 要引起广大儿科医生尤其是基层医生的重视。本组病例以围产期因素37例(38.54%), 占首位, 主要因素为综合性因素, 与母亲疾病(贫血、DM、妊高征等) 及用药 (催产素), 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H IE、颅内出血、早产、低体重儿及各种先天缺陷儿喂养困难等因素有关, 。新生儿窒息是一种可造成多种系统损害的严重疾病, 窒息并发缺氧, 酸中毒, 低血糖, 低体温均抑制肝脏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 UDPGT) 的活性,造成肝细胞摄取和结合胆红素增高[6] 。窒息易并发颅内出血尤其头颅血肿, 溢到组织内的红细胞寿命缩短致血管外溶血, 黄疸加重, 甚至是核黄疸的原因之一。早产儿的胆红素代谢有其本身的特点, 因早产儿肝脏酶系统发育未完善, 血脑屏障尚未成熟, 易发生高胆红素血症和核黄疸[ 7]。感染因素所致者26例, 感染性黄疸是由革兰氏阳性球菌分泌毒素-溶血素-成增多, 细菌毒素影响肝功能及酶活力所致。细菌、病毒(巨细胞病毒)、螺旋体、衣原体、支原体和原虫等引起的重症感染皆可以导致溶血, 巨细胞病毒感染者黄疸可反复出现,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引起的败血症多见。新生儿溶血者为3 例, ABO 血型不合溶血病仍是胆红素脑病主要原因, 早期发现ABO 血型不合溶血病并予以早期治疗可以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在我国西部地区由于部分人民群众了解医疗卫生保健常识不多,尤其是广大农村还存在“坐月子、挑马牙”的风裕,产妇、婴儿不洗澡、不见光、不通风,过早添加淀粉类辅食、这就减少了早期发现婴儿黄疸的机会,增加婴儿口腔、消化系统感染机会,且使婴儿排泄延迟从而使黄疸程度加重或消退延迟。另体弱、疾病儿的喂养困难也是黄疸消退延迟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母乳性黄疸发病率有上升趋势, 既往认为无需治疗, 但这一观点并不全面, 美国儿科学会近年来对母乳性黄疽制订了处理方案, 可资借鉴。目前母乳性黄疸病因尚不确定, 可能与母乳中的B-葡萄糖醛酸苷酶进入患儿肠内, 使肠道内未结合胆红素生成增高有关[ 8]。 据此我们在应用茵桅黄的同时联用思密达,妈咪爱。中药茵栀黄注射液主要为茵陈、栀子、黄芩、金银花等的提取物,能通过诱导肝酶系统增加肝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能力,并可促进肠壁蠕动,泻热通便,从而减少胆红素的肝肠循环,减少未结合胆红素的重吸收,有效降低血中胆红素,;[9] 思密达作为胃肠粘膜保护剂, 吸收固定和清除肠道未结合胆红素, 减少肝一肠循环, 降低血胆红素浓度, 尤其对大便性状稀者适用;妈咪爱是肠道微生态制剂,所含有的粪链球菌和枯草杆菌是人体肠道所需的厌氧菌[10]。口服妈咪爱,能建立正常的肠道菌群,维持微生态平衡,促使结合胆红素还原成尿胆原,随粪便排出,从而降低血中胆红素浓度、三药联用效果好, 副作用小, 安全方便,减少治疗费用,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同时对患儿适当增加游泳次数、改进喂哺、增加日照时间,加以腹部抚触等也有利于黄疸的减退。

本组患儿围产因素、感染因素、母乳性黄疸引起的高胆红素发生率分别为38.54%、27.08% 、26.04%, 所以应加强围产保健, 高危妊娠管理及高危分娩的监测,提高助产技术, 改进分娩措施, 及时处理新生儿窒息, 及时防治孕期、新生儿期、婴儿期各种感染。加强新生儿及小婴儿的护理、喂哺知识宣教,强化高危儿的管理和护理,有效预防和减轻婴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杨锡强, 易著文. 儿科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 133.

[2] 沈晓明, 王卫平. 儿科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115.

[3] 张兆兄. 茵栀黄联合妈咪爱、思密达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观察,甘肃医药2011 年第30 卷第3 期,166-167

[4] 黄德珉, 童笑梅. 进一步提高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诊治水平. 中华儿科杂志, 2003, 10: 881-883.

[5] 刘义. 新生儿黄疸的评估与干预. 中华儿科杂志, 2001, 39

[6] 黄德珉. 如何降低早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率和致残率.中华儿科杂志, 1996, 34( 4

[7] 刘峰, 王丽. 82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及治疗的探讨. 新生儿科杂志, 1997, 41 ( 11) : 21.

[8] 沈晓明, 王卫平. 儿科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116.

[9] 刘岚,绍皙.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及治疗方法研究进展[J]. 国际儿科学杂志,2006,33(6): 429-431.

[10]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 第7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