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新课标下中小学数学衔接教学初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课标下中小学数学衔接教学初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教材的代数部分涉及数、式、方程和不等式,这些内容与小学的算术数、简易方程、算术应用题等知识有关,但相比较起来,内容更为丰富、抽象,学生学习起来感到很费力。因此,教师应注意中学数学与小学数学的衔接。

一、关于“数的扩充”问题的衔接

从小学的算术数(非负有理数)扩充到全体有理数是一大转折,对学生头脑中“数的概念”产生了较大的冲击,影响了学生在小学建起的概念认识和经验总结,容易使他们感到困惑。由于负数和绝对值概念的引入,特别是运算中的符号法则的运用,给学生解决问题增加了一个新的步骤,也因此成为学生学习的难点。如何让学生自然地把有理数与小学的算术数统一起来,是教学中必须着力解决的问题。

1.引入负数的必要性

小学生对运进3吨货物和运出4吨货物,增加3千克与减少2千克的意义有清楚的认识,如何用一个简单的数把它们的意义表示出来呢?x+2=5这个方程,学生在小学阶段就能求解,这些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领悟到还有算术数不能解决的问题,也因此需要引进新的数,使他们从心理上认同,从而不知不觉地走进负数的世界。

2.理解相反意义的量

这是引入负数的关键,可以多举例子。例如:收入150元,支出150元;零上5℃,零下5℃。这里除了用算术数外,还要用语句来区别相反的意义。若取一个量的基准为“0”,并规定其中一种意义为“正”量,与之相反意义的量就为“负”,用“+”表示正,用“-”表示负,既要强调相反的意义,又要让学生明白以“0”为基准进行比较。又如增加了-150元,-150元中的“-”是什么意义?所以增加-150元就是减少150元。这种说出有理数意义的练习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符号的意义。

3.注意数形结合

数轴是理解相反数、绝对值、大小比较、运动意义的关键。由于数轴类似于温度计,直观明了,能够很方便地解释相反数、绝对值的意义和加法乘法运算的符号规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多运用数轴,让学生真正参与进来,通过让学生感知具体的实物模型的来逐步理解数轴的真正含义,培养他们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4.确定符号是关键,加减法是难点

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清楚,有理数的运算步骤分两步。对于加减运算一开始就要求学生体现确定符号和绝对值的过程,要重视例题的分析教学。如:(-2)+(-4)=-(2+4)=-6;(-2)+(+4)=+(4-2)=+2;(+2)+(-4)=-(4-2)=-2,符号是如何定的,绝对值该怎么计算,要求学生不仅要能讲出来,而且计算过程不能省略。又如:-5+3=-8、-5-3=-2这样的错误例子,要让学生知道错误的根源在哪里,如何才能避免等。

5.重新认识“0”

小学阶段,0是最小的数,学生对0表示“没有”等认识是比较牢固的,这也就使得改变学生对“0”的原有认识变得困难。在教学中,不能仅仅认识“0”的概念,而应重视其生成过程,0℃就不是没有温度,这个实例是很有说服力的。在有理数的教学中,以此为基础,得出“0”不是最小的数,学生是容易认可的,特别是在相反数、绝对值问题中,要突出“0”的特殊性、灵活性,重视对非负数、非正数的理解。还应该在有理数复习中从“0”的意义、归属、运算等方面与小学内容进行对照,使学生的认识条理化、系统化。

二、关于“字母表示数”问题的衔接

代数知识是在算术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特点是用字母表示数,使数的概念及运算法则抽象化、公式化。字母表示数是在小学数的概念的基础上更高一个层次的抽象,是数学思维上的一次飞跃。字母是代表数的,却又不代表某个具体的数,这正是七年级学生在认识方面的困惑之处。

关于字母表示数的问题,有几点值得注意。

1.从小学学过的运算率:a+b=b+a,ab=ba,(a+b)+c=a+(b+c)以及一些公式:s=vt,C=2πr等,体会字母表示数能简明扼要地表达数量之间的关系,是对具体数据的抽象和概括,可以更方便地研究和解决问题。设法让学生真正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目的,感知代数最本质的内容。从小学学过的用字母表示数的知识入手,尽量用一些字母表示数的实例,这可以自然而然地引出代数式的概念,有效地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降低学习难度。

2.加深对字母a的认识。首先弄清符号“-”的三种作用:(1)运算符号,如“15-3”;性质符号:-10、15+(-2);(2)在某数前面表示该数的相反数,-30、-(-30)、-a,然后再说明a表示有理数,可以是正数、负数、零。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理解a 、-a的意义。

3.加强数学语言和列代数式的训练。如a是正数表示成a >0,a是负数表示成a

4.注意既要引导学生掌握好用字母表示数和数量关系的方法,又要挖掘中小学数学内容本身的内在联系。

如引导学生对整数与整式、分数与分式、等式与方程、方程与不等式等知识进行比较,在知识之间架起衔接的桥梁。

三、关于“算术解法与代数解法”问题的衔接

学生在学生在小学阶段解应用题时,是把未知量放在特殊的地位,设法通过已知量求出未知量,而中学则要求把未知量与已知量放在同等的位置,寻找各个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建立起方程求解。小学算术方法讲究逆推思维,而代数解法则是顺向推导,直译原题进行列式。算术解法强调基本式子,代数方法则重视灵活运用知识,更能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思维方法上的一大转折。但学生开始一般习惯于算术解法的逆向思维,对代数解法不适应,不知道如何找出等量关系。

在算术解法与代数解法的衔接过渡上,与其说是学生不习惯,倒不如说是尚未建立好代数运算的基本思路。特别是在解答一些较为复杂的应用题时,学生还在算术解法中挣扎。小学学过的代数解法相对而言是初步的、具体的、零散而不连贯的,而中学同样的内容是抽象的、理论化的,阐述更加科学、完整,但还是源于小学基础。在具体的教学中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1.放手让学生用自己的习惯和方法解答

尊重实际,要允许两种解法在一段时间内共存,要肯定算术方法的合理性,切忌急于求成。

2.有针对性地进行比较

找两种方法的内在联系和思维差异,体会代数方法的优越性。例如:比一个数的4倍小3的数是13,求这个数。算术解法是逆推求解,列式(13+3)÷4.代数方法则直译原题,设所求的数为x,列式为4x-3=13.若是请学生说一说各自的解题依据,就会明显感到算术方法很不便于解释,两种解法谁优谁劣就会不言自明。

3.养成读题的好习惯

可以通过反复朗读,比较音调的变化,找出重点的语句、词语,以助于理解题意,寻找相等关系。

4.重视知识的解决过程

教师尽可能让学生参与读题、审题、提炼相等关系、列式、解方程的全过程,通过实践积累和归纳常见的相等关系等,使学生在独立解题时,读题与审题更有针对性,从而提高找相等关系的准确性。

总之,对学生学习中的困难,教师必须做到心中有数,采取有效的方法,或放慢进度、或分散难点、或化难为易、或铺路搭桥,充分利用中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在联系,使每一个新知识都有旧知识为基础,让学生感到新知识是对已学知识的拓展与延伸。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培养了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自然会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