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十年回顾及展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十年回顾及展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我国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已有十年之久。十年来,东三省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路上取得了显著成效。十年里,东北商品粮综合生产稳步提高,其中,玉米大豆亩产、总产量均达到全国首位;十年里,东北立足原有的资源禀赋和区域优势,完成了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的转型;十年里,东北积极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组织,农民人均收入得到了稳步的提高。本文依据2003—2012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所取得的成就及不足,对未来国家如何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进行展望,并提出新的思路。

关键词:十年 东北老工业基地 回顾展望

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十年所取得的成就

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这十年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以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的体制机制创新取得重大突破,多种所有制经济蓬勃发展,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明显提高,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改善,重点民生问题逐步解决,城乡面貌发生很大变化,第一、二、三产业相比2003年取得了显著的提高。

(一)东三省经济发展明显加快

从2003年至今,吉林的GDP增速位于全国第2位,辽宁省GDP增速位于全国第5位,黑龙江也形成了以原油、医药、机械制造为首的产业集群。农业的稳定增收为农产品深加工奠定了夯实的基础。2012年东北三省区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19761.6亿元,占全国总产值的13%。2012年,东北三省区粮食产量达到17703.5万吨,比2003年增长79.6%;单产达到366.3公斤/亩,比2003年增长36.3%。

(二)着力解决民生,老百姓得到了真正的福利

十年来,随着城镇化建设的进一步推进,许多农村被城市所覆盖,东三省城镇化率已由2003年的36.7%增长至现在的58.4%。农民进城后,打破了原有二元户籍的限制,享受到了城市人的福利,包括医疗设施、医保、住房、子女教育等。东三省未被城镇化的各村镇已实行“村村通”道路建设,由以往的土道变成了现在的水泥路、柏油马路。国家对农民减免农业税,增加农牧业补贴、国有企业改组后下岗职工再就业等一系列惠民政策陆续出台。

(三)体质机制创新取得了重大发展

十年来,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道路上,东三省坚持以市场经济为主导,不断深化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发挥“小政府、大市场”,政府简政放权,着力改善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加强工业信息化、能源管理、环境保护等重要决策,并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可持续发展道路。

1.实施重大项目推进和工业结构调整

随着哈大高铁的全线开通,形成了一条贯穿东三省主要城市的快速高铁干道,4个半小时把东三省串联成一起,这条1300公里的狭长区域带,变通了三省之间的联系,为经济、人文创造了史无前例的便利条件。此外,工业结构更趋于合理,发展的协调性明显增强。轻重工业比例由2003年的18.7%:81.3%调整为2012年的29.2%:70.9%。从企业规模上看,对大中型企业依赖度明显降低;从企业隶属看,地方工业的崛起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加。

2.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迈出重要步伐

东三省资源丰富,其中煤炭型城市有抚顺、阜新、鹤岗等地,木材型城市当属伊春,石油型城市有大庆、松原等地。资源型城市以资源性产业为其主导产业,其优点是关联度较高,对经济发展依赖性较强。其缺点是有限的资源导致其自身产业链短,产品深加工能力缺乏,对环境有一定破坏。所以新时期对于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建设成为了东三省发展的重中之重。十年来,东三省加快对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树立忧患意识,加强东三省众多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紧迫感。重视对资源产品的深加工,引进了一些先进的技术。

3.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

十年来,东北三省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在发展老工业基地的建设上,能源工业、原材料工业、水利管理业、农林牧渔业等十年里提升较为稳定,交通运输业、邮电通信业以及城市内的各类服务业有大幅度的提升,十年里年均增长接近4.9%。

二、东北目前经济发展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部分资源型城市资源枯竭、生态环境受损

一些城市没有注重资源的可持续,依旧延续了上世纪惯有的“快车道”开采模式,造成了部分资源型城市主打资源逐渐枯竭,已开采量已远大于未开采的数量。于是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例如生态环境破坏、资源型城市资源枯竭导致经济下滑、下岗职工的出现等问题。更重要的是,资源的消耗与环境污染必然会使城市丧失今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二)各区域发展水平不均衡,差距较为明显

在第十二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中,东三省排名前一百县(市)都汇集在辽宁省,而黑龙江、吉林则没有。这凸显了东三省区域内经济规模相对较小,与南方发达省份相比竞争力偏弱以及省际之间的发展不均衡。

(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较为缓慢

从2003年至今,东三省呈现给我们的一直是重工业过重,轻工业短腿,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缓慢。高新技术产业已成型,但规模偏小,无法形成产业相对成熟后的规模效益,导致省际高校人才流失严重,人才的流失使转化高科技成果困难。此外,政府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植不够,发展资金短缺成为各省高新产业固有的现象。

(四)对外贸易产品单一,效果不明显

东三省有其天然优势的贸易地理位置,黑龙江毗邻俄罗斯、蒙古,吉林延边自治州毗邻朝鲜,辽宁的大连港靠近日、韩。近年来,我东三省并没有充分利用资源禀赋,我们的商品粮(玉米和大豆)以及农副产品深加工一直是出口核心,但是很难找到其他有竞争力的出口替代品。

三、新时期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前景展望

国务院总理提出要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最重要的是对发展理念的创新,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及对经济结构的调整。随着新任政府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国策的新定位,那么东北三省将逐步成为继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唐地区后的内地经济“第四增长极”的构想在人们心中日臻清晰……

(一)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飞跃期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无论我国到了哪一个社会形态,科学技术都是第一生产力。在未来5-10年,东三省在工业化道路推进的同时,将把高新技术产业作为发展的首要目标,促进高新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只有在高新技术的引领和带动下,老工业基地的再工业化才能走上新型工业化道路。

2.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现代化企业的发展需要二个实质性“转变”:第一,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第二,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的转变。只有完成这两个“转变”,工业化的发展才能跟得上现代信息化的步伐,实现工业化以信息化为主导,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

3.资源的可持续开采。资源的可开采量是有限的,而人们的开采欲望是无限的。如果不加以限制,最终将会造成资源枯竭。资源一旦枯竭,将会给我们子孙留下无穷的隐患。因此,合理地限制开采量,将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势所趋。

4.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并行不悖。新型工业化道路所提出的经济增长速度和环境保护力度是并行不悖的,二者不能少其一。抓污染一定从源头治起,一经发现,刻不容缓,绝不能走老东北“先污染而后治理”的旧工业化道路。

5.加大对人才的吸引力度。我国的各省份经济的竞争是良性的,这种竞争以不再是以往科技资金的单一因素,当代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的竞争。新型工业化靠的是人才,只有人才才能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将自主创新研究成果产业化,才能将知识产权由“中国制造”变为“中国创造”。新时期,东北地区人才战略发展将会提升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

(二)建立“省际经济发展同盟”区域网

这里提出的“省际经济发展同盟”是建立一个类似于欧盟的微型经济实体。这个小的经济同盟要打破各省级、各市县的行政阻隔和各种非关税壁垒等。“省际经济发展同盟”一旦达成,势必促进各要素、的自由流动,依旧“看不见的手”原理,资源将在东三省达到有效配置。因此,无论是私有资源还是国有资源都将在“看不见的手”原理作用下,达到资源的最优配置。

(三)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

1.大力培育具有绝对优势的商品粮。东北地区具有绝对优势的商品粮是玉米和大豆,可以说在亚洲也处于领先地位。这一部分粮食可以充分提供自用和出口,因此,一方面要积极培育科学的种子提高每亩产量;另一方面要形成规模的种植收割机械化。粮食的稳定增收是促使GDP增长的关键因素。

2.做好农粮食品安全的监测。做好农粮食品安全的监测是确保粮食绿色健康的根本,是提高出口量以及自用安全的必要条件。所以,东三省一定成立有关部门重点监测农粮食品安全。

参考文献:

[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四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2]崔万田.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与区域经济创新[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

[3]吕政.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科技支撑战略研究[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

[4]张庆君.辽宁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5] 唐海燕编著. 国际贸易学[M]. 立信会计出版社,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