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湖北城镇化路径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湖北城镇化路径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城镇化也许是目前中部最大的投资机会

1.大桥两边、各种出站口、产业强镇与城镇化的结合

2.家庭农场与城镇化的结合

3.县域经济、乡镇经济与城镇化的结合

4.城市化与城镇化的结合

5.民营经济与城镇化的结合

6.科教经济融合与城镇化的结合

对于湖北来说,城镇化尤为重要,有利于解决湖北长期存在的五大经济难题:武汉一城独大、民营经济不够发达、县域经济不强、出口不足、科教经济融合不够。据笔者最近十年的思考,湖北的城镇化有以下路径,简称为“六个方面三个案例”。

六大结合

1.大桥两边、各种出站口、产业强镇与城镇化的结合。即依托交通干线推进城镇化进程。湖北的区位很纠结,笔者归纳为“居中+锅底”。一方面,湖北是“得中独厚”,居中必然带来交通投入的增加;另一方面,湖北又远离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这表现在投资额长期低于安徽。这决定了我们既要自力更生,又要争取外援。而城镇化就是自力更生的一种方式。把交通干线与城镇化结合起来十分必要。在湖北,长江、汉江分割两岸,没有架桥之前,两岸经济没有发展之机会,一旦通桥,偏僻之地成为闹市之地,土地价值得到提升。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城际铁路的站点,将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地点的选择。武汉城市圈有四条城际铁路(武孝、武咸、武冈、武黄),有35个站点,每个站点可以规划为10万人的城镇。又如173公里长的竹(湖北竹山、竹溪)房(房县)城镇经济带有很大的城镇化的空间,交通不便的农户,尽量往高速公路的出站口搬迁。不论有没有在交通干线上,传统的产业强镇都是城镇化的重点。

2.家庭农场与城镇化的结合。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最有融合的基础,新城镇应该成为家庭农场发展的基地。家庭农场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途径, 2013年6月4日农业部的信息显示,家庭农场已初具规模。截至2012年底,全国30个省、区、市(不含)共有家庭农场87.7万个。全国家庭农场表现出较高的专业化和规模化水平,经营耕地面积达1.76亿亩,占全国承包耕地面积的13.4%;平均每个家庭农场有劳动力6.01人,其中家庭成员4.33人,长期雇工1.68人。在全部家庭农场中,从事种植业的有40.95万个,占46.7%;从事养殖业的有39.93万个,占45.5%;从事种养结合的有5.26万个,占6%;从事其他行业的有1.56万个,占1.8%。在生产经营规模方面,家庭农场平均经营规模达200.2亩,是全国承包农户平均经营耕地面积的近27倍。2012年全国家庭农场经营总收入为1620亿元,平均每个家庭农场为18.47万元。在全部家庭农场中,已被有关部门认定或注册的共有3.32万个,其中农业部门认定1.79万个,工商部门注册1.53万个。2012年,全国各类扶持家庭农场发展资金总额达6.35亿元,其中江苏和贵州超过1亿元。

3.县域经济、乡镇经济与城镇化的结合。笔者认为,县域经济一定要有“一主两(三)副”,即以县城为主中心,经济比较强的乡镇为县域副中心,共同顶托县域经济的发展,形成一种“动车效应”――火车跑得快,既靠车头也靠有动力的车厢。产业兴镇是沿海30年来的成功经验,国家统计局2006年公布“千强镇”名单,浙江居然多达266个。具体来说,可以依托农业与农产品加工业、现代制造业、服务业(比如温泉旅游)等拓展城镇化的空间。地处湖北监利县新沟镇的福娃集团属传统农区农产品加工企业,2012年的销售额过70亿,遵循“扬资源优势、抓政策机遇、用科技手段、做稻米文章、争行业龙头、创百亿园区”的企业发展战略,积极发展订单经营、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将企业发展壮大与农业现代化紧密结合,企农共赢谋发展,建好基地哺农业,力促农业现代化。福娃集团加工食品的原料不仅来自新沟镇,还有相当数量来自镇外、县外。新沟镇农业总产值为8.13亿元,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占整个工业产值的95%,达77亿元,农业总产值与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之比达到19.5,大大高于全省11.6的水平。全镇总人口10万人。

4.城市化与城镇化的结合。尽管城市化被有的学者称之为城镇化、都市化,但是,通过沈阳、武汉、无锡等地的调研,笔者还是认为城市化与城镇化是有区别的。城市化是指中心城市要通过发展,提升其辐射能力;城镇化指中小城镇的发展。因此,如何依托城市圈、城市带推进城镇化,就是一个问题。武汉正在带动周边城镇的发展。武汉成为国家中心城市后,会有别于前五大国家中心城市,将在科研及制造业两方面,形成独特的“产业三圈”,成为强大的产业带动辐射区。以武汉内环线28公里形成的产业一圈,将会是高度发达的综合服务区,以金融、高端写字楼等为主,如绿地金融城、中央文化区;在武汉三环线与四环线之间形成第二个产业圈,这里是大汽车、大钢铁、大石化、大船舶四大工业板块聚集区;以五环线外形成的环武汉产业圈,以市区外迁的家居、服装等企业为主,如汉川、红安形成的服装、家具产业园等。

独大的武汉是湖北的一种痛。2012年武汉的GDP过8000亿,宜昌、襄阳过2500亿,黄冈、孝感过1100亿。其中的原因是武汉之外的湖北城市的经济潜力没有挖掘出来,武汉通过对周边城镇化的建设,正是挖掘潜力的一种力量。从湖北2012-2030年城镇化规划来看,还是简单的提“一圈两区”、“一主两副”,笔者觉得不够细化。笔者2004年以来一直提的建议是“三圈三带”。“三圈”即武汉、宜昌、襄阳城市圈,武汉城市圈“1+8”,宜昌城市圈包括宜荆荆、恩施,襄阳城市圈包括襄十随、神农架。“三带”即长江、汉江、清江经济带。

5.民营经济与城镇化的结合。新城镇的投资成本相对较低,是民营经济的广阔天地。辜胜阻曾经强调:城镇化是市场的产物,推进城镇化要尊重客观规律。新型城镇化需要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的“两只手”相结合,形成“政府推动”和“市场拉动”的双重动力机制,在加大政府对城镇化的财政投入的同时,积极引入民间资本参与城镇建设。

一方面,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探索多种形式的民间投资模式,通过采取招标、让民间资本直接参与、特许经营等方式构建公共部门与私人企业合作模式,更多地吸引民间力量参与城镇建设。另一方面,要加强政府在城镇建设体制、户籍制度、农村土地制度、非农企业产权制度、城建用地制度等方面的体制创新。同时,政府要推进民营企业在参与城镇基础设施、公共事业和社会事业建设中与其他所有制企业在投资审批、土地、财税扶持方面的公平待遇,为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城镇化建设营造良好环境。湖北的国有经济十分强大,中部只有两家企业能够进入世界500强,即东风公司与武钢,但是,民营经济比较弱,与湖南相比,更是如此。把城镇作为发展民营经济的平台是湖北的大方向。围绕着武汉正在形成一个民营经济圈。

6.科教经济融合与城镇化的结合。湖北的科教实力、两院院士等都是位于中国第三,而湖北的GDP只位于第九,这也说明科教经济的融合度不够。把交通便利、离大城市不远的城镇作为科教经济融合的基地,也极具可能性。如武汉正在建设的花山生态新城就是把新城与软件园融为一体的案例。近年来,由省联发投资与洪山区政府开发办联合发起,在未来的5-8年内建成一座集商务、娱乐、休闲一体的旅游胜地,打造全国首例新型的生态新城。根据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的宏观战略和实施部署,湖北省政府明确提出将花山生态新城建设成为“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试验的先导区、示范区、引爆点”、“中国中部第一生态城”的战略建设目标。作为武汉实施美国硅谷与中国光谷合作战略的核心启动项目,生态城中的武汉软件新城占地3.4平方公里,分为研发办公、配套服务和生态保育三大功能区。

三个案例

所谓湖北城镇化的三个案例,是指地址绝佳而发展欠佳的地方,希望引起广大投资者的关注:

1.湖北黄冈市黄梅县小池镇。地处鄂赣皖三省交界,素有“鄂东门户”和商贸旅游“金三角”之称,现有人口12万。1992年10月被湖北省政府列为省级开发区,1994年被省体改委批准建立全省首家自由贸易区,1995年6月被国家列为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距九江机场24公里,距庐山风景区20公里。独特的区位、便捷的交通,使小池镇“上承三峡、下应浦东、横贯南北、纵联东西”的优势日益突出,愈来愈成为海内外客商投资的焦点。

2009年9月23日,国务院颁布中部崛起规划,提出“两横两纵”的发展规划,小池正好位于京九线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的交汇处,笔者再次提出建立小池经济区。

2012年3月全国两会上,黄冈发出声音:对接九江,构筑“中三角”战略支点。4月,黄冈与九江敲定合作框架跨江跨区开发小池。合作重点是推进交通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商贸市场、生态环境和社会服务“五个一体化”;初期试点跨省合作建设开发区,发展“飞地经济”。黄冈提出:可将小池、黄梅纳入大九江发展规划,通盘布局;重新布局小池基础设施网络,在能源、给排水、电力、通讯系统、防洪排涝、垃圾处理等方面与九江全方位对接,力争实现交通同网、教育同兴、信息同享、生态同建、环境同治。优化产业结构,与九江错位发展。把小池建设成辐射大九江的优质鲜活农副产品基地,成为九江的“菜篮子”;以现有产业为纽带,承接沿海及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皖江经济带、武汉城市圈的产业转移,成为九江仓储、加工、原材料、研发基地。

2.湖北黄冈市浠水县散花镇。位于长江中游北岸,与工业重镇黄石市隔江相望,一桥相连,浠散公路、江北公路与黄黄高速及规划中的阿深高速公路在长江大桥北岸交汇,区位优势明显,水陆交通便利。受武汉“8+1”城市圈辐射,是鄂、皖、湘、赣四省的通商要地,也是东、中、西部三大地区横向联系的必经之地。境内长江水道21公里,黄石长江公路大桥、鄂东长江公路大桥坐落其间,沪蓉高速公路、大广高速公路、浠黄一级公路汇聚于此。2004年1月,浠水县委、县政府决定建设散花工业园,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目前已有美尔雅服饰、华宝电器、欣翔安等10家企业落户工业园,总投资17.1亿元。笔者的想法是,把散花建设成为黄石国家级开发区散花园区。

3.湖北荆州市监利县白螺镇。坐落在洞庭湖入长江水道的咽喉处,南岸称为城陵矶,北岸称为白螺矶。小镇与湖南省岳阳市云溪区隔江相望,人口4.98万。白螺镇距岳阳市中心城区23公里,到武汉天河国际机场、长沙黄花国际机场的距离均在3小时车程以内,距岳阳城陵矶深水港不到10公里。岳阳城陵矶深水港白螺港区,是湘鄂货物运转集散地,常年可停靠5000吨级船舶。白螺境内的荆岳长江大桥把S3省道和107国道、G4京港澳高速公路、京广铁路、京广高速铁路连接起来。优越的交通区位,让白螺镇成为承接珠三角沿海产业转移、接受长株潭城市群和武汉城市圈辐射的“省际边贸口子镇”。通过近两年建设,园区框架已基本形成。华油科技、碧玉陶瓷、金澳物流、鑫源无纺布等重点项目已落户园区,初步形成了石油化工、新型建工建材、农副产品加工、轻纺工业为支柱的四大产业。

城镇化才刚刚拉开序幕,很多问题值得研究。从长远的角度发展中部经济,必须以城镇化为抓手,这也许是目前中部最大的投资机会。沿海的城镇经济已经到了升级换代的阶段,而中部才进入起点。

(作者为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