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凤凰寺话古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凤凰寺话古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杭州凤凰寺古称“真教寺”“回回堂”,自古以来就是杭州穆斯林的礼拜堂、清真寺。清光绪重修后以其建筑形似凤凰展翅而名“凤凰寺”,是我国东南沿海四大清真古寺之一,与广州的怀圣寺(狮子寺)、泉州的清净寺(麒麟寺)、扬州的仙鹤寺齐名。

说起凤凰寺的来历,就得联系到古代杭州与阿拉伯、波斯地区的友好交往。早在唐末、五代吴越国时,杭州凭借钱塘江入海口与大运河交汇的地理优势,与海外包括新罗(韩国)、日本、南洋(东南亚)和大食(阿拉伯帝国)等地有了海上往来。吴越王凿平江口暗礁“罗刹石”,保证进出船只的畅通和安全,钱塘江上“舟楫辐辏,望之不见首尾”。当时从日本运来的椤木的船大多停泊在杭州钱塘江边,至今江干区尚有“椤木场”的地名,而史书也有大食出产“火油”(即石油)的记载。相传凤凰寺始建于唐朝,很可能是当时侨居杭州的阿拉伯、波斯商人为了满足做礼拜的需要而创建的。现在清波门的穆斯林先贤卜哈提亚氏古墓,相传墓主就是那个时候定居杭州的伊斯兰教先哲。此墓民国初年杭州拆城墙时才被发现,上世纪50年代墓园骸骨迁至郊区五常乡回族公墓,“”期间被毁,1989年回迁原址并加修复,使这处见证杭州与阿拉伯友好交流历史的珍贵文物得以幸存下来。

北宋时,杭州号称“东南第一州”,杭州的海上交通更为发达,并成为四大港口之一。到南宋迁都杭州成为行都所在时,航海罗盘针普遍使用于远航船只,海上交通更趋活跃频繁,范围更加扩大,“江商海贾,穷桅巨舶,安行于烟涛渺莽之中”。元代杭州是东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也是全国7大对外贸易港口之一。杭州与阿拉伯、波斯的贸易往来更加兴旺,一些从海上丝绸之路前来经商的阿拉伯人、波斯人侨居杭州,成为外来的“蕃客”。他们许多人以经商为业,尤其以经销珠宝而闻名。杭州中河边的上下珠宝巷,就是当年他们开珠宝铺的街巷。而荐桥门一带,“有高楼八间,俗谓‘八间楼’,皆富实回回所居”,至今有“回回新桥”。他们家资殷实,富金银珠宝币帛,住着高楼广厦,雇有家僮奴仆,生活富足优裕。当年他们集中居住的街区,也就是现在上城区清泰街西段周围,至今仍有不少回族居住。

中世纪四大旅行家中的马可・波罗、鄂多立克、伊本・白图泰都在元代到过杭州,在他们的游记中都曾提到杭州有许多穆斯林或阿拉伯人。大约在1346年夏来到杭州的北非摩洛哥人伊本・白图泰,受到杭州穆斯林和地方官的热烈欢迎和盛情款待。他在游记中说,杭州全城分为6个城区,每城有城墙,有一座大城墙环绕6个城区,长达3日行程,如果要在该城旅行,就需要就餐投宿。城中居民都有自己的住宅和花园。在到杭后的第三日,他来到第三个城区游览,他描述说:“穆斯林们住此城内,城市美丽,市街布局如伊斯兰地区的一样。内有清真寺和宣礼员,进城时正当为晌礼宣礼时,声闻远近。在此城我们寄宿于埃及人士欧斯曼・伊本・安法尼之子孙的家中。他是当地一大巨商,十分欣赏此地,因而定居于此,该城亦因此而出名。他的子孙在此地继承了他的声望,他们继承其父辈的怜贫济困之风。他们有一道堂,亦以欧斯曼尼亚著名,建筑美丽,慈善基金很多,内有一批苏菲修道者。欧斯曼还在该城修建一座清真大寺,捐赠该寺和道堂大量慈善基金,该城的穆斯林很多。我们在此城居住十五日,我们每日每晚都受到邀请,他们也十分讲究菜饭,并每天陪同我们骑马游遍全城。”他还提到当时江浙地区的总长官郭尔塔在其府内备宴招待他和游览西湖时的情景,说为了招待他的到来,全城人都来作陪,特地请来了穆斯林厨师,按伊斯兰教法宰牲治席。郭尔塔尽管地位很高,却亲手给客人布菜,切肉待客,一连款待贵客3天。他还派他的儿子陪同去港湾(即西湖)游览,搭乘一艘状如火弹的游艇,长官的公子则携带歌手乐师搭另一只船。“他们用中国文,用阿拉伯文,也用波斯文演唱。而公子嗜爱波斯音乐。歌手们演唱一首波斯诗,公子命他们重复多遍,使我于倾听之后,竟熟记无误了。这支歌曲极其委婉动听。港湾内船艇相接,帆樯蔽天。彩色风帆与绸伞,相映生辉。雕舫画艇,十分精致。游船相遇时,乘客多用柑桔、柠檬投报。我们至夜晚才回长官府,便寄宿于府内,晚上歌手乐师再次上演动人的妙曲”,生动记载了侨居杭州的阿拉伯人和波斯人的生活情状。

“回回”的相貌、服饰、饮食、婚姻等,与汉人大不相同,他们“隆准深眸,不啖豕肉,婚姻丧葬,不与中国相通”。有一次,杭城的一桩回回婚礼引起市民的围观,“街巷之人,肩摩踵接,咸来窥视”,以致有人“攀缘檐阑窗牖”,“踏翻楼屋”,造成“宾主婿妇咸死”事故。

侨居杭州回回还营造公墓,南宋聚景园、灵芝寺一带,在元代成为回回“丛冢”即公墓所在,史称“回回坟”“番回冢墓”“南园回教公坟”。而迄今保存完好的是元代著名回回文学家丁鹤年墓亭,故这里又称“丁氏垅”。

一些回回寓居杭州,成为精通汉族儒家诗书礼乐的名士。杭州有个阿儿浑人大家族,自其祖先随成吉思汗西征后入华,从宛平到温州,再到杭州,习汉语,取汉字名号,著汉人服饰,精通汉文典籍,深谙汉人礼仪,并与汉人通婚,人丁兴旺。如文学家萨都剌寓居武林(杭州别称),“博雅工诗文而性好游兴”,以诗歌品题西湖,有脍炙人口的《西湖十景词》。色目文士沙班也居杭州,还兴办义塾。色目人舍剌甫丁曾官杭州税务司提举,一生历仕40余年,宦游江南各地,年近70岁时急流勇退,隐居在杭州丰乐桥东旧班前,筑池圃,植花竹。其子木八剌沙、纳速鲁丁都营葬于南园公墓。

随着回回与其他各族的杂居和通婚,杭州人与外来各族之间的民间文化交流空前繁盛起来,各民族的日常杂用器物开始相互传播。如回回制作的佩刀“回回刀”深受汉人喜爱,回回青、回回胭脂等绘塑颜料为汉族画匠艺师们所采用,西域的玻璃瓶、大食饼在汉地民间流传,南洋带来的椒桂、豆蔻等调料在元人食用海蜇时被普遍用作调料,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元代称穆斯林为“穆速蛮”,当时杭州的回回、畏兀儿、阿儿浑等信仰伊斯兰教的移民,是后世杭州回民的主要祖先,他们与其他民族一样,同样是杭州历史的创造者,为杭州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作出了非凡的贡献。根据陶宗仪《南村辍耕录》记载,他们的经书都是“番书”,做礼拜时“面壁膜拜”,“诵经持斋,归于清净。推其酋长统之,号曰‘满剌’。”如今的凤凰寺当时在文锦坊南,称“真教寺”,俗称“礼拜寺”,在元延年间,由回回大师阿老丁修建一新,寺基高五六尺,门禁森严,外人难得入内。现存寺内大殿“无梁殿”,即当时礼拜殿,平面呈横向长方形,面阔大于进深,继承了西亚早期清真寺的古老传统。殿通体皆为砖结构,采用无梁殿营造方法,两山及前檐均辟有券窗,四壁上端转角部位用菱角牙子叠涩砌法逐层收缩。大殿中通面阔28.15米,以拱券门分隔成3大间,每间有半球形穹顶,穹顶建有3座中国式攒尖顶,中间为八角重檐,南北次间为六角单檐,筒瓦板垅,翼角起翘,在外观上富有宗教建筑高耸向上的艺术效果,可谓匠心独运。到元至正元年(1341),此殿又进行大规模修建,是元代及以后杭州最大的清真寺。殿内礼拜朝向墙砌有凹壁,壁面装有精湛的明代木雕“经函”,用阿拉伯文镌刻有书法精美的《古兰经》文,朱漆贴金,工艺精致,富丽堂皇,系明景泰二年(1451)重修时所设置,是我国伊斯兰教艺术珍品。殿后墙各有青石制须弥座样“经香台”座,两侧为雕竹节望柱,束腰刻有缠枝花图案,文饰古朴,构图洗炼,刀法遒劲。清康熙九年(1670)重修时立有《重修真教寺碑》,内云:“寺创自唐,毁于季宋”,元代“有大师阿老丁者,来自西域,息足于杭,瞻遗址而慨然捐金,为鼎新之举,表以崇闳,缭以修庑,焕然盛矣。”光绪十八年(1838)大修后改称“凤凰寺”。1929年由于市政建设拆除了该寺的寺门以及门顶上的五层塔式木构望月楼。1953年增修了礼堂,以后又经过多次修缮。全寺面积约2600平方米,建筑面积2203平方米。寺内现保存有明清重修汉文碑2通,阿拉伯文、波斯文等墓碑20多方,及部分原望月楼石雕构件。1961年4月15日,浙江省政府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又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杭州市政府结合中山中路整治改造工程,拨专款规划重建凤凰寺望月楼,预计不久落成开放之际,凤凰寺将恢复它昔日的容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