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联评”导引激趣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联评”导引激趣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学材:课本83页《美》(曹明华),要求学生通读后用自己的话概括题目含义。

对联:美乃生命精华,贵在以智创造;爱是人生依托,君宜用心保存。

创意:以此对联引发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明白作为生命精华的美,不可能唾手可得,而需要我们用心智去创造;进而明白作为人生依托的爱,人人都应该珍惜之,善待之。而美与爱的所在,需要我们用心去发现。

学材:课本87―88页《现代散文的情与理》,要求学生认真通读并勾划重点。

对联:情乃雅文之本,情真意挚清雅淡泊亦乃上品;理是华章之核,理透道深温和纯朴也为金科。

创意:引导学生阅读短文,对“情”“理”之于散文的作用,“散文的‘情’显得更为真挚、执著和自然”“情是散文的命脉和魂魄”“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灵性生感情、感情生哭泣”“散文不可无病,作者所抒之情,必须是真诚而发自肺腑的,来不得半点虚假,否则不可能打动人”“散文之情的抒发,除了情真、情浓之外,还要有思想和理性的支撑”“情理相映成趣”等散文的情理含义、赏析要求及写作要求有所理解,进而争取在读写两方面取得进步。

品味性阅读:

1.试就本单元或自己熟悉的散文作品举例说明短文中所言的“情是散文的命脉和魂魄”的合理性(不少于200字)。

2.文中所言清代小说家刘鹗的“灵性生感情,感情生哭泣”,你有何感悟?试给合自己的阅读、写作实践作一些阐述(不少于200字)。

3.短文中评说作家们的个性和情趣时概括曰:鲁迅“冷峻深沉”,朱自清“严谨纯朴”,冰心“温和典雅”,梁实秋“幽默机智”,丰子恺“清雅淡泊”,请你结合自己的阅读爱好,选择其中的一位作家,就其作品和个性情趣作一些较具体的说明(不少于200字)。

高考链接:试选择近年北京卷、上海卷高考试题中所选的散文文本二三篇目,悉心阅读并概述其“情”“理”特点,再完成文后试题,升华认识。

学材:课本89―92页《都江堰》(余秋雨),通读并试着撰写一副对联,对课文的内容、手法、文笔等作一些力所能及的评价或感悟(不要求平仄)。

对联:余秋雨情系都江堰,旷迈胸怀笔底生波神酣韵畅;都江堰境撼余秋雨,风流气韵文中跳浪脑爽心清。

创意:以此对联引导学生领悟课文中“我以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有了它,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每当我们民族有了重大灾难,天府之国总是沉着地提供庇护和濡养。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它的水流不像万里长城那样突兀在外,而是细细浸润、节节延伸,延伸的距离并不比长城短。长城的文明是一种僵硬的雕塑,它的文明是一种灵动的生活。长城摆出一副老资格等待人们的修缮,它却卑处一隅,像一位绝不炫耀、毫无所求的乡间母亲,只知贡献。一查履历,长城还只是它的后辈”等评述性语句在文中的深刻含义以及表达效果。

品味性阅读:

1.课文第一句“我以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这一说法你同意吗?试结合课文谈谈你的感悟或见解(不少于200字)。

2.课文中所言“人类意志力的骄傲”的对象指的是什么?如何理解“骄傲”二字,试结合课文简述之。

3.课文所述“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中的“造福千年”指的是什么?请结合课文分条陈述。

4.“长城占据了辽阔的空间,它却实实在在地占据了邈远的时间。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弛,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汩汩清流”一句使用了什么手法?如何理解“辽阔”和“邈远”两词在文中的表达效果?请结合课文阐述之。

5.文中所言“有了它,才有刘备、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一句应当如何理解?试简要阐述之。

高考链接:请从网络上搜集《长城》《都江堰》两文作对比性阅读,并就两文的文笔、写作手法、文旨等方面作对比性简洁阐述,然后选取两文中的某一片段,以“甲”“乙”分列后拟2―3道高考散文阅读模拟题并编写合理答案,在同学间交流,以促进相互间的阅读活力。拟模拟试题时,尽量不与以前试题的拟题角度雷同,力求创造性地设计试题并配合合理答案。

学材:课本92―93页《吻火》(梁遇春),要求学生浏览性阅读。

对联:吻火者身心坦荡,笑饮人生苦难;立传人灵魂新奇,畅谈世态风流。

创意:以此联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能用心去感受这篇短篇散文中蕴藏的那颗对朋友遭遇空难英年早逝无限惋惜而又能够释然开怀的善良之心,并用心去分析体会文中的主人公那种敢于吻火的精神境界,进而体会出文末的“作最后的一吻了”的深刻含义(一个深沉的纪念,对“吻火者”其人高远精神的赞赏)。

学材:课文93―95页《合欢树》(史铁生),要求学生认真通读,品味文中一些关键语句并思考“合欢树”的深刻含义。

对联:慈善史母,几多爱心凝聚合欢树;痴情铁生,一片孝意倾注散文章。

创意:以此联评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咀嚼领悟题目“合欢树”的深刻含义以及表达作用,重点语句“十岁那年,我在一次作文比赛中得了第一。母亲那时侯还年轻,急着跟我说她自己”中的“急着”所要刻画的母亲形象以及在文中的作用。能对文中关键的句子如“获奖之后,登门采访的记者就多,……我摇着车躲出去,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迷迷糊糊的,我听见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的心得到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正在树林里吹过。”“那年……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第三年,合欢树却又长出叶子,而且茂盛了。”“又过一年,她把合欢树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再过一年,我们搬了家,悲痛弄得我们都把那棵小树忘了。”等有比较深入的解读,进而理解“合欢树”的深刻内涵、作为题目的作用以及以物喻人、托物言情的表达效果。

品味性阅读:

1.作者在行文时不厌其详地写“十岁那年”“二十岁那年”的有关事件,其作用是什么?请分条陈述之。

2.文末的“那年”“第二年”“第三年”“又过一年”“再过一年”等有关合欢树生存状态的记述与文章前面的“十岁”“二十岁”相关时间有何关系?在文中有何作用?

3.文中“我装作根本不再注意她的话,对着墙打乒乓球,把她气得够呛”一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有何表达作用?

4.“三十岁时,我的第一篇小说发表了,母亲却已不在人世。过了几年,我的另一篇小说又侥幸获奖,母亲已经离开我整整七年”一句, 表达了作者的何种情感?在文中有何表达效果?

5. 文中“我摇着车躲出去……我听见回答……”一句中的“听见”一词应该如何理解?请联系前后文陈述之。

高考链接:查找近年全国卷、北京卷及相关省市高考卷中所选的史铁生的文章(段),作力所能及的认真阅读,就文中的情思、精彩文句(段)作赏析,完成文后相关试题。

学材:课文97―98页《现代散文的小与大》,要求学生通读,初解文章内容。

对联:题材小角度小,篇幅较短小;社会大精神大,内涵也博大。

创意:引导学生在通读全文初解内容的基础上,从学材首句的“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郁达夫语)这一精辟比喻中领悟到现代散文的一个重要特点“以小见大”,即下文所言,散文的选材角度和篇幅都可以“小”,但“小”中能反映出大社会、大精神、大内涵,进而理解散文的“小题”蕴含着人生的“大义”,散文常常“小处”着墨,“大处”着眼,以小见大,寓意深邃,以便在散文读、写两方面都有所收获。

品味性阅读:

1.请联系自身的阅读、写作实践,谈谈郁达夫先生的名言“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的精义所在。

2.试结合自己阅读(或写作)过的一篇散文作品,谈谈散文“选材虽‘小’,但蕴涵了博大、深远的意义”这句话的内涵。

3.这篇关于散文“小”与“大”的短文的结尾说“散文的特性:‘小’其实是‘大’的凝聚,‘微’其实是‘著’的浓缩,‘淡’其实是‘浓’的沉淀”,对这句话,你有何感悟?试以自己的语言陈述之。

高考链接:试从近年的高考试卷或模拟试题中挑选一二则描写说明动物的篇章进行品味性阅读,然后完成文后相关练习,升华阅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