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注重孩子健康情感的培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注重孩子健康情感的培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健康的情感不是智商,胜似智商。培养孩子健康的情感,应是幼儿初期最为重要的一点,当代幼儿园教育的一项重要课题,也应是教师培养幼儿的一项重要内容。健康的情感,对于孩子来说,像是成长中的阳光、雨露。没有情感,就没有完美的童心。孩子的情感要靠教师、家长悉心的培养,才能健康发展。

【关键词】健康情感 幼儿 注重 培养

怎么才能算是一个真正健康的人呢?我认为除了拥有健康的身体以外,还应该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而健康的心理又包括了健康情感和良好意志与对现实的态度特征。特别是三到六岁的孩子,他们的情感既细腻又脆弱。

婷婷是一个内向害羞的女孩子。当班里小朋友热火朝天地讲着自己的“十一”见闻时,她只是静静地在一旁听着;当小朋友们在大型玩具上开心地爬上爬下追逐嬉戏时,她静静地看着;当小朋友们拿出从家里带来的玩具交换时,她拿着她的玩具独自玩耍。因为内向、孤僻、不合群等原因,体会不到与人交往的乐趣。如果这个阶段没有接收到良好的情感培养,那么将影响她的一生。

为此在日常活动中我将孩子融入群体中,让热情开朗的孩子带领她玩耍,分组游戏,分工合作,注意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当需要帮助时,及时给予引导,有点滴进步时,及时给予鼓励,强化孩子的参与意识和群体意识,并及时表扬她的点滴进步。孩子渐渐的融入到集体中,体会到了与同伴交往的快乐。

像乐乐这样的小朋友在我们的身边还很多,我认为幼儿教育就是爱的教育,每一个幼儿都有他独立的价值,都有他得闪光点。他们都希望得到我们成人的认可,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看不到他们的闪光点,而盯着他的缺点不放。以前只要孩子犯错误或者调皮我都会批评他们,甚至惩罚他,结果使一些孩子疏远了我,认为老师不喜欢他,而且往往也收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后来,我改变的方式,做幼儿教师首先要爱孩子,爱本职工作,有了爱就一定有付出关心孩子的生活,孩子的心情怎样、天气变化了衣服穿的多少、孩子病了吗?怎么不愿动?等等都要关心。并在恰当的时候给予他鼓励以增强他的自信心。经验告诉我,只有对孩子怀着殷切的期望,才能使孩子朝着期望的方向发展。对于“调皮”的孩子,我们必须付出更多的爱心,冷静下来用一片真诚去对待他们,接近他们,尊重他们,信任他们,使他们感受到“老师很喜欢我”,从而在一种宽松、愉快、积极的心理气氛中找到自尊和自信。只有这样,才能给他们创造良好的环境,从而正确的塑造他们健康情感的发展。

通过几年的工作,我总结出了几个塑造孩子健康情感的要诀。

1、教师要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对幼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产生深远的影响。要培养孩子的健康情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才有可能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2、帮助幼儿控制自己的情绪

教师首先要让孩子懂得,哪些情绪是好的,哪些情绪是不好的。好的积极的情绪,如热情、欢乐、乐观、和善等易被社会接受的情绪,应让它自由地表现出来。不好的消极的情绪,如冷淡、抑郁、悲观、愤怒等不易被社会接受的情绪,要对它加以抑制和消除。

3、注意孩子情感的细微变化

教师要与孩子心灵沟通,做孩子的朋友。对于幼儿的要求,只要是合理的而且能给予满足的,家长应该尽量予以满足。不合理而且不能给予满足的,则要向幼儿说明为什么不能给予满足的道理。千万不能不关心幼儿的痛痒,也不能让孩子放任自流,更不能动辄训诉、打骂,压抑幼儿的情感流露。

4、为孩子创造人际交往的条件

班里或家里来了客人,教师和家长要主动热情的打招呼。幼儿耳濡目染,就会逐渐学会待人接物之道。使孩子增长见识,从而,使孩子在人际交往时变得落落大方。

5.让孩子抓住各种人际交往的机会

每天幼儿来园和离园的路上,都会接触到不同的人和事,所以家长要鼓励孩子多问路。带孩子上车,要让幼儿自己去买车票。孩子的同伴来家里玩时,要让幼儿当小主人,家长千万不要事事包办处处代替。当孩子有好的表现时,家长要积极予以支持,并且及时鼓励。

6.鼓励孩子参加各种集体活动

在集体活动中,让幼儿与同龄的小朋友一起生活,他们会互相教会怎样玩耍、怎样相处、怎样生活。教师和家长要欢迎孩子的小朋友上自己班中或家里来玩,也要鼓励他们到别的小朋友家里去玩。在幼儿与其他小朋友交往的过程中,成人要教育孩子互相信任。

长期以来,对幼儿的教育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和道德的信条的灌输。实际上,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法制的不断完善,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我们应更多地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使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做一个今后对社会有用的人。

参考文献

[1]《现代教育基本研究》

[2]赵安东,【教育第一线】的《家园共育促和谐》。

[3]左宏志,《健康儿童与问题儿童父母教养方式结构的比较研究》

[4]张一中,心里学研究的方法论比较,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