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初中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初中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教材仍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新教材注重对开发利用语文课外学习资源的引导。在新教材的引导下,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在教材的文字空间中,寻找可供开发的语文课程资源,在选择、运用教学方法时,注重开发各类语文课程资源。

一、一点提醒:教材仍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

就义务教育阶段来说,课内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该占据主导地位,课外课程资源在大多数情况下起到一种辅助作用。课堂教学作为提高学生语文素质主阵地的地位不能动摇,只是以往我们忽视了对课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现在应该给以足够的重视,但绝不意味着在整个基础教育范围内从根本上改变课内为主、课外为辅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本策略。

二、两点分析:新教材注重对开发利用语文课外学习资源的引导

依据新课标编写的苏教版初中语文新教材要求,要充分考虑到语文课程的特点,最大限度地引导师生关注课外生活,拓宽语文学习的途径,拓展语文学习的时空。具体表现在:

(一)教材按单元设计有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以及“名著推荐与阅读”环节,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语文课外学习资源,并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铺路架桥。

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次语文实践活动的主题为“我爱文学”。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开发课外学习资源,教材中为同学们提供了具体的设计方案。

在这一语文实践活动中,同学们既开发了课外图书资源,丰富了学习,同时也发掘了自我创作的能力,体验了合作与分享的快乐,更收获了成功的喜悦。

第一次语文实践活动的主题为“走进图书馆”,其主要活动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如何在图书馆中检索书目,浏览期刊、报纸时怎样做好摘录,做读书卡片。不难看出,这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语文课外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了方法上的具体指导。

七年级上册中的“模拟科技新闻会”以及下册中的“保护野生动物的一次活动”、“网上读写与交流”、“赛诗会”等语文实践活动,均是把语文学习的“触须”伸向科学、自然、网络、文学等诸多方面。

(二)课后的“探究·练习”中留有宽广的空间,既注意给教师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也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从而将课文学习导向课外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课文《社戏》(七年级上册)中有这样一道“探究·练习题”:课文中关于月下出航、船头看戏、月夜归航的景物都写得充满了诗情画意。你有没有过“人在图画中”的经历?描绘给老师和同学听听。在完成这项练习的过程中,不同学生个体的经验资源都得到了充分的开发。

课文《三峡》(七年级上册)“探究·练习”是这样的:到2009年,三峡工程完工后,水位将抬高到175米。请对照课文,查找有关三峡工程的资料和图片,推想一下,到那时,郦道元所描写的景色将有哪些变化?在完成这项练习中,师生在很大程度上借助了多媒体,从而开发了网络资源。

课文《松树金龟子》(七年级下册)有这样一道“探究·练习”: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称赞法布尔是“难以效法的观察家”。利用课余时间,观察一种生物,然后写一篇观察笔记。这道练习的完成可能更多地要运用生物学的知识,从而使不同学科资源形成了融合。

三、几点做法:

(一)在教材的引导下,开发语文课程资源。

1.在教材中的语文实践活动以及“名著推荐与阅读”环节的引导下,师生共同开发语文课外学习资源。

2.在课后“探究·练习”环节留给师生空间,开发语文课外学习资源。

(二)在教材的文字空间中,寻找可供开发的语文课程资源。

1.开发网络资源。学习《十三岁的际遇》时,同学们接触到了一位小女孩——田晓菲,她初中时就出了第一本诗集,1985年,正在读初三的十三岁的她又被北京大学英语系破格录取。同学们对这位传奇女孩充满了好奇,都想了解她的近况。于是笔者布置大家课后上网查找资料,最后笔者把同学们查找的有关田晓菲近况的各个侧面的资料进行了整合,打印后张贴在教室,师生共享。

2.开发民俗资源。学习《端午日》时,同学们在了解了湘西端午民俗后,都非常想了解本地的端午习俗,在笔者的引导下,开发了一个跟语文学习密切相关的研究性学习课题——宿迁传统三大节日的习俗研究。

3.开发学生生活资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有“雪地捕鸟”这一教学内容,笔者在教学中进行深入发掘,问:你们有过雪地捕鸟的经历吗?因为是讲自己的生活经历,好几个同学都讲得很生动,有一个同学还讲了自己用猎枪捕鸟的事,大家一致认为这种做法不好。同学们在共享他人生活资源的同时,又接受了一次深刻的教育。

4.开发社区资源。学习《三峡》时,由昔日长江的“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同学们想到了长江、黄河水质令人担忧的现状,又引发了对于笔者所在学校只有一路之隔的废黄河水体污染情况的讨论,进而开发了一个社区研究课题——宿迁废黄河水体污染与治理研究。

5.开发亲情资源。教学《散步》时,笔者让学生谈自己的亲情故事,从而开发了亲情资源。

(三)在选择、运用教学方法时,注重开发各类语文课程资源。

立足教材,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精心选择教学方法,在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时,注重开发各类语文课程资源,以实现教学方法的最优化,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1.情境设置法与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在《端午日》的教学中,笔者在导入时采用情境设置法,充分运用了网络这一丰富的资源载体,从网上下载了相关图片,制作了四张教学幻灯片,这四张图片呈现了龙舟赛从“出发—赛程中—结束”的全过程,同时配有震耳欲聋的加油助威声。通过运用网络图片对龙舟赛情境的设置,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质疑法与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在学习《木兰诗》的时候,笔者让学生质疑,有学生问:古时候的女子是裹脚的,木兰是个女子,从脚上完全可以认出她是个女子,别人怎么就看不出来呢?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首先要弄清的问题是:中国妇女到底是何时开始裹足的?笔者发动全班同学上网搜索,结果还真给找着了。据专家考证,缠足最早只是宫廷中的一种舞蹈装束,相传南唐后主李煜为了寻欢作乐,设计了一套舞蹈服装,跳舞者用白绸裹脚,向上弯曲成新月状,在金莲上舞蹈,这种舞妆居然成为一种时尚,慢慢地,缠足就成了一种普遍的社会习俗。可见,南北朝时女性还未缠足,人们当然不能从脚上分辨男女了。

3.朗读法与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柳叶儿》这一课文章的语言极富感彩,笔者在教学中就运用朗读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带着情感朗读,在朗读中体会情感,在开发学生情感资源中让学生接受教育。另外,在学生朗读时,笔者又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及时运用各种鼓励性语言对学生的朗读给予评价。如在学生朗读文中对晨景描写的那段时,笔者用修辞式语言评价学生:声音婉转动听,像正在绿树上欢唱的黄莺;在朗读“我”贪婪地吃柳叶儿包子的那一段时,笔者用感受式语言评价他:听了他的朗读,我的鼻子直发酸。

4.辩论法与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在学习《狼》的专题时,学生在如何对待狼的态度上发生了分歧。笔者就选择辩论这一教学方法。先给出辩题,然后组织学生搜集资料进行辩论,从而有效地开发了有关狼的各类课程资源,如有关狼的成语、谚语、传说、故事等。

本文从教材的角度谈了笔者自己在课程资源开发方面一点不成熟的看法和做法。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我们还会迎来更多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或课题,不过只要我们不断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或课题,就能把语文教育改革不断推向崭新的天地和更高的境界。

参考文献:

[1]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吴会玲 江苏省宿迁中学 223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