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告别 第9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告别 第9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那一年,我13岁,县城的高中面向全县招生。我成为我们小镇考上县高中的学生之一。上县城念书,一切都是新鲜的,因为这也是我第一次到县城。虽说县城距离我们小镇只有28公里,可当时的交通和通信条件非常差。每天只有一趟破旧的班车往来,路面坑坑洼洼,车子停停走走,有时要开上三个多小时才能到达。没有电话,寄信也要一个多星期才能收到。我感到家乡特别遥远,总有一种背井离乡的愁绪萦绕着我,让我变得孤独、敏感、自卑。

两年后的一天,我与《中国青年》杂志刊登的一篇文章《人生的路啊,为什么越走越窄》相遇了,我触电似的,觉得眼前一片迷茫,我的思想发生了强烈的地震,同时记住了那篇文章的作者――潘晓。后来我才知道,就是这篇文章,拉开了一场全国性的人生意义大讨论的序幕,我却迷失了方向。因为当时我成天在思考:人为什么要活着?生存的意义又是什么?我把身边的现实与那篇文章对照一下,感觉人活着说来说去就是为了一个字――钱。为了钱,人与人之间上演了一出出闹剧和悲剧。我这样成天学习究竟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有一碗饭吃吗?但又一想,如果活着仅仅是为了钱,为了吃饭,就太没有意思了……我对人生苦苦思索,不但解不开心里的疙瘩,反而越陷越深,不能自拔。我甚至觉得活着也是多余的了。于是,我像《麦田里的守望者》里那个主人公一样开始逃课……几个月的颓废、沮丧和煎熬之后,我的成绩一落千丈,不得不告别学校,休学回家了。

回到我们的小镇,我很快就与那些不读书的昔日朋友抱成一团。我不顾父母苦口婆心的劝告,连我小学的老师也来做我的思想工作。可我哪里听得进去,总想跟那些不三不四的朋友去闯荡江湖。江湖没有闯成,倒沦为街头的小混混。我们喜欢恶作剧,喜欢凑热闹,喜欢欺负来镇上赶圩的村子里的孩子。父母为我不知流了多少泪水,多少个夜晚难以成眠,可就是拿我没办法。

这样的日子又过了几个月,直到有一天,一个人喜欢上了我。

那是我们街上的一个女孩,年龄和我一般大,她每次从我身边走过都要笑一下,然后才跑开。于是,她像磁铁一样吸引着我,我也有点喜欢上她了。后来,我们开始约会。谈的都是一些不着边际的东西,我这才感到生活的另一面是多么美好。

有一次,她问我:“你成天跟那些朋友在一起有意思吗?”这一问倒让我感到整天无所事事地混迹于街头也太无聊了。

又有一次,她对我说:“你帮那些朋友打架值得吗?”

我的朋友中,有一位就是因为打架死了,刚开始我们还说要为他报仇,后来就不了了之。说实话,那位朋友死得太不值了,看来血气方刚、感情用事只能给家人带来无限的悲伤。于是,后来大部分时间我都待在家里,与那些朋友产生了一道无形的屏障。当然,我不知不觉地淡出朋友圈也招来他们的冷嘲热讽,可是我不太在乎了。

有一天,她又说:“你这个年纪不读书太可惜了!”

我想,为了她,我要回学校复读。于是,我把那些几乎想扔掉的课本找了出来。父母见我有了回校复读的行动,眉头舒展了。

至此,我彻底告别了小混混的生活。

即将返校的前夜,我们又相约到了河边的码头。天上是一轮明月。河面波光粼粼,打鱼的人在划着小船撒网。我们的说话声在宽阔的河面上回荡。我们从一个话题转到另一个话题,后来还是说到我准备回学校的事情上。

她说:“明天你就去学校了,以后我们不知能不能再见面。”

我说:“假期我会回来的。”

“到时不知我是否还在这里。”说完,她长长地叹了口气。

“那你会去哪里呢?”我不知所以然地说。

“我送你一样东西吧。”她说,随后掏出一支水笔和一个笔记本给我。又说:“你把要对我说的话都写在上面。”

我接过了笔和笔记本。

夜,渐渐地深了。我们告别后又站住了,相互凝视着对方,站了很久很久。

回到学校,我的确写了一笔记本的话,想假期拿回去给她看。可我假期回来一打听,她到海南一个亲戚家做保姆去了。我立刻想起那个晚上她对我说的话。我想向她的家人要通信地址,写一封信给她,可又没有这个勇气。

后来,她就在海南那边安家生活了。很多年后的一个清明节,我回老家,意外地遇上了她。我突然有很多话想对她说,可终究没有说出来。我们只是匆匆地打了一声招呼,就擦肩而过……

作者档案

杨衍瑶,广西罗城人,仫佬族,生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做过乡下小学教师、县文工团创作员,现供职于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文联。曾先后就读于上海戏剧学院戏文系全国编剧进修班和鲁迅文学院第十二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有多部剧本上演并获奖。出版有短篇小说集《在明天那边》。

星座:巨蟹座

血型:O型

中学时候的职业梦想:化学家

中学时候最喜欢的学科:化学

寄语中学生:在追梦的路上不要轻易

路子对你说

记忆真是个奇妙的东西,在《散文》杂志上读到《校铃》一文,一下就把我拉回了二十多年前。我读书时那所乡村小学的铃声。在耳边异常清晰。“当,当,当……”这是预备铃,“当――当当。当――当当……”这是上课铃。那个校铃,是一段铁轨,一米来长,悬在一棵槐树上。铁轨上穿铆钉的洞里,挂着一根“7”字形的钢筋。每到需要打铃的时候,值日的老师就会站在树下,看看手腕上的表,用钢筋敲响那段铁轨。妈妈说,她在那所小学读书的时候,校铃就是那段铁轨。

每到过教师节的9月,选文章的时候,都不由自主地把目光投射到和校园、教师相关的文字。怀人记事的文章看了不少,有的也很感人,却往往觉得缺乏点新意。校铃作为和学校有关的“物”,相信是会触动读者的。在很多学校,校铃从铜铃换成了电铃。换成了音乐铃声,其中也折射了教育的变迁。无论怎么换,进过学校的人,脑海里必然存留着与校铃相关的记忆。

怀旧不是为了固守旧时光、旧观念,正像校铃越变越先进~样。教育的理念也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物理课的开场白》《差生也能制造原子弹》,写的是国外的故事,相信老师和同学们读后,会有些“新鲜”的感喟。拥抱新的思想理盒,对教师节应该也是很好的纪念方式。

人生最可贵的是梦想,老师则是带领我们实现梦想的人。那么,在这个教师节,你能不能早一点对老师说一声“谢谢,您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