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重点与出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重点与出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相当长时期内我国金融业改革的重要方面。我国国有独资银行历经了有国家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的转换历程,公司法、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等重要法律的出台推动了国有独资银行的商业化发展。但要使国有商业银行摆脱困境,有效地防范金融风险、稳定金融秩序,必须对其进行比较彻底的改制。商业银行改革的重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有效治理结构的构建

在我国的金融体系中,占据支配性地位的国有银行的经营效率,不仅在微观上影响到国有银行体系的经营状况和市场竞争力,而且还在宏观上影响到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和经济增长的潜力与质量。因此,积极建立有效的国有银行治理结构,应当成为当前国有银行改革与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当前国内外经济界更多地关注的是工业企业的治理结构问题,对于银行的治理结构很少涉及,而在关于银行治理结构的讨论中,很少涉及国有银行的治理结构问题。基于当前国有银行改革与发展的现实需要,我们有必要充分借鉴国内外关于企业治理结构的研究,立足于国有银行经营管理的现实,探讨建立国有银行有效治理结构的思路。

公司治理结构涉及到众多的利益主体,同时也受到政治、历史、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影响,因而对于公司治理结构内涵的界定存在不少差异。一个有效的国有银行治理结构所要解决的问题,应当主要是采用-种尽可能降低委托成本的企业制度,促使银行有效地参与市场竞争,使投资者和相关利益者的利益在国有银行中得到协调。

纵观国有银行治理结构的现状,可以看出国有银行在治理结构上存在的一系列缺陷。目前,这些缺陷已经越来越显著地影响到国有银行的经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这些缺陷包括:(1)国有银行的产权主体虚置;(2)缺乏对董事会、经理层和员工的有效的、市场化的、公开透明的监督、评估机制;(3)国有银行内部权利配置结构中的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错位;(4)缺乏足够的可竞争性;等等。

国有商业银行的组织体系改革与配置效率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是以效率为导向的,这种改革可以分解为整体上的组织体系改革和局部上的内部治理结构改革,前者与配置效率相关,后者与激励效率相关。

垄断改变了完全竞争的市场格局,从而也偏离了“理想市场”的配置效率。事实上,垄断对资源配置的影响是双向的:一方面,与垄断相伴随的规模经济改进了资源配置状况,实现了成本的节约,另一方面,垄断者对产量的限制使得垄断行业的资源进入不足,而其他行业的资源进入过度,造成资源的误配置。垄断对配置效率的最终影响就取决于这二者之间的比例关系。当垄断组织的规模过于庞大以至于超过了规模经济的限制时,规模经济的好处就会被资源误配置的损失抵消。这一点在国有商业银行已有表现。就中国目前的信息技术和管理手段而言,过于庞大的组织规模已经造成了资金调度不灵、信息传递不畅和管理费用增大等低效率的出现。表现在:首先,在资金的管理方面,总行对基层行往往“鞭长莫及”,总行调度资金常常受到下级行的抵制。据调查,总行一分行一支行一企业单位统一调度资金的周期最少为半个月。其次,系统内资金调度的低效率迫使银行维持较高的准备金率或大量向中央银行借款,从而形成“高储备、高成本、高风险、低效率”的局面。其三,虽然国有商业银行从表面上看是一家统一的大银行,其实个别分支银行已经具备了准法人地位,相互之间甚至出现了资金拆借、存贷款、证券交易等市场行为。

另一方面,中国银行业垄断的特质是行政性垄断。可是,政府的介入和社会目标的混入阻碍了资金的自由流动,造成资金的条块分割,从而降低了配置效率。

提高资产质量是核心任务

最近一段时期,按照国务院深化改革、加强管理的政策和人民银行强化监管的要求,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明显加快了改革步伐。四大商业银行提出的六大改革措施包括:提高经营效益、调整信贷结构、调整市场定位、精简机构和人员、加强内控和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在中国加入WTO之后,金融业的对外开放力度将逐步加大,国外金融巨头将会名正言顺地进入中国这块令他们垂涎已久的热土,以国有商业银行目前的实力和机制与他们竞争无疑显得底气不足,所以变是迫不得已之举,也是迫在眉睫之举。在诸多不良资产剥离给了资产管理公司后,近期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有增长之势,所以,国有商业银行在寻求上市、做大规模的同时,提高资产质量应是改革的核心任务之一。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目标模式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应以现代意义上的商业银行为目标模式,一种以盈利为目标,在法律上能真正独立自主、产权清晰、性质明确的经济实体。具体来讲,它应具有以下特征:经营目标的特征:单一化经营目标。以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是商业银行的实质内涵。“利润最大化”是指短期与长期均衡利润最大化、局部与全局利润最大化。否则商业银行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作为商业银行而言,为实现其追求利润的经营目标,必然会努力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强化自我约束机制,防止超负荷经营,还要搞好全行统一调配资金,确保支付,实现规模经营。经营活动的特征:“四自”性。作为现代意义的商业银行,其在追求利润增长和效率提高的经营活动中,应具有明显的“四自”经营机制特征:

(1)业务上自主经营;(2)财务上自负盈亏;商业银行是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财务上必须独立核算。商业银行的盈利应按国家有关财务制度分配,亏损自己负责,税后利润的所有权、支配权归银行;(3)责任上自担风险。商业银行必须保证资金的安全、完整与增值,对存款人、对社会负责;(4)行为上自我约束。这既包括单家商业银行的自我约束,也包括商业银行系统内的相互约束,促使各商业银行在自觉遵守国家经济金融政策的前提下实现经营目标,在不妨碍和损害他人利润的前提下追求自己的利益。

随着我国金融业的逐步开放,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刻不容缓,只有按计划、有步骤推进以上几个方面的改革和更新,我国的国有金融业才能保住自己的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