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析高职教育会计专业职业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析高职教育会计专业职业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为冲破传统教育思想及人才培养模式的束缚,需要以职业化教育的理念,引领新一轮高职教育会计专业职业化改革。在阐述高职教育会计专业职业化必要性的基础上,将高职教育会计专业职业化分为三个阶段,提出了高职教育会计专业职业化的策略,以期对高职教育会计专业职业化有所裨益。

【关键词】高职教育;职业化;职业化策略

一、高职教育会计专业职业化的必要性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由于经济的发展,其对会计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不断提高,高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的改革与建设步伐也在不断加快,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虽然一批批国家级及省级专业教学改革试点专业正在为高职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发挥着示范和引领作用,但由于受认识程度、学习深度、视野宽度以及会计专业特殊性等多方因素的限制,改革在总体上缺乏彰显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主线,即:职业化。

职业化的内涵很宽泛,其包括环境的职业化、管理的职业化、员工的职业化特别是团队的职业化等等,而以往在高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教学改革中致力的核心项目——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只是职业化素质中的一个组成内容,而且这一部分的改革是否成功往往取决于环境、管理、服务、团队等多方面职业化程度的制约[1]。正因为如此,虽然专业教学改革始终没有间断,但仍然没有突破本科学历教育的模式,会计专业教育与未来专业岗位的零距离仍然处于努力的目标状态。职业教育的特色功能没有发挥出来,必然导致目前职业院校毕业生仍然面临就业难的困惑。

因此,高职教育会计专业建设必须谋求“职业化”,即要冲破传统教育思想及人才培养模式的束缚,以职业化教育的理念,引领新一轮高职教育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才能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全面创新。

二、高职教育会计专业职业化的三个阶段

高职院校应主动适应就业市场对人才职业化的需求,遵循会计专业职业化人才的成长和培养规律,将职业意识教育纳入会计专业的教学计划,职业意识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三者并重,按照“职业认知—职业认同—职业熟练”三个阶段,对学生实施职业化教育和训练[2]。

第一阶段:职业认知阶段

大学一年级,主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入学教育、校园认同教育、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的教育培养等,引导学生认知职业。会计专业根据其定位,组织学生到相关的企业进行会计职业体验,把课堂设在企业现场,把企业作为职业意识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基础能力培养的主要场所。通过专兼职教师的言传身教完成部分教育课程,使学生了解什么是行业、企业和职业等职业基本知识,了解会计行业、企业和职业的行为规范、职业责任和职业技能要求等。通过职业认知阶段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意识,明确未来职业人应具备的职业素质要求,懂得把今天的学习与明天的工作联系起来,从而增强学习动力,明确努力方向,为职业认同阶段的角色转变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阶段:职业认同阶段

大学二年级,以职业意识教育为基础,以职业技能教育为载体,以校企合作为主要途径,通过“学中做、做中学”,实施职业意识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技能培养相结合的教育。会计专业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对学生开展会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教育培养、职业行为规范训导、职业态度和职业情感培养、强化职业价值观和职业责任训练,引导学生进入职业角色,规划职业生涯。通过职业认同阶段教育,让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掌握未来职业人应具备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实现从大学生向“职业人”的角色转换,为职业熟练阶段打下坚实的能力和素质基础。

第三阶段:职业熟练阶段

大学三年级,鼓励学生多参与实习、实践,培养就业能力。对学生开展至少半年以上顶岗实习教育,主要为学生进入社会成为职业人做好充分准备。会计专业可以针对不同的企业和不同的岗位,设计顶岗实习课程包,供学生选择学习。由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兴趣和就业意向,选择相应行业企业的顶岗实习岗位,并按照相应的顶岗实习课程包的要求完成顶岗实习。实施校企双主体的顶岗实习指导和管理实行综合考核评价办法。通过职业熟练阶段教育,使学生的会计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等方面达到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职业化要求,学生的职业化程度得到质的提高。

三、高职教育会计专业职业化策略

1.准确定位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教育的特色是具有明确的岗位针对性。作为技术应用性较强、就业面较宽的会计专业要有生命力,就必须用职业化的标准,准确定位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高职教育会计专业的就业岗位可以是企事业单位及各类经济组织的会计核算人员,会计信息加工处理人员,也可以是商业企业的收银员,银行窗口工作人员。不同的行业具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岗位具有不同的职业用人标准。这就要求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必须广泛吸纳主要行业的就业岗位专业人士及人力资源部门的专家,根据不同的专业就业岗位的用人标准,科学、准确地定位独具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体现职业化特色、行业特色以及地域经济的特色,从而为开展全过程的职业化教育,全面创新职业化人才培养模式指明方向[3]。

2.制订适合职业需求的会计专业教学计划

专业教学计划是贯彻、落实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纲领性文件,也是职业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要素。高职教育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办学方向,要求我们必须以会计专业岗位的职业需求为模板,去设计、制订并不断修改、完善会计专业教学计划。立足于把学生作为一个即将上岗的员工,根据企业会计专业岗位用人的标准和未来的发展需要,以及会计专业岗位职业技能标准,来设计会计专业教学计划。内容应包括职业化精神的培育、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会计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职业化会计人形象的树立、职业化会计人心态的培养、会计职业能力的训练、会计职业化习惯的养成、会计职业标准与规范的执行、会计团队职业化建设等模块。

3.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化课程体系

学院与行业企业合作,由会计专业教师、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和基层管理人员共同组成课程开发建设小组,共同进行课程的开发、建设和改革。组织开展全面、深入的社会需求调研,明晰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定位,确定毕业生就业岗位和职业生涯发展。根据会计专业相关领域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和工作任务,分析选取教学内容并按工作过程序化课程结构。根据企业对职业化人才的要求,依据职业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将职业意识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纳入或渗透到课程中去。在公共基础课程设置时,围绕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将基础课的内容通过课程重组,渗透或分解到新的课程,同时按照职业化要求改革授课方式。在专业技术学习领域课程设置时,以培养学生胜任职业岗位工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根据实际工作中典型任务(或项目)的工作流程,分析工作任务,将行动领域能力转化为学习领域课程内容。

4.建设具有较高职业化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注重建设具有较高职业化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广泛吸收企业会计岗位专业人员参与职业教育活动,同时通过建立校企合作关系,使企业能定期接纳专业教师的专业实践,并接受来自校方提供的专业技术咨询及专业人员培训服务,实现合作双赢。通过鼓励专职教师脱产竞聘企业专业职务,或定期深入企业挂职锻炼等多种形式,全方位提升师资队伍的职业化素质,进而逐步建立起一支以企业专家为主体的真正意义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从而实现师资队伍的职业化[4]。

5.建立具有浓厚职业氛围的校内模拟仿真实验室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校内模拟实验室的功能,主要是解决会计岗位自身的职业能力训练问题,大多没有实现会计职业岗位之间的轮岗(或小组合作)实训。这种实训完全脱离职业环境。笔者认为,可将原有的会计手工实验室和会计电算化实验室作为基础实验室,继续发挥岗位基本技能的学习和训练的功能。同时,建立以ERP企业经营实战模拟沙盘为基础(即:突出会计岗位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同时纳入企业内部供、产、销、财务、信息中心等各部门,企业外与本企业有经济利益关系的各单位及部门的一个具有多维空间的大型校内模拟仿真实验室。学生不仅要在企业内的会计机构内部以及与会计相关的各部门轮岗实训,还要在企业外的相关单位或部门参与实训,从而实现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的职业化。

参考文献:

[1]李昕,商振东.浅谈会计专业职业化教育模式的创新[J].会计之友,2009(4).

[2]黄政艳.高职教育职业化三级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0(11).

[3]刘岳兰.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

[4]王蕊.浅谈高职教育职业化[J].科教纵横,2010(9).

基金项目:2011年度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教育研究立项课题(FYJY/20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