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恋上这片热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恋上这片热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改革开放30年来,神州大地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早在10多年前,地处我国东南沿海的萧山市,便以迅猛的经济发展势头颇为引人注目,吸引了千千万万来自大江南北的儿女,我们恒逸亦出现了他们勤劳的身影。他们带着满腔热血,用双手和头脑在恒逸拓展工作和生活的空间,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在恒逸的工作生活期间,他们已深深恋上这片热土,恒逸接纳了他们,他们也融入了恒逸。回忆起与改革开放同行、上世纪90年代的那批员工,更是感叹恒逸发展的巨大变化。

恒逸,第二故乡

谈起工程师贺良震,大多数恒逸人并不陌生。

他戴着一副黑框眼镜,心宽体胖,一个来自黑龙江的正宗标准的北方汉子。1994年1月7日,在同班好友陈哲(当时正在恒逸技术开发部工作)的电话邀请下,次日便一人南下奔赴恒逸工作。没多久,他又让妻子带着半岁大的儿子来到身边,一家三口团聚在恒逸。

对于人才,公司领导一直非常重视。其时,考虑到外来骨干人才日趋增多,恒逸不惜巨资,购置了七套商品房,大大改善了这些骨干人员的住宿条件。1995年3月,贺工一家三口就兴高采烈地迁入了新居,满意地在恒逸安家落户。1996年5月,贺工被提升为生产技术主管,1997年10月,恒逸进行了改制,贺工成为了股东之一,他的妻子郗若梅也在公司的关心下成为化纤公司的入库员。

贺工一家人已把恒逸当作是第二故乡。贺工曾经说出一句肺腑之言:恒逸的未来直接关系到我们的未来,我们衷心希望恒逸不断发展,成为21世纪的排头兵,我们也会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为恒逸作出新贡献。

驻留恒逸韵音符

王笑英是一位来自江西玉山县的女工,1994年2月进厂,当时她与四位老乡一同前来的,学的都是捻丝,这工作跟织布厂其他操作工种比,需要耗费更多的体力。不到一年时间,与笑英同来的老乡相继离厂,但当时笑英留下了,并说一句颇有哲理的话:“走一处,不如守一处,我想让人生的音符在恒逸驻留。”

笑英坚持勤学操作技术,并在1997年6月份车间举行的打结比赛中获得第二名。由于她勤勤恳恳在自己的岗位上工作,且表现出色,多次被恒逸集团评为年度先进工作者。工作是艰苦的,在工作之余,外来员工的业余生活却也丰富多彩。王笑英时常光临阅览室,不时还经常到镇里的书摊上租书看,自己还表示:不少外来员工是从农村过剩劳力的佼佼者,大多年轻而有点文化,如果恒逸阅览室能扩大规模,一定更受欢迎。梦开始的地方

1998年恒逸招聘进集团财务处工作的徐晓雯,是浙江农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的毕业生。在来恒逸实习的第一天,恰好碰上集团中层以上管理干部会议,会上集团董事长邱建林那番旁征博引、激动人心的讲话,让与会人员大受鼓舞,晓雯也受到了莫大的震撼。

进厂次日,晓雯在参观集团所属企业时,看到员工那热火朝天、忙而不乱的工作场面,她又一次震撼了。在当天的工作日记上,她写下这样一段话: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企业要发展,就要勇于摒弃一些陈旧观念,同样,一个人只有敢于接受新的挑战,积极参与竞争,完善知识结构,锻炼各方面能力,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接下来的实习日子里,晓雯更是感受到恒逸人的真诚和热情,让身处异乡的她少了陌生感,多了亲切感。于是,她在毕业后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充满活力的恒逸。

在10多年前的恒逸,像他们这样外来员工还有很多很多,一批接一批,有关他们的故事也有很多很多。他们克服语言不通、饮食习惯不同等障碍,入乡随俗,为恒逸的发展贡献力量,而恒逸本地员工也没有地域性歧视,用诚心和真情祝福支援了外来的兄弟姐妹,共同谱写了一曲发展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