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议心理健康之心魔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议心理健康之心魔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童年、情感人性、个体心理、发展

提要:本文所探究对象为美国作家托马斯·哈里斯取材于现实生活后虚构的系列心理小说中的相关人物及后来改编后进行艺术加工的电影中的人物银幕形象。共选取系列中的三部小说和改编后的电影,按故事情节发展的时间顺序依次是:《少年汉尼拔》(HannibalRising)、《沉默的羔羊》(TheSilenceofthelambs)、《人魔》(Hannibal)。本文探究了小说与电影中所包含的有关人物心理发展过程,同时探究了其中所包含的心理发展规律及相关的社会现实性。

选题缘由

在社会生活中,有各式各样的人。多种多样的人构成了社会这个丰富多样的万花筒。也正因为有了人类这样的高级动物的存在,整个世界都是一个永远的谜。人类的起源,人类的生存历史,人类的发明创造等等,都是还未完全解开的谜。而这其中最难以解读的谜就是——人类的心理活动。为此,本文试图对人类的心理活动进行浅略探究。

研究目标

本文的探究所引用的心理学知识均来自个体心理发展学的研究成果和结论,并加入少数非心理学领域的各学科知识。本文试图通过对虚构人物所代表的具有现实性的心理活动历程,和具有逻辑性与合理性的影响人物心理活动的因素的浅略探究,对个体发展心理学所研究的内容进行详细的例子剖析,揭示个体心理发展的重要性,以及良好的心理现象对社会整体发展的必要性。

探究基本思路

本文通过对具体的例子进行剖析,力图解释“童年形成的阴影”、“情感所有的力量”及“人性演变的过程”这三个短句中所代表事物的意义,探究这三者之间的有机联系对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及作用。

主体

一、童年的阴影是如何形成的?

(0)小主题探究前言

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之一《童年》,是一部世界名著。小说取材于作家的自身经历,大量运用真实的材料,叙述了作家自己儿时的悲惨童年。小说中充分体现了一句名言:环境可以造就一个人,也可以毁灭一个人。这从浅略方面说明了童年的生活环境对人生发展的影响,即对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本主题既为了加以说明这一论点而进行探究。

(1)“童年”、“阴影”两者之间的联系

小标题中“童年的阴影”指的是在童年这一重要时期因某种因素而造成的心理上不好的记忆。那么形成童年阴影的因素又有哪些?

(2)形成童年阴影的因素

现代心理学研究指出,对儿童心理发展起推动作用的有两大因素:遗传和环境。这两大因素对心理发展的作用是不同的。在本文中,关于“阴影”形成原因的探究,环境因素最为主要。为了探究环境因素对儿童心理发展偏离正常轨道的影响和后果,可从小说和电影中选取三个人物例子进行探究如下:

(3)探究对象例子

①二战中失去亲人的汉尼拔的童年

在系列小说和电影中,最先扬名的是《沉默的羔羊》。在《沉》中,汉尼拔·莱克特,这个风度翩翩,智慧过人的食人魔医生,无疑是最引人注目的一个。他引人注目的原因就在于他本身性格的复杂性和人生经历的神秘性。如此一个外表与常人无异,知识渊博的博士为何却有吃人这种恶心残忍的嗜好呢?因为这部电影本身的故事情节覆盖了这个谜团,所以在这部影片中给不出人们好奇的答案。于是,作家托马斯写出了小说前传,并被拍成了电影《少年汉尼拔》。片中给出了汉尼拔心理异常的原因。给出的原因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也是合理的符合时代背景的发展过程。片中给出的是这样的原因:

时间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汉原本家境富裕,过着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但因战火的蔓延,不得不居家逃亡。汉亲见双亲在硝烟中惨死。失去父母已是一个未成年孩子心中永抹不去的阴影。但汉还有一个同样年幼的妹妹在身边。如果能够与妹妹相依为命地长大,也许汉的人生将会与后来的现实截然相反。但年幼的汉心中最后的一丝亲情,在脆弱的童年,被一种人性的本能需求,摧毁得消失殆尽——一群饥饿难当的士兵吃了汉的妹妹。

人吃人的历史其实很久远。在一些世代居住着野人的孤岛上,那些没有思想,心灵“麻木”的原始人,他们最盛行的就是“吃人宴”。这不仅是填饱肚子的方式,同时也是娱乐的盛宴。他们只知道满足吃、喝、睡等这些基本生理需求,几近没有情感的存在。这些事例可以在一些冒险小说中看到,如《鲁宾逊漂流记》。然而这仅是没有生活在文明社会的原始人的所为。作为拥有高级情感的文明人,也同样有类似的野蛮行为。如中国古代就有吃美女和童男童女的历史。在人类辛苦建立起来的文明制度的角度来看,这已不再是返祖行为,而是一种心理变态的行为表现。这个故事中的背景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地点是在冰天雪地里,饥饿肯定是困扰士兵的一大难题。解决的办法有啃树皮、嚼草根、喝雪水等等。但当身边有两个细皮、手无缚鸡之力的孩童俘虏时,人性在饥饿至极的时候面临的就是巨大的挑战。作为人,他们吃了人,吃了一个柔弱无知的小女孩。人类本性的需求冲破了文明枷锁的束缚。

汉因为侥幸逃出而没有失去自己的生命,但却失去了所有的亲人。童年的阴影太深,浸透了血与泪的污痕。以致于最后成长为少年的汉接受到了学校的教育以及自己婶婶紫夫人的关爱,却也只因此成功培养了高智商(后来成为了其做坏事的基础),而无法改变情商的“不正常”发展,无法从心理和精神中的阴影走出。他付出了实际行动,以各种方式杀害了每个吃过米莎的仇人。但在杀死曾主张吃掉米莎的,也是最凶狠的仇人时,汉被仇人告知自己也曾在昏迷时吃过他们所喂过的煮着米莎的肉汤时,汉彻底崩溃了。他原以为自己是最纯洁的,是唯一没有伤害过米莎的人,是最疼爱她的哥哥。于是,正如被欺骗失身的懦弱女子在无依无靠的瞬间开始了“破罐子破摔”的生活时一样,汉一不做二不休,咬掉了仇人的脸颊……汉尼拔从此以吃人闻名。

②幼年丧父的史达琳的童年

联邦探员克拉丽斯·史达琳也是小说中一个十分重要的人物,是汉人过中年后遇到的唯一能改变其想法的人,同年少时关怀过他的婶婶紫夫人一样,是同样触动他心弦的女性,但却与紫有更多的不同(后文详解)。小说和电影中没有像剖析汉一样细说她的童年经历(因为她是正常人),但在《沉》中已给出了一个大致的背景。她的童年是这样的:

史达琳家境平凡,出身寒微。史的父亲是家乡小镇上的一名巡警,在一次夜巡时与歹徒搏斗,以身殉职。史失去了父爱。母亲到处做零工维持一家生活。十岁时离开母亲和年幼的弟妹被送到亲戚家寄养。亲戚家以畜牧为生。牧场上有许多羊和马,但这些牲口大多都有些瘸腿或瞎眼的毛病。它们或者被宰杀后做成胶或肥料,或者被拉走成为狗的食物。史发现这一切后,幼小的童心受到强烈的刺激,她想救这些可怜的牲口。但因为是小女孩,所以根本做不了什么。可当她听到正在牲口棚中遭宰杀的羔羊声时,她还是决定带走一只小羊羔。可她被发现了,而且她太小,羊羔也太重了,她跑不远。她拯救羊羔的行动失败了,她在牧场也待不下去了。于是她离开了牧场,进了孤儿院。后来又进了大学。

因为童年时父亲的因公殉职,促使她选择了与父亲从事的工作相近的职业所需素养的专业——犯罪学与心理学,获得了双专业证书,并进邦调查局成为实习特工。可尽管如此,童年的阴影却仍在脑海深处,并常常促使她在噩梦中醒来。那就是那些羔羊的惨叫声——那是弱者的求救声。史曾为此决定不当弱者,所以她逃离了;她又决定拯救弱者,所以她选择了可以拯救弱者的职业。童年的阴影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了她的人生路径和理想抉择。但在事业未有头绪时,尖叫声还时时在梦中萦绕。于是她接受了上司的任务,与已是闻名天下,人过中年的汉开始了合作。

从此史达琳真正地改变了自己的人生。

③被养育不当的“野牛比尔”的童年

在《沉》的整部影片的故事情节发展中,抓捕杀人犯“野牛比尔”便是主线。“野”同样有着不幸的童年。他的父亲不知是谁,母亲则因选美不如愿而沉迷酗酒,为此在对儿子的养育上存在很大问题,或者说根本没尽到养育责任。“野”自两岁就被别人寄养,十岁被祖父母接回。两年后因杀了祖父母被送进少教所,学习了并爱上了缝纫。后来浪迹社会,最后在一名有钱的老太太手下干活。老太太死后,他继承了巨大房产和大笔钱财。他的潜意识中一直认为自己是女性,于是在因为年少犯罪记录申请做变性手术遭拒绝后,他便继续他已没开好头的罪恶生涯。他物色理想中的胖女子,剥下人皮做背心。这种的变态行为形成的直接因素来自童年的阴影。他的童年时期在被关怀和性别分化上有严重问题,致使其在个体的心理发展中根本一直存在幼稚期,并延续到其死亡。而在死亡之前,由幼稚心理主导的试图满足内心冲动的行为便是幼稚且残忍的。他本身已成为事实上沉浸于自我世界的易者,同时也是严重的自恋癖者(后文详解)。

他的行为最终也毁了自己幼稚且邪恶的一生,死在了史达琳拯救弱者的枪口下。

(4)小主题探究完毕总结

通过三个探究对象例子,可知童年的成长经历对个体心理发展具有决定作用的重要性。二战中汉的童年充满人性的残忍和社会的不公,致使他走上一条“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复仇之路;幼年丧父的史的童年充满弱者的求救声,为此她走上一条寻求打开心结的解脱之路;被养育不当的“野”的童年被灌输了混淆不清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导致其走上了铺满了他人血与泪的毁灭之路。在此小主题的探究中,环境因素确实最为主要,其中家庭背景因素是最基础的外因,教育因素则是延续家庭背景因素影响已形成的个体心理发展雏形的最重要外因,如“狼孩”等脍炙人口的事例早已揭示接受教育并适应社会生活的必要性。再者社会因素又是再次对个体心理发展起作用甚至进行改变的次外因,如战争。而关于两大影响因素中的遗传因素,其代表的遗传素质并不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决定因素,如中国古代“伤仲永”的例子,就表明了一个人天资再聪颖,没有后天因素的影响和自身努力,也是白搭。但遗传素质也是心理发展的必要条件,对后天的心理发展也起到一定的作用,如汉需要有一定天赋才能通过学习成为医学博士。总而言之,童年生活的背景对个体心理发展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