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发现真善美 传递真能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发现真善美 传递真能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导语】

品清茶一杯,赏花开花落,碧海蓝天能开阔我们的眼界;观世间万象,品人生百味,社会百态能净化我们的心灵。从集市一角到车站一隅,从校园生活到家庭问题,从纷繁社会到人际关系,从真善美到假恶丑……社会百态,人间万象,我们将从中领略到生活的点点滴滴,探索到至真至善至美的人格力量,感受到那种久久不息的心灵震颤。

【名家佳段】

例1 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

(魏巍《我的老师》)

例2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

(杨绛《老王》)

例3 “你用不着找了,”德拉说,“我告诉你,已经卖了――卖了,没有了。今天是圣诞前夜,亲爱的。好好地对待我,我剪掉头发为的是你呀。我的头发可能数得清,” 她突然非常温柔地接下去,“但是我对你的爱情谁也数不清。我把肉排烧上好吗?吉姆!”吉姆好像从恍惚之中醒来,把德拉紧紧地搂在怀里。

(欧・亨利《麦琪的礼物》)

例4 丁大卫带来了他所有的家当――一只还不及我们平常出门旅游时背的那么大而“内容”丰富的帆布袋。而让我们怎么也想不到的是,这便是一个美国青年在中国生存5年积累下的我们肉眼看得到的财富。崔永元让丁大卫向大家展示一下他的家当,大卫脸红了一下,打开了他的帆布袋,里面的东西是这样的:

1.一顶大卫家乡足球队的队帽。他戴着向大家展示时,我看见了他眼里的骄傲。

2.一本相册。里面是他的亲人、朋友,还有他教过的学生的照片。

…………

(邓皓《就这样被你感动》)

【借鉴点】

技巧一:设计一点“细节”。社会百态的内容相当宽泛,应该学会“化一为万”“化虚为实”,从小处落笔,从细节入手,以此打动读者,感染读者。如例1写老师惩罚“调皮”学生时的动作细节,一个“敲”字既写出蔡老师非常疼爱自己的学生,又突出了蔡老师温柔善良的性格,也再现了校园生活中师生相处中的“矛盾”场面;例2中对邻居老王的神态刻画,让读者触目惊心,不难触发读者对不幸的老王深切的同情。再如例3中的语言细节和例4中的物品细节,无不彰显出人物的精神风貌,折射出生活的一角。

技巧二:记录一段“过程”。社会百态是以社会生活为主的,其中所记的“事件”总是代表着时代的一朵浪花,反映着时代的一个侧面,而这一点主要是在事件叙述、场景变化中折射出来的。如例2中写老王最后一次到“我”家来送鸡蛋和香油的场景:开门,细看,招呼,接物。一步一步,有条不紊,在事件进程中既表现了老王的孱弱和善良,也展现了“我”与邻居的融洽关系和亲密情感。例1虽简洁,但也基本完成了一次课堂事件的叙述。例4虽是节选,但也透露出了过程端倪:从“带来家当”到“展示家当”,尤其是在“展示家当”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展现了一个外国人的精神风貌。

技巧三:铺设一道“情线”。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百态,立意鲜明准确,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歌颂什么,都要态度鲜明,思想健康。如例1对老师的喜爱和理解,例2对邻居的同情和怜悯,例3中夫妻之间的互敬互爱,例4对主人公丁大卫的赞美与歌颂,四个选段无论是在词语运用上,还是人物表白上,抑或是作者的直抒胸臆上,无不展现出作者鲜明的立场。

技巧四:设置一个“道具”。将纷繁复杂的社会百态化虚为实,把抽象的东西化为具体可感的场景或事件,这就需要一个“道具”,于细微处见精神,在“道具”上显风貌,引起读者的共鸣。如例1借助一把教鞭,显示出师生情义;例2中的鸡蛋和香油,看出邻里关系;例3的头发则是夫妻情感深厚的物化;尤其是例4,作者并没有过多刻画丁大卫,但一只帆布袋足以让人领略到他的质朴与可爱。

【快乐仿写】

No.1 教室中原地区,地理位置颇好,“粮食充足”“国泰民安”,到处弥漫着一股香辣美味。顶风违纪的“中原人民”,正大开班主任禁食令,大张旗鼓、津津有味地吃着零食。在这短短的十分钟内,他们要与时间赛跑,要与老师竞速。只见他们个个嘴角满是碎末残渣,嘴里塞得鼓鼓囊囊,边大幅度咀嚼,边不时探头向走廊观望。吃完后,拍拍胸脯,长舒一口气,喝一口奶茶,真爽!这日子,美哉!

(缪沈瑞《课间百态》)

No.2 “喂,喂,你拿这么多东西能上来吗?下去,下去!”年轻的售票员不耐烦地说。“噢,同志,帮帮忙,卖货要赶早,晚了就不行了。”农民打扮的人麻利地从口袋里掏出两个大鸭梨,递了上来。售票员见他如此,也就不说话了。农民终于挤上来了。

(梁鑫《公交车之旅》)

No.3 “张大爷,你家的木瓜被人摘啦……”“林妈,你家小孩摔倒啦,快来啊……”“唉,别打孩子啊,他也不是故意的啊。”“又大减价,宝宝她奶奶,咱们赶紧去瞧瞧吧!”……安静的社区时常会被这些“嘈杂”的声音填充着,若要是仔细聆听,却会听出一番很特殊的韵味来。

(郑丹《社区见闻》)

No.4 到了刘庄,窜东窜西地买东西,碰到熟悉的面孔是常事。“东西买了吗?”“买了!瞧。”互相招呼着,妇女们三个一群,两个一伙地结伴继续买东西,她们笑着说:“这样砍价才来得厉害,嗓门也比别人大些!”路旁的王阿婆正忙着把面粉团塞进鸡的嘴里,这些待卖的鸡被草绳捆着,艰难地咽着最后的“早餐”。陈伯伯往“10块钱三样”的小摊跑去了,听说是要买盘子……

(王红玉《赶集纪事》)

【片段升格】

原文展示

汽车刚拖着它那笨重的身躯启动,车厢前面便传来了一个男孩的声音:“谁把钥匙丢了?”也许是没有人回答的缘故,在那个男孩询问之后,一个中年人提高声音呼喊:“谁的钥匙丢了?有没有人把钥匙丢了?”这声音似乎想借声高来提醒人们,可是依然静悄悄的,没有人回答。

发现,人们在检查过自己没有丢钥匙之后,脸上都显出一种事不关己的样子,僵硬的线条似乎变柔和了。那一串钥匙,从后面传递到了前面,人们在传递钥匙的同时,也传递着自己的微笑。最后,只好把钥匙交给了司机。

(苏小曼《黄昏,在公共汽车上》)

升格建议

选段叙写了公交车上传递钥匙的场景,表现了人们的热情和爱心,但在具体写作中,出现了三点瑕疵:

描写不够精细。对男孩和中年人的声音描写,仅仅是在传递信息,缺少表现特点的修饰词,以致过于空洞;对人们的表情描写,“事不关己”一词不符合语境,该句可以删掉。

过程不够连贯。对于丢失的钥匙,人们从询问到传递,基本符合生活逻辑;但最后交给了司机,如果适当插入“丢失者”的情况介绍,可能前后会更流畅、连贯一些。

情感不够鲜明。对于社会现象,作者不应仅仅是传声筒,应该有自己的立场和情感表现。如果行文中适当插入自己的感受,这样前后的情感变化会更自然,与事件的发展会更合拍。

升格展示

汽车刚拖着它那笨重的身躯启动,车厢前面便传来了一个男孩高亢而焦急的声音:“谁把钥匙丢了?”也许是没有人回答的缘故,在那个男孩询问之后,一个中年人又提高声音呼喊:“谁的钥匙丢了?有没有人把钥匙丢了?”依然静悄悄的,没有人回答,这声音虽充满了焦虑,却仿佛是一股带着阳光的春风,划过那冬日里长长的河流,将冻结于水面的冰凌融化了。

我发现,人们在检查过自己没有丢钥匙之后,脸上僵硬的线条似乎变柔和了。那一串钥匙,从后面传递到了前面,人们在传递钥匙的同时,也传递着自己的微笑。我甚至感觉到汽车在开往下一站的途中,已经不再那么拥挤了,人们似乎都在默默谦让着。而那位丢了钥匙的人,也许早已经下了这辆汽车。最后,只好把钥匙交给了司机。

(苏小曼《黄昏,在公共汽车上》)

升格借鉴

修改后的选段通过增加一些表示情态的形容词,增删了一些细摹声音的句子,从而使人物情态更形象,使现场画面更逼真。再者,增加了“我”的感受,使行文更流畅,事与情互为映衬,凸显出作者的情感取向。整体而言,修改后的文段语言形象,描写细致,以钥匙为道具,活灵活现地展现出公交车上谦让温情的画面,表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颇具时代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