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震泽,古意中的大气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震泽,古意中的大气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震泽,水乡吴江和同里一样古老的古镇。

用吴江话说,一个在“东横头”,一个在“西横头”,相距百里。

同里的石板路、小胡同,是我垂髫时踉跄学步、扶墙而嘻的所在;或许是自以为对古镇曾经沧海的了然,震泽仿佛遥若天边,和我不搭界,很少前往。

前段时间,因“吴江旅游‘秀’金陵”版面所约,画了《手绘震泽》,母亲悄悄告诉我,父亲这几天很开心,他常常拿出来端详。

《手绘震泽》是按图索骥,看资料凭小聪明弄的,天马行空地画着画着,我对震泽那些很别致的小弄小街的名字,猛然来了兴趣,什么“四宜轩弄”、“十间弄”、“打线弄”、“三官堂弄”、“一步两条街”等,心里盘算啥时去看看。但震泽之行,我还是底气不足――久居水乡的人,对古镇这种形态“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听惯了同里三桥边成群的游客赞叹声,看惯了小桥流水翠柳依依,还会对震泽心起涟漪吗?

但我,却有点期待对古镇震泽有属于自己的解读,哪怕只是牵强附会。

那日,天有些微热。一脚踏进午后的宝塔街。阳光反射在石板路上形成一块浓重的暗影,临嚣取静,燥热顿消。悄然走近,在石板路的尽头,伫立着安然的慈云塔。这是高处的震泽,应该放在行程的最后。

静,是师俭堂里最无法形容的一种感觉,一种深处的静。仿佛这是对我的厚待,正好没有游客,正好细细品味。我轻轻地踮脚上楼,静到可以听到自己的呼吸声。强光照射下的古宅,被光线划分为明与暗的两处世界,视觉不会游离。当我推开窗的瞬间,光毫不客气地扑了进来,一种奇妙的光影笼罩、震慑了我。阳光是一样的,但这里的光,却仿佛依附了古宅的灵性,变得不同凡响。游客评价同里,安静是一个必然出现的词汇,而这里的那种安静,语言已捉襟见肘,仿佛是远古深处透出的幽思。

午后的阳光美得动人,斜照在师俭堂后花园锄经园的半亭上,离离疏影,紫藤长得很密实,一派画中景像,却包含了很多诗的成份。就如一首叫《藤花前》的诗里写道:“紫藤花开了,轻轻地放着香,没有人知道……楼不管,曲廊不做声……”

我想,震泽之于小桥流水、精致剔透的同里,是什么个性呢?当我走过宏大高拱的禹迹桥,爬上慈云塔,多角度地极目震泽,我才明白她的与众不同。

我脑子里突然蹦出一个词“大气”。

无论是这里的桥,还是这里的河,都是同里和其他江南古镇无法比肩的。婉蜒小河怀抱的同里,营造的是紧凑而机巧的境界,而这里,却是开阔而壮观的:两条弧形大河,一条是京杭大运河的支流(说是支流,其实这一段和京杭大运河一样宽阔),一条是螟塘河,穿镇而过。大河的臂弯中,是被许多古意盎然的街巷串起的、多得数不清的老房子、老宅子,铺陈在绿色葱茏的镇区。

当然还有人。与同里数以百计的状元、进士、举人荣归故里后修宅子颐养天年不同的是,和这片土地沾亲带故的人,显得更为气宇轩昂,更加达观出世:治水的大禹曾光顾这里,震泽人造了一座禹迹桥;春秋奇人范蠡弃官泛舟震泽,这里就有了思范桥;王锡阐研究天文,成为一代大家;陆龟蒙定居于此,写出“尽趁晴明修网架,每和烟雨掉缫车”;费孝通在这里盘桓,写出《小城镇,大问题》;杨嘉墀从这里走出,成为“两弹一星”功臣;篮球“巨人”姚明,祖居也是这片土地,还有施肇基、项怀诚等,无不让人仰视。我想,莫非是这两条大河和深不可测的沉静,给这里的人带来气吞斗牛的才情。

我曾经站在湘西凤凰古镇的坨江边,感叹坨江的宽大与包容,是凤凰的福气。而脚下的震泽塘河水,并不惊艳,却很宽厚,有一种类似于坨江水的母性。这是一种靠水的生活,嬉闹的孩子、洗衣的女人,聊天的老人,水边停靠着的游船……我可以带走他们瞬间的样子,但能带走那些远古和当下传来的宏阔壮美的故事吗?

扫街的老太太热情地邀我去她家看看,那是一处老宅院。她指引我看墙角石器上刻着的精美图案,她淡淡地说:“这些都是过去留下的好东西”。是啊,这些刻满沧桑的石碑、石鼓、门楼,已经融进了现代生活,像是蒙着淡淡面纱的一种古意,只要有意,那里有很多的故事可以去聆听,去感怀,去分享,去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