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躺井原因分析与治理措施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躺井原因分析与治理措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在对油田躺井问题进行原因简析的基础上,通过实施技术创新、管理创新降低躺井率。

关键词:躺井;原因分析治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 TE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作为衡量油田开发水平的一个重要依据,躺井率的高低关乎着开井时率、采油时率等关键技术指标。然而,伴随着开发历程的延长和地质条件的日趋复杂,躺井率不可避免地会呈现出增长态势。油井由于长期的开发生产导致地面、井筒、地下存在问题较多,一口井出现问题,往往是多种因素的综合结果。治理躺井要遵循“地面入手、立足井筒、着眼油层”的原则,按照油井工况分类,制订出符合每口井生产实际的技术管理对策。

1躺井原因简析

随着油田步入特高含水开发的后期,井况条件逐步恶化,油井普遍存在腐蚀严重、偏磨加剧等现象,“偏磨井”、“短命井”大量出现。通过对生产方式、地层出砂、含水、井斜拐点位置、动液面变化、清蜡周期、运行参数等全面分析后,躺井主要集中在注聚驱和后续水驱,而从躺井形式上看,杆管腐蚀偏磨、抽油泵损坏是躺井的主要原因,分别占到躺井率的34.8%和31.5%。从地下、井筒、地面、井史四方面入手,深入剖析近几年油井躺井案例,发现管漏、杆断和有杆泵失效是导致躺井的三大因素,而偏磨、腐蚀、出砂和结蜡则是这些不利因素形成的“罪魁祸首”。

2实施技术创新降低躺井率

一是针对腐蚀偏磨严重井实施“内衬管+抽油杆减磨接箍”或“内衬管+连续杆”防偏磨工艺,对腐蚀严重井进行缓蚀剂评价筛选,加药剂量评定,实施套管加药和泵下固体缓蚀剂防腐工艺,采用防腐耐磨抽油泵。在实践中发现,在防腐蚀与防偏磨的有机结合下,防腐防偏磨井治理取得显著成效。

二是针对零散稠油或注蒸汽吞吐井生产后期,因黏度过高井筒举升困难导致光杆断脱的躺井,要采取分类治理措施,在水源充足的区块,实施空心杆掺水降黏工艺,完善掺水量、掺水深度的优化。在水源缺乏的区块实施双空心杆环空密闭加热工艺。有的高凝油区块应用了双空心杆密闭循环加热工艺,隔热管入口温度达到70℃以上,井口温度达到50℃至60℃以上,起到了很好的降黏效果。应用后抽油机负荷明显降低,平均电流降低3A。

三是要把加强螺杆泵检泵维护、延长螺杆泵使用寿命作为降低躺井率的重点工作之一。通过在螺杆泵旧泵检验、防偏磨治理、工艺配套上做文章,螺杆泵各项指标均呈稳步上升趋势。同时,还要加强水井潜能治理、推广适度防砂和控水防砂技术等工作,对降低躺井率也都能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四是优化杆管投入。在原油生产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造成油井杆管偏磨现象普遍,作业施工免修期短,抽油杆、油管报废现象严重。要根据现场杆管应用及井况,对每口作业井进行全程跟踪,使杆管更换的及时率和到位率均达100%,从源头避免“头疼医头、脚痛医脚”的弊端。在提高杆管修复质量上,可以引进螺纹单项测试仪、超声波测厚仪等质量检测仪器,对抽油杆淬火修复线进行升级改造,加大杆管质量检验力度,全面提升修复杆管的质量。

五是在无法采取大规模、高投入防砂治砂措施的情况下,要基于不同油井生产状况、管柱结构、构造位置等影响因素,展开砂井预测、经济治砂技术研究等工作,采取井筒捞砂清砂、加注树脂固沙剂等措施;推广电泵井氮气泡沫冲砂、有杆泵捞砂等工艺;对新补孔油层和有出砂史的井,分别制定相应的管理规范。在井筒简化上,对“封下采上”的油井,推广打塞简化井筒管柱;对管柱易交大修井、卡封间距小、多次卡封无效的井,推广贴堵简化井筒管柱。在抽油泵改进上,结合不同区块特点,推广活塞软密封等技术,延长抽油泵的整体使用寿命。在电泵优化上,推广107耐冲蚀电机、镍磷镀防腐电机等设备,加大新机组投入力度,增强举升系统的可靠性。在作业技术上,推广软捞砂、软打塞、胶皮落物处理等快速修井系列工艺,缩短作业时间。

3推进管理创新降低躺井率

要针对老区稳产难度大的实际,通过建立健全相关机制,以“单元目标一体化”管理为平台,创新管理模式,把管理重心前移,从源头上控制躺井。

建立两项机制。一是建立躺井预警机制。对检泵周期小于750天和产量高于3吨的油井建立预警档案,对躺井隐患进行分析,制订不正常时的抢扶预案,提高重点井和频繁检泵井的生产时率。二是建立问题井快速反应机制。充分利用网上实时功图监控系统,提升不正常井的处理效率,做到早发现、早核实、早解决。

实施“两严”管理。一是要严格作业监督管理,优化完善采油矿《作业监督管理办法》、《监督效果跟踪分析制度》等4项制度,严格对作业过程进行跟踪,作业监督员对作业队、作业井特别是重点井、疑难井要严格按制度进行24小时跟踪管理,提高一次交井成功率。二是要严格躺井考核管理,制定目标化管理考核办法、躺井率管理考核办法等,细化分解控制躺井指标。

细化“四个环节”。一是要细化油井分类管理,有针对性地制定对偏磨井、出砂井、高负荷井、结垢严重易卡井的分类治理措施。二是要细化地面设备管理,提高油井生产时率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地面设备的稳定,将检查、保养、维护、故障处理制度化、日常化,最大限度地避免因设备故障导致躺井的情况。三是要细化资料管理,健全、修订了作业井“维护档案”,为油井的分析提供真实的数据支持,为制定油井管护方案,提供准确的依据。四是要细化热洗管理,在抓好加药管理的同时加强运行负荷的监测,在接近洗井周期的同时密切监测电流变化,同时要加强热洗过程控制,加强热洗效果检测和热洗后跟踪,将资料收集整理,绘制曲线,分析热洗效果汇总总结。

4结束语

有效避免或减少躺井现象的发生,还需要加强对油藏、井筒、地面“三位一体”的躺井防控体系建设,针对油藏特点和每口井的具体情况,不断优化生产参数,确定最合理工况。在注水区,要根据油井生产情况,对应水井实施注采调配和综合治理,保持井组注采平衡和区块生产稳定。在热采区,要根据热采井一个生产周期内地层供液和井筒排液的关系,把热采井一个生产周期分成排水期、见油期、产油期、递减期四个生产阶段,以提高油井液量为目标,科学匹配各项生产参数,并严格执行“四先四后一及时”的操作要求,即先预热后开井、先低速后高速、先定位后停井、先停机后停掺、及时量油测气,为有效降低躺井率提供根本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