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开放视角,拓展思维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开放视角,拓展思维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选择题是高考地理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改的引领下,近年全国及各省市的高考地理选择题的命制,不断呈现新的材料和新的情境,常常让同学们感到有些不知所措。面对新课改下的高考地理选择题,我们如何快速审题呢?其实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就是不断强化对主干知识、现实条件、社会生活及相关学科知识的综合理解与运用。

一、利用生活常识解答

近年来的很多地理试题涉及生活中的诸多问题,我们不能直接运用书本中的知识来解答,而是要根据一些生活常识来分析试题,找准了这个方向,才能快速地切入试题。

例1(长沙市2013届3月模考)湖水中盐分含量的变化可以反映湖泊水位以及气候的变化,下图所示为青海湖近1.2万年以来盐分含量的变化。读图回答(1)、(2)题。

(1)青海湖近1.2万年来,最低水位出现的时间距今约

A.3900年

B.6500年

C.8100年

D.1万年

(2)与其他阶段相比,湖水盐分含量最低时期的气候特征可能是

A.冷干B.温干C.热干D.温湿

【解析】在解答这道题的过程中,如果不能快速调用生活常识方面的知识去分析,该题就会成为不少同学的绊脚石。在解答本组题时,我们需要应用的生活常识是:湖泊的水蒸发的越多,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则湖泊的水位就会下降,湖泊的含盐量相对就会升高;反之,湖泊的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则湖泊的水位就会上升,湖泊的含盐量相对就会降低。第(1)题中,要找出最低水位出现的时间点,实际就是找到含盐量最高点,从图中可以看出,含盐量最高点出现的时间距今约8千年,故应选C;第(2)题,湖水合盐量最低的时期,应该是降水量较大的时期,即降水量应大于蒸发量,所以这一时期应该是比较湿润,答案应选D。

【参考答案】(1)C;(2)D

二、通过分析图表数据信息解答

高考注重考查同学们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各种地理图表数据蕴藏着大量的隐性与显性信息,通过对地理图表数据的分析,能揭示地理事物特点和联系,许多地理试题的设计都是通过图表进行的,近年来高考试题的设计甚至于到了无图不成题的地步。

例2(2012年海南卷)下表为我国某区域1999年主要土地覆被类型的面积。下图示意该区域1999—2007年土地覆被类型面积变化率,正值表示增长,负值表示减少。该区域生态环境已呈退化趋势。据此完成(1)、(2)题。

(1)改善该区域生态环境首先应(

A.治理盐碱地

B.退耕还草

C.保护沼泽地

D.植树造林

(2)该区域可能位于

A.云贵高原东部B.松嫩平原中部

C.黄土高原中部D.内蒙古高原西部

【解析】解答这两道题,必须对图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找出数据隐含的地理信息,就能很快得出答案。从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该区域沙地和草地占地最广,从这个信息可以看出,该地区应该位于我国的干旱与半干旱的西北地区。故第(2)题应该选D;再看上图中的该区域土地覆被类型面积变化率,耕地增加最多,而草地减少得最多,由此信息我们可以得出该地存在的环境问题应该是大片草地开垦为耕地。要改善该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应该是退耕还草,即第(1)题应该选B。

【参考答案】(1)B;(2)D

三、通过比较地理事物的特征解答

不同的地理事物作为选项放在一起让同学们选择时,我们应排除干扰信息,从分析地理事物的特征入手,就能很快找到问题的答案。

例3(2012年北京卷)下图是某地区大地震后救灾工作程序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图中所示救灾工作程序还可能适用于(

A.鼠害B.洪涝C.旱灾D.寒潮

【解析】此题的解答须先通过图示了解大地震后救灾工作的程序,然后对选项中的四类地理灾害的特征稍作比较,就能很快得出结论。由图示可知大地震后救灾工作程序:先是紧急求援,然后是安居工程,最后是公共设施与生产、生活设施的恢复重建。选项中的鼠害、旱灾、寒潮不会损毁房屋建筑,鼠害与旱灾一般也不会摧毁交通,故援救程序没有安居工程及公共设施与生活、生产设施的恢复重建工作(寒潮对公共设施与生产、生活设施的损害也比较小),故答案只能选洪灾。

【参考答案】B

四、通过分析区域的人文特征与环境的关系来解答

一个地区的人文特征(或地域文化)深受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在以微观区域地理环境为载体构建的各类地理试题,常常要通过对区域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环境关系的综合分析,才能得出答案。

例4(2012年上海卷)安徽省南部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热,地形以山地为主,对外交通不便,耕地稀少,当地传统的菜肴、民居、戏曲、农业生产等明显打上了地理环境的烙印。据此完成(1)、(2)题。

(1)安徽省南部传统特色菜的选料较多采用

①海鲜②牛羊肉③山货④腌腊制品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下列叙述与安徽省南部地域文化特征相符的是

A.敬奉妈祖,盛行妈祖文化

B.农业以种植茶、竹等为特色

C.评剧、秦腔为传统地方戏曲

D.泥草房和吊脚楼是传统民居

【解析】安徽省南部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热,地形以山地为主,适宜发展林业,受此地理环境的影响,传统特色菜选料应为山货和腌腊制品(腊制品为柴火熏烤加工而成,安徽南部为山区多木柴),受地形与气候的影响,农业应以种植茶、竹等为特色。

【参考答案】(1)D;(2)B

五、利用等值线的规律解答

综观2012年全国及各省市的高考地理试题,有关等值线的试题出现的频率特别高。掌握等值线试题的规律,对于解答高考地理试题十分重要。等值线判读的主要规律有:①同一幅等值线图中,相邻两条等值线的差值相同或者为零。②“遇高则高,遇低则低”规律(即相邻两条等值线之间的闭合线,若其值与低值相同,则线内数值比低值低;若其值与高值相同,则线内数值比高值高)。③“凸低为高,凸高为低”规律(即等值线向大数值方向弯曲的地方数值小,向小数值方向弯曲的地方数值大)。

例5(2012年福建卷)气候生产潜力是指一个地区光、热、水等要素的数量及其配合协调程度。下图示意中国东北地区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的空间分布。读图完成(1)、(2)题。

(1)影响甲处等值线向北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大气环流

C.地形因素

D.海陆分布

(2)在中国东北地区,与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的指标是

A.≥10℃积温

B.日照时数

C.太阳辐射量

D.年降水量

【解析】根据等值线“凸低为高,凸高为低”规律可以判断,图中甲处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等值线向数值低的地方凸起,表示甲处属于玉米气候生产潜力高值区,即玉米气候生产潜力较大。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凸起部分为东北平原(地形平坦、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故影响甲处等值线向北凸出的主要因素是地形,所以第(1)小题应选c。从等值线的变化规律看,大致是向北递减,且平原地区数值较大,这与东北地区的≥10℃积温等值线分布差不多,故第(2)小题应选A。

【参考答案】(1)C;(2)A

六、结合相关学科知识或社会现实来解答

地理是一门介于文科与理科之间的边缘学科,在地理学科的边缘知识部分设计试题,是近几年高考命题的一个基本趋势。

例6(2012年全国新课标卷)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耕地不断被挤占,但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总量仍连续增长。据此完成(1)~(3)题。

(1)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扩大了粮食播种面积

B.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

C.改进了农田水利设施

D.完善了粮食流通体系

(2)改革开放以来,下列粮食主要产区在全国商品粮食生产中的地位下降最为显著的是

A.太湖平原

B.洞庭湖平原

C.汉江平原

D.成都平原

(3)河南省和黑龙江省都是我国产粮大省。两省相比,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

A.耕地面积广

B.生产规模大

C.机械化水平高D.人口较少

【解析】第(1)题要求分析近年来我国粮食总量仍连续增长的原因,这需要结合我国农业生产的现实进行解答,不能将解题的思路局限在教材中,我国近年粮食增长是由于农业科技投入的增加,故只能选B;第(2)题也要跳出教材,结合近年来我国商品粮基地地位的变化来分析,其中太湖平原位于东部沿海地区,人口稠密,外来人口多,商品率低,经济发达,工业、城市、交通等建设占用耕地,面积减少;粮食生产劳动力价格成本高;产业结构转型等原因,所以商品粮基地的地位不断下降,故就选A;第(3)题是比较河南省和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的大小,结合政治教材中的经济常识我们知道,商品率的高低主要是由商品的产量与人口的消费量决定,河南省是我国的人口大省,粮食消费量多,黑龙江省则人口稀少,故答案应选D。

【参考答案】(1)B;(2)A;(3)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