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细读经典,培养英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和人文素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细读经典,培养英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和人文素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当今外语教学商业化和功利主义的强大导向使得英语专业教学过于重视技能训练而忽视学生思辨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培养,从而导致外语专业的毕业生缺乏思想深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必要的人文知识。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好方法之一就是帮助学生学会阅读经典,接触深刻的思想。本文旨在探索通过《圣经・旧约》的叙事文本教学,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和人文素养。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将采取细读原著、解析文本和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方法来提高学生对经典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创造性的表达能力,同时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关键词】圣经;叙事文本;思辨能力;人文素养

1 前言

根据英语专业教学大纲,21世纪的外语人才不但要具有扎实的语言基础,还要有宽广的知识面、获取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深厚的文化底蕴。但现在大多数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并未达到大纲的要求。这一事实在对英语专业毕业生的问卷调查中得以证实。调查表明,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听、说、读、写、译的水平满意程度较高,而对学生的知识结构、道德水准和创新思维能力满意程度较低,52%的用人单位认为现在的外语专业毕业生缺乏对中国文化和外国文化的了解和认知。那么是什么因素导致了这种结果呢?很多专家学者认为当今英语教学的商业化和功利趋向使得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过于重视技能训练而忽视学生思辨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培养,从而导致英语专业的毕业生知识面狭窄,缺乏思想深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必要的人文知识。要想走出这种只重视技能训练,轻视学生思辨能力和人文素养培养的狭隘的英语人才培养模式,除了要对传统的课程设置进行调整,更重要的是要改革英语专业教学。外语教学在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的同时,应特别强调学生对经典原著的阅读。作为构筑了现代西方哲学、法律、文学、宗教、艺术、生活各个方面重要基础的《圣经》,是英语专业学生必读的一部经典著作。本文旨在探索通过《圣经・旧约》(以下简称圣经)的叙事文本教学,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人文素养。在教学中,我们采取阅读方法指导、细读经典和课上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对《圣经》的叙事文本进行解读、评析。希望通过细读《圣经》的叙事文本,使学生对其有更为深刻、更为准确的见解,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创造性的表达能力及人文素养,让学生充分地领略其中的美感。同时,也希望这种方式的教学实践能对外语专业的其他学科的教学有一定的启发。

2 《圣经》及其叙事特点

在正式开始《圣经》叙事文本教学之前,我们首先通过调查简单地了解学生对圣经的认知。调查发现将近有90%的同学只听过或读过一点圣经故事;只有10%的学生曾读过《圣经》中的部分书,如《创世纪》、《出埃及记》等,但读过一些圣经文本的同学说他们只了解字面意思,而故事的背后隐藏着什么却不得而知。当问及学生不读《圣经》的原因时,学生们的回答各种各样。有的同学说它只是一部神学著作,不研究神学的人没有必要读;有的同学说《圣经》是关于圣人的书,书中会有很多的说教,因此读起来会很无聊;还有的同学说想读《圣经》,但不知如何去读;读过《圣经》中的部分书的同学说他们之所以未能坚持读完主要是被书中不同的体裁,人物的数量所吓倒,人物关系无法理顺,书中的主体叙事常常被割裂,使他们无法了解故事之间的关系,还有他们无法理解叙事的内涵,慢慢地就失去了阅读下去的兴趣。

学生们的回答能够解释为什么英语专业的学生不想阅读《圣经》,或不能把《圣经》阅读进行到底。因此,让学生了解《圣经》的叙事特点和学会阅读的方法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重要的。

2.1 《圣经》是怎样的一部著作:希伯来圣经是由39部书组成的选集。它如同一个图书馆,涉猎的题材和体裁种类繁多。这部选集包括关于政治、历史、哲学、宗教和道德方方面面的题材。它还是不同体裁的总和,它包括故事、诗歌、箴言、异象、史诗,历史记录性篇章、宗教祭祀仪式篇章等等。叙事是《圣经》中占主流地位的表达形式。

“人们常以为《圣经》是一部神学纲要,加上一些佐证材料,而《圣经》恰恰不是这样”。从《圣经》叙述其内容的方式上看,就会发现它是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具有文学色彩的语言,如暗喻、明喻、双关语、讽刺等几乎出现在《圣经》的每一页,叙事的手法也极具文学特点,常常采用多重反复的原则。因此圣经学者们认为《圣经》的叙事最具有艺术品质。

《圣经》绝不是讲述有关圣人虔诚的故事。它是关于人们现实生活情景的真实的文学。《圣经》中的人物都是普普通通的人,他们善良、正值、勇敢、暴力、下流、叛逆……;他们常常面临现实的逼迫、经历道德的挣扎、心中充满欲望且行为自私、目光短浅,他们像现实中的人一样学习、变化、成长。圣经毫不遮丑地刻画故事中的每一个角色,正如一位学者对《创世纪》中以色列人祖先们评论那样:他们身上都有严重的缺陷,如,Jacob是个骗子,Judah极不负责任,David软弱、优柔寡断等,他们身上的阴影几乎全都多于光明。圣经传达着一种惊人的现实感。无论我们读到那里,我们总能在圣经中看到我们自己或熟人的影子。

《圣经》很少说教。它总是通过把故事中的人物置于道德环境中来探索道德问题,其结论则由读者推断。

讲述上述内容时最好引用《圣经》中的故事加以佐证,这样学生就会明白《圣经》是一部现实主义的文学作品。听过介绍,学生们会对细细品读《圣经》产生兴趣,非常愿意去分享这部伟大的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的人生经历。

2.2 《圣经》的叙事特点:德国著名学者冈克尔在探讨《创世纪》中的叙事时指出,谁要是没有注意到其中的艺术形式,那他不仅是感受不到极大的赏析乐趣,而且就连叙事中的内涵或意思也不会真正读懂。罗伯特・阿尔特认为文学技巧在圣经的叙事艺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想充分领略《圣经》叙事的本质,理解它各个组成部分的结构,以及探索其深处的世界,我们就要运用文学手段来解析和诠释《圣经》文本。通过《圣经》阅读指导,一方面让学生明白其如何通过背景、人物和情节来表达信息的;另一方面使学生学会分析《圣经》的写作技巧、谋篇布局和简洁含蓄的语言。

2.2.1 背景、人物和情节:背景通常为读者提供故事情节的环境信息,为故事中的人物及其活动提供一个合适的氛围,帮助读者理解故事中的事件和人物,同时,他们也是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背景读者可以跟随故事的叙述者全面地进入故事中去。因此,作为读者的我们要解读背景和人物及情节到底是什么关系。根据背景的功用可以把它归结为三种类型:自然背景(物理环境),时间背景、文化背景。

自然背景(物理环境)是指人物活动和情节发生的物理环境。它有以下作用。第一,自然背景为整个故事定下基调和气氛。如约瑟哥哥们的对他的敌意是发生在一个偏僻、野地宽阔,有深坑,以及一伙商人经过的贸易路线这样一个地方。这样的自然背景起着烘托气气氛的作用;第二,自然背景还担负着主题含义和象征意义。如上帝的启示总是发生在山上;索多玛城是个道德败坏的地方。第三,自然背景为故事提供了结构的完整性和整体性。如《出埃及记》中许多故事情节中都连续不断地提到旷野、水、火和磬石;在《创世纪》中旷野和帐篷和游牧民族英雄亚伯拉罕联系在一起。通过这些部分表现故事的完整性整体性。

时间背景是指故事发生的时间,可以是一天、一年或一个历史时代。时间背景对故事的整体效果也有相当的贡献。如,《约拿书》的故事是否对我们读者产生震动,要取决于我们对这个故事的历史背景的了解。

文化背景是指故事所涉及社会的主要信念、态度和习俗。圣经故事的文化背景能帮助现代读者了解故事所处时代的信仰环境、态度和习俗。这样可以使我们避免误读故事的内容。如,雅各用一碗红豆汤买了以扫的长子权,这种做法可行吗?在当时的文化背景里,这样的做法是可行的――古代的胡人文化允许通过谈判和购买来交易长子权的。

很多读者忽视了《圣经》故事的背景信息,错过了故事的内涵。因此,我们在读《圣经》时,要充分注意叙述者提供的背景细节。如果故事背景对故事的整体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要分析它们是如何对故事产生影响的。

圣经文本对人物的细微刻画可谓是惜墨如金。在圣经故事里,很少象其他文学作品那样对人物内心活动和动机做细致的描写和分析,对人物的感情或态度的描述也降到了最低点。那么这么简单的行文是如何把大批的人物形象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的呢?作为读者的我们被赋予了诠释《圣经》人的任务。

《圣经》故事是通过直接人物塑造和间接人物塑造两种方式来塑造人物的。

直接人物塑造是指外貌描写和叙述者对人物的性格特征、道德品行的直接叙述。

《圣经》叙事几乎没有对人物的外貌进行清晰、详细地描写。大多数《圣经》人物长什么样,根本不提,只是对少数几个人物的外貌简要的描述一下,轻描淡写,并不描写具体的特征。即使对人物外貌的少数细节所进行描写,也不是想展现人物的个性或体现人物的性情,而是为了“推进情节的发展、解释故事的经过”。

如,书中对拔示巴的描述“容貌甚美”(the woman was verybeautiful to look upon)这样的描写纯粹是因其在随后的故事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圣经》对人物所穿的衣服也绝不进行详细地描写,对衣服的提及或简单的描写也是为了推动故事的情节发展,或是标明人物的心态。如约瑟的五彩衣代表他在家中的地位,后来被其哥哥撕裂沾血用来欺骗他们的爸爸。

对人物的性格特征、道德品行的直接描写和评价,一般来说由故事的叙述者或故事中的另外一个人物来完成。

如在Genesis6:9叙述者对Noah的描述是Noah个义人,在当时的时代是个完全的人,Noah与神同行.(Noah was a justman and perfect in his generation,and Noah walked withGod)而约伯则是他完全正值,敬畏神,远离恶事的人(thatman was perfect and upright,and one that feared God and es―chewed evil)。这些都是在道德品行方面对相关人物的直接塑造,还有对其心理特性和其他性格方面的记述。如叙述人告诉读者蛇比耶和华所造的一切动物更狡猾.(Now the serpentwas more cunning than any beast of the field which the LORDGod had made.)。

还有耶和华发出的评判,对人物的塑造有绝对的效力。如耶和华对亚伯拉罕说“我现在知道你是敬畏神的了.”(for now Iknow you fear God);耶和华对撒旦说“你曾用心观察看我的仆人约伯没有?地上没有谁像他完全正值、敬畏神、远离恶事”(Has you considered my servant Job,that there is none like himin the earth,one that fears God,and eschews evil)。

另外一种直接刻画人物的方法就是通过某人的口来描述另外一个人物。作为读者,我们要谨慎对待这种言论,如果发表言论的人对另外一个人的描写随着故事的发展得以证实,和叙述者的刻画一致,这样的描述就是人物塑造;而如果说话者只是通过描述另外一个人来表达他当时的心态、情感和态度,符合他个人讲话的目的,那么这样的话实际上根本不是什么人物塑造。如当基拉的儿子示每咒骂大卫是“流人血的坏人”(you bloodyman)。示每是扫罗族的一员,咒骂大卫是因为大卫了扫罗的王朝。他的话语反映的并非叙事者的观点。因此并不是人物塑造。

《圣经》叙事对人物的间接塑造,要比直接塑造多得多,因此人物塑造的任务也就大多落在这种方法上了。人物的间接塑造主要通过人物的语言、人物的行为和其他人物对其的衬托来完成的。

《圣经》中的大多数话语都是信息型的(informative),其目的在于获取和提供信息,除此之外,对人物的塑造常常发挥作用。如,上帝问亚当:“莫非你吃了我吩咐你不可以吃的那树上的果子吗?”(Did you eat the fruit that I told you not to eat?)亚当答到:“你所赐给我、与我同居的女人,她把那树上的果子给我”(The woman you put here with me gave me the fruit,and ateit.)。这话说明亚当有心开脱罪责,把责任推到夏娃身上,甚至推到赐给他这个女人的上帝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