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城市公园景观空间营造艺术浅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城市公园景观空间营造艺术浅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城市公园是城市开放空间的一部分,公园的设计和规划需要以一定的艺术原则和科学技术为指导,来满足人们休闲、观赏、游憩等功能的要求。而如何营造合理优美的空间和怡人的环境,是我们要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公园;景观空间营造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8-0079-01

一、城市公园景观建设的现状

在今天的城市与广场公园建设中,人们普遍借着商业的欲望,借着商品物流中的宣传方式和广告效应,以经济的强大推动力,创造着充满商业气息的流行时尚。加上今天权利可以取代专业知识、行政的干预、权利的滥用、政绩的需求、利益的驱动,使今天的城市景观面目全非。

因此,在公园景观设计中我们应考虑各种因素,在以发展经济与改善城市居住环境为迫切目标的今天,我们必须体现民族的特质文化,运用一定的景观空间营造方法,利用现有条件营造一个宜人的公园空间。

二、城市公园景观空间的营造的方法

我认为城市公园景观空间的营造的方法有以下几点:

(一)用高差创造空间

高差有创造空间的巨大潜能。高度的改变,就是从一个高度到另一个高度,形成边界。抬高一块面使之高于环境,“提升”了它的意义使抬高的区域有外向感、归属感和开放感。

在公园景观设计中,我们可以将园路旁的草坪抬高,使人产生一种微妙的平衡感和隔离感,加强公园景观的空间性。这样场地就有了独立性,标志出其差异性,潜在的使用功能不同,但是它和环境的联系感、归属感仍然很强。

(二)种植改变地貌的空间营造

增加种植能使面积小且地貌普通的区域看起来有不同的空间感。如果使用适当的树种,梯状种植的植物能使地貌看起来抬高或降低,即种植能增强或减弱地势。此外,在地貌顶部种植高或半高的树木会看起来更灵动,能从树下空隙看出去,真实的地貌可以保留下来。但是顺着地形种植封闭的植物组团的话,会提升整个地形,使地貌看起来更“庞大”,地貌的本来的面目不能再分别出来。

因此,我们在设计时,尽量保持地貌的本来面目,在地貌顶部种植半高的树木,使空间更加灵动。

(三)树木作为公园路标的空间营造

树木是景观建筑里最常见的单体。成排的树木可以明确地限定出道路的方向,单体或成组的树则可以表明节点的位置。使用双排林荫道,能形成类似廊柱或者拱廊的空间形态。廊柱会激发一种近乎庄严的情绪,因而创造出更有“公共性”特征的空间,当树冠宽度足够大时会产生贴近天空的拱廊空间。此外,选择适当的树种,由此形成的拱廊空间会有更细微的气氛差别,如敞亮或是幽暗,光点或是暗斑的区域等等,从而营造一个安静、安全、私密的空间。

因此在设计时,应给大量修整的树木以适当空间,大树以其巨大的体量及枝干界定和围合空间,在营造自然氛围方面比草地更胜一筹。

(四)公共设施在公园的空间营造

人的各种行为活动要求有相应的领域,需要有私密性、半私密性、公共性及半公共性空间构成的体系。如果在一个空旷的大广场上,面临着这个完全开敞的公共空间,而找不到可以稍微安静地休息或者与朋友闲聊的半公共或者半私密的空间,人们会感到索然无味。

因此,我们在设计时,应尽量创造半公共或者半私密空间,设置茶座、廊架、花台座椅等设施。

(五)中国传统景观手法在公园景观中的空间营造

空间对比。采取欲扬先抑、欲露先藏的手法营造公园空间,造成形态上的变化。例如在公园入口出,由于场地狭长的限制,我们精心组织入口小空间到主要景区空间,使公园入口狭窄到主景时的空间豁然开朗,把人从入口导入园内主要景区,使人顺着一定的方向与途径发现景之所在。

露与藏。露则浅,藏则深,为了避免浅露而求意境深邃我们宜采用欲显而隐或欲露而藏的手法把某些精彩的景藏于偏僻幽深之处。例如在公园内设计一个楼阁,把其藏于石林从中,松柏遮天,仅楼的一角显露在外,既暗示出楼的所在,又含蓄、耐人寻味。

三、总结

公园是开放空间体系中可供人们消磨休闲时光的地点,是现代城市休闲景观。随着人们对空间使用的文化模式的深入理解,公园设计将更加个性化与多元化。在不远的将来,公园里发生的一切将不再只是具有实现价值,还将具有象征意义,成为一种符号。

在营造公园景观空间的同时,我们必须很好地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社会目的,为市民服务,让市民参与,体现景观空间的公共性和开放性。通过形式、内容、尺度上的精心策划和设计,满足人们的心理感受和行为需求。此外,我们要立足本国文化和实际情况,提高创新能力,创造出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城市公共空间,让城市公园景观在保留原有风貌的同时更能体现出城市的特色和个性。以“以人为本”为目标,创造出高质量、高品位、人性化的景观公共空间。

参考文献:

[1][德]汉斯・罗易得,伯拉德著.开放空间设计.罗娟,雷波译.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2]林振德著.公共空间设计.岭南美术出版社,2006年5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