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水稻稻田综合管理技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水稻稻田综合管理技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水稻在整个生产过程中,每个生长环节都是相辅相成,一环扣一环的,选种、育苗、田间管理,每个环节都能对水稻的长势、产量、品质产生直接的影响,文章重点对水稻的田间管理加以研究,分析了施肥、灌溉、防病虫害等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施肥;灌溉;病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S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9-0156-1

1 稻田施肥

水稻正常生长必须吸收各种营养元素,包括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稻田施肥氮、磷、钾是施肥的主要元素,其次是硅和锌肥,还有硼、铜、锰、铁等。

1.1 肥效及用量

氮:在各种矿质营养元素中,氮素对水稻影响最大,土壤中也往往最缺。因此,氮肥的施用是否科学合理,常是实现水稻高产的关键。水稻茎叶含氮1%~4%,穗中含量1%~2%,是构成稻体最重要的营养因素。据试验单产500~550kg/mu稻谷,需施氮素12.5~15kg/mu。

磷:土壤中有效磷的临界值为15mg/kg(15ppm),磷在稻体中含量0.4%~1.0%。因为磷在植物体内有再度分配和重复利用的特点,水稻生育初期供磷丰富,后期不施磷肥,一般也不会发生缺磷现象,因此磷肥应以供应苗期为重点,一般做底肥一次施入。施用量一般为6kg/mu,与氮的比例为1:0.4~0.5。

钾:参与生理代谢,提高氮肥吸收和利用率。缺钾时,根系发育不良,易腐根,叶色变黄,叶片变短,先是叶尖产生黄褐色斑点,逐渐扩展到全叶。土壤含钾临界值为130mg/kg,稻体含量为2%~2.5%,穗部含量0.5%~1.0%以下,施用量一般为氯化钾5~15kg/mu,做基肥为宜或返青后至孕穗始期施用。

锌:土壤含锌临界值为130mg/kg,稻体内含量15~30ppm。锌能促进生长素的合成,缺锌时植株矮小、叶片中脉变白、分蘖受阻,出叶速度慢,严重影响产量。一般PH>6.5的盐碱地和新开垦的稻田发病重。施用量硫酸锌2kg/mu做基肥或返青后用1%~3%的硫酸锌溶液喷施。

硅:水稻是代表性的喜硅作物,茎叶含硅量为10%~20%。硅主要存在于茎叶表皮角质层中,充分吸收硅的水稻叶片角度小,直立,受光态势好,蒸腾率降低。硅能增强根系氧化能力,减少有毒物对根系的毒害,并促进磷向穗转移。缺硅时,稻体内可溶性氮或糖增加,抗病性减弱,穗粒数和结实率降低,严重时变为白穗。日本科学家认为稻体内含硅量在11%以下时硅肥效果显著。可施用硅肥、粉煤灰、稻草或土杂肥。

1.2 施肥技术

1.2.1 基肥 移栽水稻插秧前施入本田的肥料。基肥多以肥效长而营养元素齐全的有机肥料为主,并配合一定数量的无机肥料。施用方法三种。浅层施肥:泡田前把肥料撒于田间,然后泡田耙地或泡田后耙地前撒施。最好是泡田前结合旋耕,把肥料混入耕层7~10cm,然后泡田;铺肥,又称面肥:在水耙地后将肥料撒于田间然后拉板整平,使肥料混合于表层中;翻前深施:翻地前撒肥扣于深层。

1.2.2 追肥 移栽水稻插秧后施入的肥料。分蘖肥:插秧后3~15天施用的肥料,一般在插秧后10天左右,秧苗返青后刚开始分蘖时施用。穗肥:穗分化前6天到穗分化后14天施用的肥料。穗分化前6天到穗分化后4天施用的肥料叫促花肥(二次枝梗)。穗分化后7~14天施用的肥料叫保花肥(减数分裂)。北方稻区施用保花肥,一般在抽穗前15~18天施用。粒肥:抽穗至齐穗期施用的肥料。应酌情施用。

1.2.3 目前采用较多的施用方案 以“前促”为主的前重施用法:氮肥分配是基肥占20~30%,分蘖肥70~80%,后期不再追肥。适于施肥和产量水平较低的条件下应用。“前促、中控、后保”施肥法:即施足基肥、早施蘖肥,中控,施保花肥。田间氮肥分配:基肥占40%,蘖肥30%,穗肥25%,粒肥5%即重施底肥,稳施蘖肥,巧施穗肥,补施粒肥。

2 稻田灌溉

能改善稻田环境,促进或控制水稻生长发育,协调个体与群体之间稻田灌溉:稻田灌溉的关系,保证水稻正常生长。

2.1 不同生育时期的灌溉

返青期:插秧后要立即灌深水扶秧,可减少叶片蒸腾,使秧苗水分易于平衡,有利于快生新根、新叶。水深以不淹秧眼为宜(或苗高的三分之二)。分蘖期:始期,为促使早分蘖,宜浅水,缺水或干旱对分蘖不利。盛期仍宜保持浅水层5cm左右,但要等水渗下后田间呈汪泥汪水状态时再灌水,分蘖末期根据长势、土壤肥力状况落干晒田,盐碱地一般不晒,以早晒、轻晒、多次晒为好。穗分化期:是水稻一生对水分反应最敏感的临界期,特别是减数分裂期,缺水会造成颖花发育不良,降低结实率。应保持4~6cm水层。结实期:是水稻另一个对水分比较敏感的时期。应采用小水灌溉、浅湿结合的方式(后水不见前水)。断水应在收获前10~13天为宜,过早会影响灌浆,盐碱地上还会因缺水返盐,导致减产。

2.2 稻田灌溉制度

“浅、深、浅”型:全生育期均保持水层,即分蘖期保持3~5cm浅水层,穗分化期7~10cm深水层,结实期浅水层。适合重盐碱地;“浅、干、深、浅”型:分蘖末期落干晒田,浅水2~3cm,深水6~8cm。我国稻田多采用;“间歇灌溉”型又称浅湿灌溉俗称干干湿湿或前水不见后水。除返青期和孕穗期保持水层外,其他时期均每次灌水3-5cm,待田间呈湿润状态一定时间后在灌下一水。目前提倡推广。注意:盐碱地还应重视拉荒洗碱,以排除土壤有害盐分,使耕层全盐含量小于0.2%~0.3%,氯化钠小于0.1%~0.15%,保证水稻正常生长。第一遍拉荒水要大,淹没坷拉,浸泡1~2天后排水,然后拉第二遍甚至第三遍,到达上述指标为止。

3 稻田病害防治

3.1 稻瘟病

分叶瘟、穗颈瘟及梗枝瘟(节瘟、粒瘟)。防治措施:选用抗病品种;合理施用氮肥(不要过于集中或过晚),浅水或间歇灌溉(晒田),提高稻体C/N比;化学防治:常用药剂三环唑、稻瘟灵、富士一号、春雷霉素等。

3.2 纹枯病

防治措施秋耕深翻,深埋菌核,泡田时打捞菌核;宽行稀植,合理施肥,浅水灌溉(晒田);化学防治:井冈霉素、多菌灵。

3.3 白叶枯病

严禁从病区调种、苗、稻草到无病区;选用抗病品种;合理施肥、浅灌;化学防治:敌枯双、克菌壮、代森铵。

作者简介:占立国(1976-),男,本科学历,就职于九台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网络出版时间:2012-11-6 9:04:40

网络出版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