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甘肃省泾川县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甘肃省泾川县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泾川县位于甘肃东部、陕甘交界处。全县辖14个乡(镇)、1个经济开发区,215个村,总人口34.89人,其中农业人口31.69人,总耕地面积87.87亩。2012年全县果园面积45亩,果品产量35t,产值3.9亿元;种植各类蔬菜14.5亩,蔬菜产量达到19.1t,实现产值1.95亿元;牛饲养量和出栏量达到18.5头和7.99头;猪饲养量和出栏量达到31.85头和21.02头:鸡饲养量和出栏量达到220.32只和104.61只;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26038t、5718t和2363t。全县农村经济初步形成了果品、畜牧、蔬菜三大产业集群,累计建成户用沼气池2.08座,共培育“畜-沼-果”、“畜-沼-莱”模式示范户0.85户,带动了全县循环农业的发展。

一、泾川县农业面源污染现状

全县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来源于化肥、农药、农膜等农用投入品、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及农村生活污染源。

1、化学肥料污染

2012年全县化肥总用量(实物量)约6.97t,其中N肥2.25t,P肥2.41t,K肥0.73t,复合肥1.58t,平均化肥施用折纯量为564kg/hm2,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4.63%,比全国平均水平高42.16%。施肥中约有1/3的N、P通过地表径流和渗漏进入水体,导致对水体的污染,同时,过量施用N肥,引起土壤中硝酸盐含量过高,造成农产品品质下降,甚至导致蔬菜中硝酸盐含量严重超标,直接危及人的健康。

2、化学农药污染

2012年全县农药总用量66.62t,其中杀虫剂31.69t(有机磷类16.13t、氨基甲酸酯类3.56t、除虫菊酯7.95t、其它类杀虫剂4.05t),杀菌剂24.1t,除草剂7.83t,植物生长调节剂2.58t,杀鼠剂0.42t。农药施用量越大,残留性就越大,对人体的危害也越大。残留在食品中的农药能引起人的急慢性中毒,特别是对致癌、致畸、致突变及后代的影响;农药对其它生物的危害有直接杀伤、慢性危害、破坏生态平衡等。

3、农膜污染

全县每年农膜使用总量为2422t,其中地膜1382t,平均回收率为57%,即每年大约有1040t农用薄膜残留在土壤中,对环境造成污染。残膜进入土壤后,会严重改变土壤物理性质,影响土壤的通透性,阻碍土壤水肥的运移,影响农作物根系吸收水分及根系生长,导致农作物减产。同时,残膜被丢弃于田间地头,积存于排泄渠道中,散落于湖泊水体或乱挂在树枝上。造成严重的“白色污染”。

4、生活废弃物污染

全县年生活污水排放量1788.5t,固体废弃物排放量70t,生活用洗衣粉用量3880t。农村因人口居住分散,村镇没有专门的垃圾收集、运输、填埋及处理系统,生活垃圾被随意抛在路旁、农田、河流,已成为污染农村水源和土壤的一大公害。

5、畜禽粪便污染

全县畜禽粪便年产生量1295.5t,养殖业废水排放量467.4t,其中规模养殖户废水排放量27.74t,每年直接进入水体的污水有8.8t;鸡粪年产生量13.28t,其中进入水体的有10.6t。由于多种原因,许多专业化畜禽养殖场地处于居民区内,23%的养殖场距当地居民水源地不超过50m,52%的养殖场距离居民区或水源地不超过150m。100%的养殖场未经过环境影响评价,90%左右的养殖场缺少必要的污染防治措施。

5、农作物秸秆

全县年产秸秆总量基本稳定在23t左右。2012年全县秸秆资源总量23.34t,利用量达13.24t,利用率56.72%,尚有10.1t未合理利用。近1.74吨的秸秆被弃或者直接露天焚烧,不仅污染了环境,而且影响到航空、高速公路、铁路的正常运行,同时污染水体,影响农村的环境卫生。

二、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存在的问题

1、农村面源污染防治的意识十分薄弱

农业生产片面强调产量,追求规模效益,导致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而沉积在土壤中,进一步加剧了污染。一是农民观念落后,没有可持续发展经营理念,不注重农产品的质量,更不考虑农业生产各个环节对环境的影响。二是个别基层组织、领导干部的思想中还没有生态忧患观念,加之农村面源污染具有分散性、隐蔽性、随机性、不易监测、难以量化等特征,又与农业生产紧密结合,人们对农村面源污染认识不足,特别是农业生产者没有防治意识,没有成为面源污染防治的主力军,致使面源污染持续发展。

2、基础性工作严重不足

面源污染防治涉及垃圾收集、运输、分类利用、生物发酵、土壤肥料、生物预警、品种选育栽培、能源、交通、水利、测绘、规划等多学科的协调和配合,缺一不可,但目前的情况相当不容乐观,缺乏对农村面源污染长期的基础性监测调查与研究,系统的基础数据不完善,导致有效的防控技术标准和措施无法制定,而农业部门作为农业面源污染主管之一,既无资金、更无设备,从事面源污染防治力不从心。

3、政策法规体系不完善

因为农业生产的特殊性,环保法律法规执行力度不够;一些强制性、引导性技术标准和规范缺乏,农民掌握使用的技术规范更少;在政策层面支持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优惠措施不明确。环境执法经常遭遇当事人、政府部门的阻扰,执法部门往往对破坏环境的事件只能给予象征性处罚,这种局面大大降低了违法成本,加速了环境破坏的进程。

4、农村环境治理投入严重不足

长期以来,环境保护实行“谁污染、谁治理”,环保投入的主体是业主,因而农村面源污染防治投入很难落实;而政府有限的财政投入,也主要集中在城市和工业上,对农村环保投入甚少。历史欠账多,落后的基础设施与日益加大的污染负荷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直接导致了农村环境污染的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