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纯粹简单在前,生命美好在后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形形的路人,行迹匆匆的车辆,光怪陆离的霓虹招牌,嘈嘈切切的各方响动……置身人潮汹涌的街头,这一切,万马奔腾般扑面而来。但在这样的喧嚣下,我们的感知系统似乎失灵了景象去到眼里就没再传递,声音好像是从原野上传来,内心的空洞在放大,好比置身生命的荒野,不知道该走向何方……
《道德经》有云:“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而取此。”所谓“圣人”,是把天道拓展入自己性情的人。“为腹不为目”为我们指引了这样一个人生观、价值观充实内在,去繁就简,抱真守一,方为根本。“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都由“道”派生出来,“道”被稀释到万物的千态万象表现当中。如果被纷繁复杂的生命的千态万象所迷惑,甚而沉溺其中,则对于“道”、对于生命本真的探求来说,可谓舍本逐末。现在的社会有太多让人迷失的东西了,“五色、五味、五音、难得之货”等等欲望的重复提出与满足,会让我们瞎了心灵的眼睛,再也找不到生命的核心。
如何才能一窥生命本真的庐山真面目?佛教引导我们:“万法归一”,就是说答案就在人自身,我们自身就有无价之宝,只是因为妄想、执着,我们忘记了。其实万法都可以归到一点上,所谓“归一”,就是回归自性、回归真我。抛弃那些虚妄无用的东西才能找到真正的自己!
何谓“真我”?就是纯粹的我,纯粹的生命。生命的支点又是什么?是心!“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心”,道法之所系,惟“心”而已。所以要让生命纯粹,我们的“心”必须纯粹。
“纯正不杂”是一种“纯粹”。其实人的真心本自具足,“含德之厚比于赤子”,在生命的初始,我们都与万物融溶,没有分别心。只是随着红尘涌动,真心逐渐被虚妄的杂念遮盖。放下分别心,吹糠见米,属于人类的最纯粹的心性就会浮现出来:根绝妄念,不妄动,以最平正的心态认识到“人”这种生命体不过是生命整体中的一部分,不应该、也没有任何理由以救世主的姿态出现在别的生命面前,都应该按照生命本身的规律发展。
如果人类自认是“万物之灵”,那也只能敦促我们意识到“人”在生命系统中负有更深重的生态伦理责任。人之存在,该是为其他生命、生命整体的更美好的存在而发挥作用,而不是在生命系统中予取予夺,成为生命系统的毒瘤。
“纯粹”的第二要义是“朴实、简单”。生命系统外现出来的是不同生命体的万态万象,如果没有入道,那么一定会被这纷繁复杂的外现之相压垮。但事物总处在阴阳相生的巧妙平衡之中!大道至简是不变的真理,战胜复杂的途径,就是使用简单。不要被欲望、“五色”牵着你走;身处生命的万花筒中,眼睛可以向外看,但心却要随时内守,坚持自性、本真。
纯粹的人,是简单的人,无分别、无自我。在他心智中,只执着地认为,只是作为生命整体组成一部分的人类,一定要去爱其他的生命体,爱生命整体。这种执着不一定带给你常俗所认为的成功、成就,但一定会使你离生命的本真更近,让你的生命俯仰无憾;而当你活出的是一种无憾的生命,什么样物化的成功又可以比拟?!
“纯粹”虽然是我们生命的最初状态,但是在成长的过程中,大多数人会渐渐失去赤子之心。真心本自圆满,不假修行,需要修的是遮盖真心、本性的那些杂念。“纯粹”之“纯”和“粹”体现的是结果,必是有中间的过程的。“纯粹”是历经不断的“粹炼”,而至百炼成钢。
生命本真的达到是一个历经繁复再洗尽铅华的过程,是一个螺旋式上升回归的过程,是一个生命真意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不是机械地停滞于生命的最初,单调的把自己孤立在某一个自我创造的“真”里面——这也是不可能的;重要的是,千帆过境后,唯我一叶扁舟悠然轻驶。“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澄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只要我们心中有光,有对纯粹生命的追求,即使在过程中跌跌撞撞,那都没有关系,每一个历练背后都有闪闪发光的价值;只有穿过“繁复”的拱门,我们才能找到“简单”的大道。
心,孕育梦想,承载希望,生命的支点就是“心”。如果我们的“心”有了这水晶般的纯粹,生命就一定会在我们自己身上、在别的生命体上、在生命整体中不断美好而化,美好无限的生命地平线就在你眼前壮阔地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