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打造语文教学的亮点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打造语文教学的亮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一堂优质的语文教学课应实现生动与高效的有机结合,教师既要根据“课程标准”合理设计教学目标,又要灵活选用教学方法,设计思考题应让学生有新鲜感,将学生引入生动的想象空间。本文从生动之实现、高效之保证,以及二者的有机结合三个方面作了分析,以求打造语文课堂教学的亮点。

关键词: 语文教学 生动 高效 结合

语文教师或许都有过这样的感受:自己精心准备的一堂课,上课时目标能完成一部分,但是课堂气氛很沉闷,学生一脸茫然,没有共鸣;有时候,自己在课堂上引经据典,激情洋溢,而学生却一脸迷惑,课虽上完,心却疲惫。这些现象,都值得我们去思考。对此,我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情况,阐述一些个人之见。

一、生动之三环节

活泼的氛围,融洽的师生关系,可大大提升一堂课的质量。教师如何能把握得好,上得生动、热烈呢?

(一)语言力求生动

教师的语言生动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效率的高低。教师如能把课文讲得生动、形象并富有趣味性,那么自然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1.注重导语的设计。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往往得益于一个生动的导语,如果导语设计得好,那么上课伊始即能扣住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其求知的欲望,从而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上李清照的《声声慢》一课前,我没有直接解读文本,而是给学生出了个谜:风起了,叶落了,心碎了。(结合诗词内容打一字)结果学生兴趣立起,讨论很是热烈。可见,精心设计一个好的导语有助于“生动”的实现。

2.追求语言的幽默。幽默的语言无疑是解决课堂沉闷问题的一剂良药。一堂课“幽默”如能贯穿始终,那么学生自然能于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愉快地收获知识。

3.注重感情的投入。一堂课要想学生不松懈,还要注重教师自己情感的投入。这要因人而异:擅长朗诵,那么就要多给学生范读;知识渊博,就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总之,教师要善于发挥自己的特长,运用于教学中去,充满激情,饱含热情,如此方能感染学生。

(二)教法追求新颖

要让语文课堂生动有趣,就要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新颖的教学方法能满足学生的好奇感,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因地制宜地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而不能拘泥于一种固定的模式。

1.问题设计的新颖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问题的设计要注重新颖性,才能激起学生思考的兴趣;同时解决问题的过程还要灵活多变,有所创新,力求避免那种“老师问―学生答”的单一化教学模式,变机械被动的回答为积极主动的参与。只有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形成生动、热烈的课堂氛围;否则,学生听之索然无味,效果自然不好。

2.朗读教学的多样化。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在注重读的同时,还要注意“因地制宜”,是老师范读还是学生齐读,是听录音还是自由读,是一个人朗读还是分角色朗读,都要有一个统筹规划。远离单调,方显生动。

3.注重课堂与生活的联系。语文课堂不单纯是传授知识的地方,更是塑造学生人格的地方,因此,授课就不能仅仅囿于书本范畴,而应该回归到生活的本原,立足现实生活,联系学生自身,寻找学生与知识之间的兴奋点。唯有把枯燥乏味的空洞说教转化为与学生息息相关的日常生活,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三)情绪注重调动

一堂课上得是否成功,跟学生的情绪密切相关,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还要注意学生的情绪调动。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学生只有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的真理感到惊讶甚至震惊,这才能有效果。”

首先,教师要带着激情去教。教师走进课堂之前必须是精神饱满、情绪振作的,使学生望之而精神一振,这样自然就营造了一种良好的课堂气氛。讲解课文更要化作者的情思为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高涨情绪。其次,教师要利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巧妙地组织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情绪,从而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

二、高效之保证

(一)目标明确可行

片面地说,高效表现在学生当堂目标的完成性高。目标太宽泛太模糊,那高效也就无从谈起。犹如射箭,弦已满,前方却无标靶,那又何来命中率?教学目标应忌空泛、缺少实质内容。曾有人如此确定一篇文章的教学目标:“能够品味作品的语言,培养个人的审美情操”,“通过对文本的学习,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试问,此类目标,如何能在短短的45分钟内完成?换个方式,重新定个目标:“理解并掌握文言文中的宾语前置的倒装句式”,“品味作品的语言特点”,这样目标一目了然,学生可做到有的放矢,也可以自由发挥。

(二)问题富有技巧性

首先,问题要有层次性,所教对象不同,知识水平自然参差不齐,那么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就要注意到不同层次的问题,不能用一个标准来衡量所有学生。因此教师要深悉班上每位学生的情况,然后根据文章内容由浅入深、由易而难地进行提问,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思考的机会,而且需要“跳一跳”方能回答,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次,问题要有概括性,所谓概括,就是要求问题的设计要高度凝练,远离碎、杂。有这样一课:一位教师讲解《捕蛇者说》第一段时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永州之蛇颜色如何,形态如何,生活习性如何……而另一教师的问题却只有一个:永州之蛇,异在何处?着一“异”字而境界全出,课堂效果立现。问题的设计,关键是要言不繁,精简凝练。最后,思考题要具有情趣性,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应当细致剖析教材,深入研究学情,有意地给学生制造一些“障碍”,让学生带着疑问主动去思考,“跳一跳”够得着的同时,也有思维的训练。同时问题的设计还要贴近生活,让学生产生共鸣,有感而发。有了学生的各抒己见,在激活其发散思维的同时,就能真正体现学生课堂的主体性。

(三)练习的巩固性

“温故而知新”,任何事情都离不开巩固之功,学习更是如此,课堂的高效得力于课后的巩固。练习实效,基础扎实,知识储备丰富,这些构成了高效课堂的要件。

三、生动与高效的完美结合

课堂教学诚如水上行舟,“生动”则是舟后之风,风助舟行,迅速抵岸,它是实现高效的一个有效保证。可一旦风速过大,风起浪涌,舟就难以承受浪打之重,必有偏航甚至倾覆危险;反之,风如细微无力,飘过水面未起一丝涟漪,那么于舟行也无益,所以,风速如何还要有个度,小了不够,大亦不行。高效,它体现的是船迅速抵岸,同时一路平安。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时要时时牢记这堂课的目标,课堂中可以有轻松幽默的一刻,也可以有激烈争论的画面,但是,这些终究都要围绕“高效”而来,为的是让学生能快速地完成目标任务,达到预期的目的。明确了它们之间的关系,课堂也就有根可依、有章可循,收获成功也就不再是遥远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