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表达与交流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表达与交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学生初学科学,一切都觉得新鲜、好奇,要想在探究活动中学好科学,就必须学会表达自己的思想,学会分享小组其他成员的观点,懂得如何向大家陈述自己的探究结果。因此,必须让学生学会使用正确的科学语言,与他人表达交流。那么,在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这种技能呢?笔者浅谈三点思考。

一、 多元表达:展现探究过程

表达的方式有很多,如:语言、文字、图表、模型等。学生要学会选择自己擅长的表达方式,表述研究的过程与结果;会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对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努力在科学探究中发挥自己的表达与交流的技能。

1. 提供交流舞台

教学片段:教学《各种各样的叶》

教师让每个小组的学生代表,汇报研究树叶的情况。

师:谁先来说说,你们组研究了树叶的什么?

生1:老师,我们组研究的是树叶的颜色,我们准备把树叶按春天的颜色、夏天的颜色、秋天的颜色排出来,做成标本。

师:就是把一根枝条上树叶的颜色按从嫩到老排出来吗?好是好,可老师觉得有点不雅,你说呢!听听其他小组是怎么做的?

生2:我来说,我们组把树叶的颜色分了类,还画了下来。

师:哦,这个主意不错,说说你们的做法。

生2:我们观察了几棵树的树叶,发现一棵树上的树叶有不同的颜色,有全绿的、半青半绿的、半绿半黄的、半黄半棕的、全黄的等,我们就分人分类把树叶按颜色画下来。

师:观察仔细,分工合理,有个好组长。带来了吗?给大家欣赏一下。大家看,他们小组还真有点美术水平,表扬。其他小组呢?

生3:我们组研究的是叶子的大小,拿一片大叶子,看上面能放几片小叶子,或一片长叶子上能放几片短叶子。

生4:我们组用尺子量树叶的长和宽。

师:你们两组研究得都很好!还有更好的研究吗?

生5:我们组拿树叶与树叶比较大小。

师:是这样吗?(教师出示两张形状不一、大小差不多的树叶)这和第三组、第四组研究的方法差不多,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两片叶子。这两片叶子哪片大呢?学生纷纷猜测。

师:说说谁的方法更精确呢?

生6:像课本上一样用方格纸来量,数一数有几格最精确。

师:你真行,书上小朋友的方法你也借来了。

上面的片段中,学生对树叶的颜色、大小、形状的描述用到了做标本、画下来、文字表达、记录数据等多种形式。学生们面对的是共同的观察对象、共同的话题——各种植物的叶子,他们采用了多元的表达方法,丰富了对树叶的认识,增进了学生对事物多方面的观察和理解。这样的多元表达给予了他们自主选择的机会,让他们用自己擅长的方式来表述自己研究的结果。学生有了展示自己才能的舞台,他们的信心得到了培养,表达欲得到了满足。

2. 拓宽表达思路

对同一事物的描述还应该从多角度来进行,这样的表达可以拓宽学生的思路,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加强学生的科学观念。比如在教学《冷水与热水》一课时,怎样选择判断水的冷热的方法?

师:(教师出示了4杯温度不同的水)怎样判断这几杯水的冷热?

生1:用手心在杯口上感受水蒸气的温度。

生2:用手直接接触。

生3:用口尝不就知道了。

师:可以吗?

生4:不可以,应该先看看杯沿上水蒸气的多少,再去试水的冷热。

生5:我来说(该生直接上讲台用手指)。这杯水水蒸气最多,肯定是最热的,这杯少一点是第二热的。另外两杯水看不清水蒸气了,可以用手指去试试。

师:这样行吗?为什么?

生5:行,因为水面上没有水蒸气了,肯定不烫了,可以试试。(该生伸进手指说不太冷。)

师:同学们,你们说他们的方法好吗?用手和口直接接触会怎么样?

生7:他们的方法不好,这样直接接触会有危险。

师:是啊!有危险,这个词用得好。那你有好办法吗?

生7:用温度计量,又安全又标准。

面对教师提供的4杯水,学生对它们的冷热现象进行了观察、思考、分析,从眼看、手摸到口尝和用温度计测量等。这样踊跃的表达,促进了学生思路的开阔与明朗,拓进了学生的表达与交流,发展了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 多维倾听:促进探究体验

学会倾听,把表达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把他们对事物的理解、认知表达给老师听,给同学听。有了表达的时间和空间,学生才有了锻炼的机会;有了和同学交流的才能,才有了表达能力提升的可能。再如《冷水和热水》的另一个教学片段。

师:还有什么原因可以使热水在冷水中上浮呢?

(学生们静默思考。教师正要提示,忽然看见一位学生举手了,教师忙示意他发表意见。)

生:我听姐姐说过,水好像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可能水的体积会变大吧?

学生把猜测的问题提了出来,这是他已有的知识经验,是从他姐姐那里学习来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的知识,只是还没有和时间很好结合吧!只见教师犹豫了一下,接着问:“为什么这么猜?”

生:我们在前面的学习中,知道同样的物体,体积变大会浮起来,我想到如果热水体积变大了,也会浮起来。

多么精彩的回答啊!老师如果没让他接着说,就听不到学生这样真实的想法。我们平时总习惯于“教师讲课,学生听课”,试想,这样的课堂还有让学生表达、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吗?

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提倡多维度的倾听。倾听,不仅仅是学生要倾听教师,教师也要倾听学生,这是十分重要的理念,叫“倾听着的教育”吧!教师要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想法,倾听他们的想法,洞察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以此为根据,引导学生丰富和调整自己的理解。除了师生之间的倾听,还要重视学生之间的互相倾听。学生在相互倾听中,明白了别人也可以有其他不同的描述,有利于他们摆脱自我为中心的思维倾向。倾听是交流的前提,学会倾听,是交流的需要,是对他人的尊重,没有倾听,学生不明白教师和其他同学的想法,就无法实现交流。我们在倾听中发现他人的想法,思路被明晰化、外显化,交流得以激发。

三、 多重对话:提升探究能力

交流是思想火花的碰撞,可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和自我反思,深化学生各自的认识,有助于激发学生间彼此的灵感,促进彼此建构出新的假设和更深层的理解,使每个学生表达出各自的经验和发挥各自的优势,从而使学生完成更为复杂的任务。我们在教学中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敢于说、善于说。

在教学《冷水和热水》中验证水在变热的过程中体积和重量有什么变化时,在学生对热水上浮的原因提出假设后,一位教师和学生一起探讨设计怎样的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测。

师:做这样的实验,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器材呢?

生1:需要热水和冷水。

生2:需要天平。

师:(师出示天平)这样行了吗?水拿在手上吗?

生1:用杯子装。

生2:用量筒,天平上有个碗,用它。

生3;不行,天平会生锈的。

生4;对,天平不能加热的。

师:(师出示试管)用它行吗?(学生说行)好,我们一起合作。

(教师边装水边问“要不要装满?为什么?”学生说要,如果里面有空气的话,可能看到的是空气的变化。装满后教师又问“应该用什么塞住管口呢?”学生说用塞子。“用塞子塞住的话,如果实验中水的体积变大的话会发生什么?”会弹出来。“那怎么办呢?”有的说用纸包住,有的说不行,纸会湿的,还有的说用布包,也不行,布湿了会流出来的,终于有人说用保险膜,再用橡皮筋扎住。

师:不错的想法,但如果体积变大的话,这头会怎样?(师顺手拿起一块气球皮。学生几乎同时喊出来“气球皮”)对极了,它有弹性,我们能看到水变热后的体积会不会变大。现在有了水和装水的容器,还要怎么做?(学生说让水变热)怎么给水加热呢?

生:放在太阳下晒太慢了,用热水加热也太慢,更快更好的办法是用火烧。(师出示酒精灯问那接下来怎么做?……)

在学生的提示下,教师的演示实验终于完成了,解决了水变热后体积变大重量不变的问题。在本片段中,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对实验器料的选择、实验的设计过程,一一得到完善。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小组交流、组间交流和集体交流,口头交流和书面交流,多种形式的交流形成立体的网状结构,使学生在交流中能够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接受不同的意见,而且最后能把学生的思路集中到较为科学的一面,形成比较一致的共识,为自己的理解建构新的意义,从而取得认识上的、思维上的飞跃,交流得以升华。

表达与交流,犹如一剂“催化剂”。可以加速科学探究的进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新学生科学观念。让学生在表达中学会表达,增进交流,在表达与交流中促进科学探究,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浙江省绍兴县杨汛桥紫薇小学 312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