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王刚“深耕细作”实践者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王刚“深耕细作”实践者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除了将清洁技术行业打造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王刚的团队还将“投资触角”伸向消费品、制造业等更加广阔的领域。

投资人“不舍昼夜”的工作态度在维思资本管理合伙人王刚身上显现无疑。在接受记者采访的前一晚,王刚因为谈项目以及准备相关资料,一夜没睡。他表示,接受完采访后,要从北京赶回上海,有个项目箭在弦上,两天内签约,自己也早已习惯了“空中飞人”的角色。“投资人很大程度上是一个‘体力劳动’概念,并且需要在极度疲劳的状态下还要保持缜密的思维和逻辑。”他补充道。

的确,自从2009年2月中旬从捷鸿资本离职,加入维思资本以来,王刚就踏上了“创业”之旅,不仅要辨别、投资好的项目,还要打造一个充满战斗力的投资团队、搭建一个良性的孵化平台,更要维护维思资本的品牌、知名度。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进入了一个全面“深耕细作”的工作路径。

进军清洁技术

维思资本不久前完成了对烟台台海玛努尔核电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台海公司)的投资。它是烟台市台海集团有限公司与法国玛努尔工业集团公司共建的一家合资企业,通过对外资股份的收购,现在变成了一家内资企业,主要生产压水堆核电厂主管道的企业,因为生产的是核反应堆周边的管道,不仅制造的工艺要求较高,要抗辐射、抗高温、抗高压,而且从原材料生产到产品出厂的几十道工序,都需要中国国家核安全局的严格认证。

“对于核电设备,企业有产品生产能力还不行,一定还要有国家核安全局的资质认证,而这个认证的审批周期需要好几年,所以不得不说认证也是该企业的竞争优势所在。”王刚表示。

王刚认为此次投资契合维思资本一贯的投资理念和风格。目前,国内有能力生产压水堆核电厂主管道并获认证的企业不超过三家,这毫无疑问是台海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而在国家大规模进行核工业布置的背景下,其产品的市场潜力巨大。

对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王刚也给出了自己的看法。首先,维思资本不倾向于找拥有革命性技术的企业,带有一定的创新性技术的企业成为维思资本狩猎的范围。“维思资本很喜欢技术上小步快跑,不断改良的企业。”王刚说。

其次,行业积累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王刚透露,清洁技术领域,很少有技术具有排他性,即很少有一家企业拥有对某一技术的绝对发明及垄断,基于此,企业在行业内有更长时段的积累和沉淀,使其质量更完善,工艺更精良,进而成本更低廉就尤显重要。

京冶轴承是维思资本在这一理念支配下“分娩”出的经典案例。面对国内几千家从事风电轴承生产的企业,京冶轴承的优势是产品更精良、更耐用。王刚算了一笔账,轴承通过直升机或者吊车在风力发电塔上进行一次升降的成本差不多70万元,甚至高过生产轴承的成本,长期耐用性就成为轴承制造行业的另类的技术门槛。“投资京冶轴承的理由很简单,就是它在这个行业的长期积累,它知道如何降低成本。”王刚不无得意。

王刚认为作为一个投资人,每一个投资项目背后都透射着他对整个行业的理解。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清洁技术行业,那就是“新”,整个清洁技术行业在中国成规模的发展也就进行了十年,是个新鲜的市场,进而行业发展的过程就是一连串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急速应用的过程。并且,新应用时常发生在传统行业,而这种“旧瓶子里装新酒”的事件往往潜藏巨大的市场效益。

一说起锅炉生产,大家都觉得很传统,但维思资本就投资了一家生产工业节能减排锅炉的企业。王刚介绍说,中国传统的锅炉,能量的利用率在60%,但这种新型锅炉的热转换效率可以达到80%,煤的燃烧效率更高,更充分。在节能减排指标不断升级的背景下,传统的锅炉要符合排放标准还要安装一个脱硫装置,即再买一套设备来过滤燃烧煤产生的大量粉尘、硫化物。

维思资本看重了这种新型锅炉的结构,并且新型锅炉还有一个好处是,相比传统的锅炉可以用更差的煤、更便宜的煤。“这也是成本的一种节约,传统的锅炉对低热值的煤很难完全燃烧,很难达到排放标准。”。至于企业盈利,王刚透露这个企业的利润目前达到2000万美元,毛利润30%多。

差异化生存

无锡尚德的上市在投资界已经成为教科书的经典案例。作为投资者之一,王刚总结那次成功带给他的理念至今仍然是维思资本核心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即懂得催化机会。

无锡尚德当时是完全国有控股企业,没有融资的需求,自然投资机会也不存在。只是在当时要进行私有化改革,管理层股份增持的宏观背景下才稍微显现出投资的影子。

不像许多捷足先登,率先与无锡尚德接触的投资企业在调研结束后,都开出了一系列注资前的条件,比如,必须先完成国有股的退出再投资。王刚的团队选择了与企业一起解决问题,帮助企业评估、设计、策划、执行。“企业需要的是雪中送炭,不是锦上添花,如果企业都完成了改革,那还需要投资人干什么?”王刚反问道。这样做的目的是等企业达到可以投资的状态时,投资机构已经对这家企业了然于心,并建立起良好的互信关系,投资自然水到渠成。

江西赛维的投资案例也如出一辙,当时超过20家基金在考察结束后,都认为企业没有处在一个投资状态,没有愿意注资。王刚的团队在出资的同时,认同了江西赛维的战略,并帮助执行。“这也是无锡尚德和江西塞维能够获得最高回报率的原因,没有机会,那就催化机会。”王刚说。

当然,催化机会的前提是对行业前景的准确判断。王刚回忆,在2004年底到2005年初,很多人不相信太阳能产业在中国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太阳能当时在中国是一个很小的产业,原材料依赖进口,未来的终端销售也要出口,“两头在外”的模式让许多投资人疑云叠生。“大的潮流和方向判断错误,肯定就会错过许多机会。”王刚说。

如今,维思资本投资核电也遇到了同样的怀疑,在核电企业升腾前行的同时,许多投资机构认为核电投资的前景受政策影响很大,价值不太明朗,但王刚却始终相信核电的投资预期和价值。

此外,维思资本在增加企业附加值的能力上也先行了一步。维思资本聘请了专业提升企业附加值的专家来为所投企业增加附加值,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板块是跨国、跨区域的并购。

王刚判断中国的制造业在经历了一个自然的、高速的成长后,正向产业整合发展。如此一来,并购、强强联手已成行业趋势。而这个判断是从现实经验得来的,他表示遇到许多企业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成长率就再也超不过20%,等着每年客户增加的订单来带动发展非常被动,这样通过收购来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获得更好的技术就成为企业不得不转型的发展路径。然而,中国的大多数企业并不具备跨国收购的经验、渠道、信

息、资源。帮助企业完善财务、助其上市、帮助挑选投行、律师等增加企业附加值的传统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

王刚表示,维思资本所投的许多企业已把海外并购提上日程,欧美的核电技术很成熟,但市场容量比较小,当初,台海公司的技术很大部分来源于法国,现在台海公司也瞄准了欧美这个领域内类似的核电项目,通过并购来获得更好的技术和团队。“许多企业看重的是维思资本识别生意机会的能力,以及完成收购、评估机会、设计和交易的后续服务能力。”王刚表示。谈及维思资本的核心竞争力,王刚认为在节能减排、清洁技术领域内的持续积累是维思资本的宝贵财富。在几宗比较成功的投资案例支撑下,过去八年,维思资本对清洁技术整个行业、产业、产业里的每一个价值链,都有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就像一棵树,根扎得越深,树干越结实。“维思的根已经扎得很深,并由此越来越容易接触到一些好的机会和项目。”王刚露出一丝得意。同时他也强调,除了清洁技术、制造业和消费品这些核心的投资区域外,如果遇到其他领域中好的项目,维思资本也会投资。“能给投资人带来更多的回报,何乐而不为。”王刚说。蛰伏蓄势

最近一两年王刚在媒体上出现得比较少、比较低调,是他觉得自己处于创业期,没有什么成果,现在阶段性的成果是募了两支基金,有十几人的专业投资团队,投了一些项目,但项目成功与否还需要市场来检验。而回顾从事投资行业及之前从事实业的工作经历,王刚认为那股时时撩拨内心挑战的冲动是支撑他一路前行的重要力量。

从2002年进入投资行业起,王刚把自己的历程划分为四个阶段。2002年至2004年这三年,当时中国的私募股权投资行业相对冷清,王刚称那段时间在不停地了解、摸索和总结。而门可罗雀的煎熬也令其记忆犹新,项目比较少,整个市场对私募股权投资了解不深,许多工作无法展开。“那时候企业家接触我们的第一反应是,

‘你为什么要给我钱,是不是骗子’。”回忆起那段夹杂了大量教育、说服、洗脑的工作历程,王刚仍然苦笑着摇摇头。

坐了三年的“冷板凳”,2005年及2006年,王刚迎来了投资事业的第一春,无锡尚德、江西赛维等案例都在那时瓜熟蒂落。而在整个行业热热闹闹的2007年,王刚一个项目都没有投,“当时整个行业的疯狂让我有种不安全感,我觉得许多项目都太贵了。”

2008年到如今创立维思资本,王刚体味到自己的价值在越发充实。他认为维思资本的理念可以在中国立足几十年,这个理念的核心是绝不仅仅做管理资金的经理,而是要为被投企业创造新价值,并且具有可持续的竞争力。

这中间他也经历了从捷鸿资本辞职“另起灶炉”的艰难抉择。“当时我不断的在考问自己,下一个八年怎么过?”王刚认为投资最黄金的年龄是35岁至50岁,个人的资历、经验、人际关系、身体状况都处于最佳。前七年都在捷鸿资本奋斗,剩下的八年他要认真的想想。

况且当时王刚感知到人民币基金的前景,并体会到自己创立品牌的重要性。

“外资基金要同时创立人民币基金是很困难的,同时也遇到了一些志同道合的事业伙伴。”于是王刚2009年2月中旬从捷鸿资本离职,加入维思资本担任管理合伙人。如今,王刚最欣慰的是整个团队的战斗力和专业性。他们一方面具有贝恩资本、Navis资本等著名投资公司的工作阅历,经历过完整的经济周期,受过规范的投资训练;另一方面,对“中国式市场”的体味入木三分,对经济发展和资本市场的周期表现出很深的参透能力。“我们的目标是创立一个基业常青的中国投资企业。”王刚的语词很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