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课程下初中数学趣味教学初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作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就在尝试数学趣味教学方面的做法谈了自己的体会。
关键词: 初中数学 趣味教学 教学情境 多媒体 学习兴趣
新课程的理念已经深入到每个教师心中,全新的教材给课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如何在这前所未有的教改形势下,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思考的一个问题。我认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而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保持它,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的真正动力,正是趣味数学教学要考虑的问题。下面我就在尝试趣味数学方面的做法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获得知识和能力
创设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好的情境中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较容易地接受新知识。一部好的电影、电视剧,甚至一本好书,好的开头能扣人心弦,让人产生往下看的强烈欲望;一首好歌,只要前奏一响,就可拨动听众心灵中的琴弦,“未成曲调先有情”。课堂教学也是这样,引人入胜的课堂情境导入,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更起着承前启后,建立知识联系的作用。德国一位学者曾作过一个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你无论如何也难以下咽。但若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与知识就像汤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活力和美感。
如在教学《中心对称(二)》的第一节圆的概念时,我手拿一个小自行车轮子走进教室,边走还边转动。一下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老师在干什么?这样通过实物学生接受新知识就容易多了。
二、用“心”教学,引导学生学习新的知识
记得小学语文老师在教“聪明”一词时,亲切地说:“聪,是用耳听,用眼看,用口说,用心记。明,是天天月月,只有这样坚持你才能聪明。”虽然过了这么长的时间,但当时语文老师的讲解仍经常浮现在脑海里,对我现在的教学有很大帮助,时时激励着我在平时的教学中用“心”教学。
如学习了一次函数后,为了达到既巩固知识又能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目的,我给学生出示了这样一道题:
土地沙漠化是人类生存的大敌,某地现有绿地4万公顷,由于人们环保意识不强,植被遭到严重破坏,经观察土地沙漠化速度为0.2万公顷/年,那么t年后该地所剩绿地面积s(万公顷)与时间t(年)之间的函数图像大致是()
通过这道题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一次函数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课堂教学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而且要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在潜移默化中熏陶学生的思想和品德,从而不断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为课堂提供一个良好的情绪背景。
三、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多媒体由于具有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技术,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的参与,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它的运用不但有利于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而且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更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盎然,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静止的问题动态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理性的传授和令人愉悦的陶冶融为一体,营造一种生动活泼、主动获取知识的氛围,使学生在和谐、生动、兴奋、气氛中学好数学。
如在学习《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一节的内容时,由于二次函数的图像是抛物线,以前每当在讲这一节时,学生很难理解“平滑”的意思,在具体画的时候,很难画好。现在我利用多媒体的多种表现手法,演示从孤立的点到连续的点,从静止到运动。从屏幕上看到自变量x连续变化时,函数值y的连续变化过程,从而得到完整的、精确的函数图像。既形象又直观,那是一支粉笔加上一块黑板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多媒体所展示的活泼生动的画面,富有童趣的图案、动画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从心理上消除学生听课所造成的疲劳和紧张感,使学生获得一种轻松、舒适、怡然的心情,从紧张的课堂气氛中解脱出来,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自由”地学习。由此看来,合理地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助于提高和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研究问题的欲望。这样教学,学生既可以创新性地学习新知识,培养创新学习的兴趣,又能在学习中认识并发掘自己的智慧和才能,亲身体验到再创造的乐趣。
四、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保持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新教材在每章节内容的编排上安排了“想一想”、“议一议”、“读一读”、“数学实验室”、“练一练”等栏目,其宗旨是设法使学生学有趣、学有法、学有得,同时对教师的教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我从兴趣入手,侧重于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培养良好阅读习惯
最近几年的中考中,经常出现阅读理解题,由于文字较多,学生读起来没有耐心,很难理解题目意思,为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意识地进行阅读训练。如教学“角的轴对称性”时,我先出示阅读题:前面我们学习了线段,知道线段是轴对称图形,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是它的对称轴;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是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那么角有没有类似的特性呢?等学生阅读完毕,我通过提问或评估的形式来检查阅读的效果,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找出问题,并不失时机地表扬在阅读中有进步的学生,使学生有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兴趣,养成阅读习惯。
2.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师是引导者、合作者、导演,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一步一步地引导他们积极地探讨数学知识,从问题的接受者转变为问题的提出者,进而解决问题。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意义更重要。”如:在教学《分式的性质》时,我首先给学生展示了分数的性质,通过类比,鼓励学生讨论交流并得出分式的性质,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讨论中得到训练。这样,一切都由学生自己动手完成,他们经历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印象深刻,记忆牢固。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能力
没有观察就没有发现,更不能有创造,敏锐的观察力是创造性思维的起步器。在课堂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首先,在观察之前,要给学生提出明确而又具体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其次,要在观察中及时指导。不仅指导学生选择适当的观察方法,而且指导学生及时地对观察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等;最后,要努力培养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通过观察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这样能使学生体会观察所带来的收获与兴奋,自觉养成观察的习惯,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和成就感,从而情趣大振,热情倍增。日积月累,观察能力就能得到提高。
4.培养及时小结习惯
很多学生课后往往急于完成老师布置的书面作业而忽视必要的巩固、记忆和复习,以致出现照例题模仿,套公式解题的现象,造成为交作业而做作业,起不到作业的练习巩固、深化理解知识的应有的作用。为此,在这个环节的学法上应指导学生每天先阅读教材,结合笔记记录的重点、难点,回顾课堂学习的知识和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公式、定理,然后独立完成作业,解题后再进行反思。学会总结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步骤。而学生总结与教师总结应该相结合,使学生的总结能力向更高层发展。
教学实践表明,只有正确的学法指导,再加上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教与学都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但只要有坚定的意志、努力的付出、正确思想和方法就一定有收获。对教师而言,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自己的探索中,在主动获取知识过程中体验知识的形成与应用,在获得知识体验的同时也得到情感上的愉悦体验,从而促进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各方面和谐发展,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保持学生的兴趣是责任和义务。
参考文献:
[1]孔企平,胡松林.新课程理念与中学数学课程改革[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南国农.信息技术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J].电化教育研究,2001,(8).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