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不在梅边在柳边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不在梅边在柳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意象是我国古代文学中具有独特审美意蕴的艺术范畴,汤显祖在《牡丹亭》中创造了大量的意象,其中以梅、柳意象较为突出。本文在对文本中梅、柳意象进行量化分析的基础上,深入论述这两者与剧中人物塑造的关系,从而探讨其独特的审美意蕴。

【关键词】《牡丹亭》;梅意象;柳意象

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中国古代文人在文学创作过程中尤其喜好并且擅长对意象的运用与阐释,从而使其作品呈现出独特的审美意蕴。《牡丹亭》是汤显祖最著名的剧作,作为古代爱情戏的精品,其中就创造了大量的意象。在这庞大的意象系列中,梅、柳意象在文中多次出现,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剧中人物形象,而且使作品呈现出独特的审美意蕴。

一、梅、柳意象量化分析

要深入分析梅、柳意象,首先就必须对文中涉及到的梅、柳意象进行基础性的量化分析。《牡丹亭》全剧共55出,涉及梅、柳意象的就高达30出。其中梅、柳或单独出现,或同时出现,对剧中人物塑造和剧情的发展产生重要的作用。以下是梅柳意象在文中的具体分布:

(注:表中所谓“无实义”是指这些意象与人物塑造或剧本结构关系不大,作用不明显,不在本文考察范围之列)

由上表可知,梅、柳意象在文中分布是极其广泛的,下面我们具体分析梅、柳在文中的重要作用。

二、梅、柳意象与人物塑造

梅柳意象在剧中多次出现,不仅与男女主人公的性格、出场密切相关,而且对主人公命运的变幻、剧作的结局起到暗示甚至推动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梅柳可分别视作男女主人公的化身。

作为“梅”之化身的杜丽娘,不仅极具梅之风韵,而且还有着梅之精神和梅之气节。“梅”以自然清香、气质高雅著称,从这点说,杜丽娘深得梅之风韵。文中虽不见其形貌的正面描写,但其美貌与高雅气质通过他人的描述体现得淋漓尽致。“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这是柳梦梅对其的赞美。如果说情人眼里出西施,柳生的话还不足为据的话,那么丽娘来到地狱,判官一眼看见她就暗自感叹:“这女鬼到有几分颜色!”接着唱到:“猛见了荡地惊天女俊才……。”“瞧了你润风风粉腮”、“笑微微美怀”,对丽娘极尽赞美。连小鬼都不顾天条忍不住劝说判爷“权收做个后房夫人。”由此,其风韵美貌可见一斑。丽娘不仅在外貌上体现了梅之风韵,而且在追求爱情的道路上,也深切的展现出梅之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坚贞气节。丽娘对情不依不舍、孜孜以求乃至为情而死,死后不满于以鬼魂的身份和情人幽会,与胡判官据理力争,使自己还魂。还魂后,又不屈不挠的与封建家长礼教和社会抗争,使自己的叛逆婚姻得到认可。在冥间,丽娘还曾以梅自比:“梅花呵,似俺杜丽娘半开而谢,好伤情也。”以上论述可见,视丽娘为梅的化身是一点也不为过的。

作为柳之化身的柳梦梅,他的性格和行为也将柳的特性展露无遗。“柳枝虽柔却韧的物理特性,使移至男主人公身上的柳意象,烘染了其风流潇洒与性情温柔体贴而刚韧的性格特点。他既有着对情的痴迷,又有着对封建礼教的抗争。如第二十八折《幽媾》中,柳梦梅面对杜丽娘的深夜来访,他不仅怜惜道:‘亏杀你走花阴不害些儿怕,点苍苔不溜些儿滑,背萱亲不受些儿吓,认书生不著些儿差。’显得知冷知热,体贴温存。” ①汤显祖不单刻画了柳梦梅的深情,还描写了他的勇敢与刚韧,对恶势力毫不示弱,他勇敢地冒着杀头的风险去劝说石道姑帮忙一道开棺掘墓;他风餐露宿,背着包袱携了雨伞去认亲,却被当作劫坟贼拿下拷打,面对强大的恶势力,他坚决抵抗。《圆驾》一出中,他历数杜宝的三大罪状,称之为“十地阎君”。对爱情十分珍惜与执着,对丽娘温柔体贴,对恶势力毫不示弱的抗争,极具“柳”之特性。

三、梅、柳意象的审美意蕴

梅、柳意象在剧中出现,使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蒙上了一层唯美的色彩,与二人离奇浪漫的爱情经历相得益彰。

首先,梅、柳作为春天的典型象征,触发了二人爱情的开始。杜丽娘因游园赏春而萌发春心,梦见书生手持柳枝而来,爱情开始觉醒,便开始了两人由生至死、由死到生、轰轰烈烈的爱情故事。此外,柳梦梅的出场也极具美感,这一特别的出场方式,似乎就预示了二人爱情的不同凡俗。“恰好花园内,折取垂柳半枝。姐姐,你既淹通书史,可作诗以赏此柳枝乎?”这一句开场白,充满了雅致。正是这一场梦,将“柳”这一意象附加在了柳梦梅身上,因为母亲的惊扰,未来得及细问姓名,醒后杜丽娘日夜的思念便将“柳”作为标志性的特点加之与柳梦梅身上。除了因这俊美书生姓柳而以柳枝为喻之外,是否还有其他的涵义呢?“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客舍青青柳色新”,“年年柳岸,灞桥伤别”,“此夜曲中闻折柳”,可见,“柳”也是多情之物,以柳枝为媒,作为有情人相思的起点,可谓是别出心裁,以之贯穿全剧,又能借柳原本的意蕴增强剧本的美感和厚度。另外,梅子也有传情的意义,“诊祟”中陈最良无意之中道破天机:“《诗》云:‘摽有梅,其实七兮’,又说:‘其实三兮。’三个打七个,是十个。此方单医男女过时思酸之病。”《摽有梅》本就是咏叹男女相思。

其次,梅、柳作为相思离别的象征预示了两人爱情的波澜曲折。古人早有“折荣寄远”的习惯,即折取植物的枝条寄给远方的恋人或家人,以传达自己的思念。其中梅、柳是常被折寄的植物。南朝经典民歌《西洲曲》云:“忆梅下西州,折梅寄江北”就是以折梅来抒发相思惦念之情。早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一句开始,柳就成为寄寓着离别意味的文学意象。②柳杜二人的爱情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历经波澜曲折。梦中的相见与现实的分离是两人爱情的主要内容,使两人饱尝相思离别之苦。

第三,梅柳作为复活的象征,预示着两人爱情的最终圆满。柳树生命力极强,早在《战国策·魏策》中,便有柳“横树之则生,倒树之则生,折而树之又生”的记载。通常意义上,折断的枝条应该已经死亡,而柳枝却可“倒栽”在泥土中复生,因此俗语云:“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梅花早在南北朝时期,便是阳和初起、万物复苏的代表③。梅柳作为复活意象不仅暗合了杜丽娘因爱而死、因情而生的复活历程,同时也预示着两人的爱情在历经了分分合合、外部封建势力的重重阻挠之后,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赢得爱情的圆满结局。

四、小结

梅、柳意象是《牡丹亭》中的重要意象,它们不仅与人物塑造密切相关,赋予了人物形象丰富的内涵,而且作为剧本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并促进了情节的发展。梅、柳以其自身丰厚的意蕴贯穿全剧,不仅赋予剧本美感与厚度,而且增强了柳杜二人爱情的浪漫主义色彩,使全剧呈现出独特的审美意蕴。

【参考文献】

①陈小凤,论戏曲意象的多重审美功能—以《牡丹亭》中“柳”意象为例,[J]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第4期.

②朱明明,论《牡丹亭》中梅、柳意象的多重内涵[J],中国古代文学研究,2010.10.

③朱明明,论《牡丹亭》中梅、柳意象的多重内涵[J],中国古代文学研究,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