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让阅读一路欢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让阅读一路欢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阅读是学生的一种个性化行为,教师应倡导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引导学生有效学习。

关键词: 阅读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有效学习

《基础教育改革纲要》强调:“改革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实施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能力”。我们要研究学生的需求,满足学生的需求,发展学生新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让学生真正从内心觉醒,从而规划自己的学习和人生,满怀信心地以成功者的身份步入社会大课堂。新课程要求教学视学生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如何让教学顺应新课标要求,促使学生有效学习呢?

一、培养学生独立阅读习惯

阅读是学生的一种个性化行为,注重个性化的阅读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从而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着力引导学生,进行以创造性阅读和探究性阅读为重点的阅读教学。因为学生不是一个单一的、静止不变的概念,而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概念。如在教学《祖父的园子》时,通过阅读课文、小组交流,孩子们一致认为作者萧红的童年生活是快乐的、自由的、充满稚气的。但是,有个孩子却把手举得高高的:老师,我认为童年生活不仅仅如此,有时还有伤心的,例如……没等举手的孩子说完,另一个孩子接着说:童年生活有时还有深刻的教训……此时,教室里沸腾了:一个个议论纷纷。我见时机已到,便趁热打铁:咱们也来说说难忘的童年吧。这样既实现了教学目标,训练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还拓展了主题。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势利导,这样才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奠定基础。

二、激发兴趣,快乐阅读

教育教学改革的目的,是要找到一套最适合于每一位学生的教育教学方法。我们不是要教学生背答案、记方法,而是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从而自己主动学习。那么,怎样才能打动学生的心灵,让他们主动地走进一篇篇优美课文呢?最重要的是了解学生的阅读兴趣,把握学生的审美心理,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习情感。教师应让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寻找与自己记忆中相似的信息,真正点燃他们的思维火花,达到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的目的。只有当学生的阅读意识被唤醒,他们才能主动地、有兴趣地去阅读,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在教学《杨氏之子》时,我以“你会说话吗?”“你能说好话吗?”导入课文,激起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带着疑惑走进《杨氏之子》。通过自读课文、相互探究,在学生“山穷水尽疑无路”时我适时点拨,使他们一下子明白了《杨氏之子》语言巧妙的地方。然后,我让他们用自己的话把《杨氏之子》改写成故事。他们一个个兴致勃勃,故事改写得生动有趣,虽是第一次接触文言文,但他们一点没感觉难学,这充分证明阅读不仅是个性化的,而且需要用兴趣去成就。

三、师生平等,合作交流

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最佳效果是实现创造性的阅读,必须创设民主的、平等的阅读氛围,教师应民主地对待学生,善于倾听,学会接纳学生。这样学生才敢于表达,学生的个性才能得以彰显,他们的个性思维才能得以发展,个性品质才能得到培养和提高。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少讲多读,把比较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读书,让学生主动通过自主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来感悟课文。教师要把自己看成是学生中的一员,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快乐,从而师生一起完成教学任务。

四、借助媒体,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是现代语文教育在培养全面发展型人才理论指导下创新的教学方法,强调以情动人,以美感人,充分发掘语文课的教育功能,使学生获得美的感受,培养其高尚的审美情操。教师可借助电化教学的视听设备。如在教学《开国大典》时,由于21世纪出生的孩子,对1949年10月1日人们喜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心情是难以体会的,因而我借助多媒体,让学生观看《开国大典》纪录片。学生乐开了,跟着片子中的人们一块儿乐:有欢呼的、有眼眶湿润的、有相互议论的……我让学生再读课文后回答:文中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为什么参加庆祝开国大典的群众那样兴奋?一石激起千层浪,一张张兴奋的脸,一个个争先恐后、渴求发表见解的学生,把手举得高高的。我让学生相互补充问题并讲明白,真正地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积极暗示,树立自信

前进总是在曲折中进行的,对于学生遇到的一些干扰因素,教师要让孩子保持健康的心理,不能对孩子指指点点,多给孩子悉心的、积极的暗示。对于孩子的丢三落四、粗心大意,不要常挂在嘴边:“你总是马大哈!”“你以后看仔细点吧!”这样一遍遍地数落孩子,其实是在强化他的不细心,孩子听多了,就认为自己反正这个样子,久而久之,丢三落四、粗心大意会越来越严重。如果我们换一种方式,在孩子偶尔没丢三落四时及时表扬他,强化他的细心,他会觉得原来我也能细心,从而向着细心的方向发展了,认真仔细的好习惯也就养成了。

只要我们遵循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就会一路欢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