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不可忽视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几对关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不可忽视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几对关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随着学校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要求我们数学教师不断清除陈旧的传统教育思想,树立现代教育理念,如何处理数学教学中教与学的关系、知识与能力的关系、结果与过程的关系、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中学数学教学 几对关系 学生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教育已经逐步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从传授知识为主变为培养能力为主;这种教育思想的转变向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我们数学教师不断清除陈旧的传统教育思想,树立现代教育思想,我想正确处理数学教学中的如下几对关系,已经成为每个数学教师无法回避的问题。

一、教与学的关系

教学过程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双边活动过程,是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发展认识能力的复杂过程,而不是简单地“教”与“学”的和。在这个过程中,只有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双方面的积极性,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但由于受旧的教育思想的束缚,不少数学教师仍然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对教材的教法上、只研究教师如何教,而很少去考虑学生应该如何学;教师讲学生听,习惯于满堂灌,注入式、以教师为中心的单一的教学活动方式一堂课下来,教师精疲力尽完成了“教”的任务。学生似乎也获得了一些感性认识,但由于没有把它深入理解和掌握,不多久便忘却了。这种只管教师教多少,不管学生学了多少的教法从根本上颠倒了教与学的关系。大家知道,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在重视教法的同时,更要重视学生的学法,不管教师讲了多少,要看学生学了多少,要从学生的学习效果去评判教法是否得当。

现代教育学告诉我们,教学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里的主导体现“教”与“导”,寓导于教,以导为教,核心是导。体现出教师的编导、引导和辅导作用。这里的主体体现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目的物,是学习的主人,体现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地位,把思维权交给学生,核心是主动学习而不是被动接受。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应该注重对教学活动的分析。引导学生主动去学习、思考和解决问题,把教学从教学生“学会数学”转到教学生“会学数学”“想学数学”上来。然而,在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同时,要防止只追求形式,不顾学生实际,不论教材内容的易难,一味让学生去自学的放鸭子式教学,要从实际出发,把教与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教师导之有方,学生学得有法。

二、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在高科技产业的今天,社会要求学校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能力,以适应面临的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然而在当今的教学中,不少数学教师常常单纯地着眼于增长学生知识,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持着知识多了能力就一定高的片面观点,事实上,知识是能力的基础,但不能代替能力,所以我们教师不仅给学生提供“黄金”,而重要的是给学生以“点金术”,不仅授人以“鱼”,更重要的是授人以“渔”。在重视知识的同时。必须更加重视能力的培养,树立“立足于知识教学,着眼于能力培养”的新观念。我认为,培养学生的能力应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首先培养学生以下四种能力:(1)自学能力,(2)运算能力,(3)推证能力,(4)抽象能力,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结果与过程的关系

人们对数学教学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是在“重知识、轻能力”的思想指导下,把数学教学理解为数学知识即数学活动结果的教学,另一种是在现代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把数学教学理解为数学活动的教学;前者着眼于活动的结果,后者着眼于活动的过程。当前数学教学中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还较为突出,忽视概念的形成过程,定理、公式的推导过程,解题思路的探索过程。主要表现在:(l)重结论应用,轻发生过程,学生常常机械地记忆大量的公式,定理、法则,忽视其产生推导过程。(2)重正确解法、轻分析过程;教师在课堂上总是有启必发,有发必对,缺乏必要的分析、探索。(3)重机械模仿、轻联系变化,采取题海战术,搞针对性训练,有的教师直接告诉学生,题怎么问就怎么设,怎么解,把学生的思维限制在极小的范围内;这种削弱思维活动的结果,不仅使教学质量下降。而且容易造成学生思维僵化,扼杀其创造性,直接影响学生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在重视结果的同时,更要重视导致结果的过程,树立“充分暴露思维过程”的新观点,当前在教学中应特别注重知识结构的建立、拓宽、发展过程,定理,法则的提出过程,解题思路的探索过程,解题方法的概括,发展过程,在过程中展开学生的思维并加以指导。

四、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

学习活动是一种复杂的活动,任何认识的形成不仅要靠由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多种智力因素的综合作用,还要有与之有关的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如理想、感情、兴趣、爱好等。在促进教学效果方面,智力因素固然起着重要的作用、但非智力因素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有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当前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智力因素而忽视非智力因素,导致学生两极分化,差生大量涌现,教学质量排徊不前。因此教师在认真备教材的同时,一定要备好学生,因人施教,要尽最大限度调动起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使学生喜欢教师进而喜欢教师所讲的课,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五、兴趣与质量的关系

有人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但无论采取什么教学方法进行教学都应遵循启发诱导原则,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生动活泼地进行学习。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在学习过程中,浓厚的兴趣能使大脑皮层及各种感觉器官处于最活跃的状态,于是能有效地诱发学习动机,自觉地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活动;浓厚的兴趣能激励学生积极探索,仔细观察、丰富想象和巩固记忆;浓厚的兴趣能够使学生在繁重的学习过程中抑制疲劳,产生愉快的情绪。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因素,也是教学成败的关键间题。

然而,要处理好这几种关系,关键在于教师,因为教师是以思想、知识教育学生,是以自己的丰富情感熏陶学生。所以教师必须具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必须具备高度的修养和真正的学识水平。只有这祥,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