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初中地理课堂问题有效性研究策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初中地理课堂问题有效性研究策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目前,地理课程改革到了关键时期。根据我县地理学科课程改革实际情况,县教研室决定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实施“问题导学法”,以改变传统的讲听式的教学方式,将课堂还给学生,提高课堂效率。“问题导学法”就是以问题为中心,以问题引导教学,以问题为纽带贯穿整个教学始终。教师以问题引导学生,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针对性地学习。实施“问题导学法”的关键是教师能够提出有价值、高质量的问题,但目前许多教师难以做好这一点。

一、课堂提问的原则

1.目的性原则。问题的设计要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落实,利于突出教学重点,利于突破教学难点。

2.科学性原则。问题的表述要符合逻辑和认知规律,条理清楚,主次分明、范围适中,用语规范、多用短句,简明易懂、概念明确。

3.启发性原则。所提出的问题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对比、归纳、综合等能力,有利于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4.趣味性原则。提出的问题要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处于积极、兴奋的学习状态。

5.针对性原则。所提问题难度适中,面向全体,兼顾两头,发言面要尽可能宽,要利于学生个性的发挥。容易的问题留给学习较差的学生;一般性问题先提问中等生,让较好的学生做补充;有难度的问题提问上等生。

6.顺序性原则。问题的设置要符合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近及远,由简到繁,由认知到理解,到分析与综合,再到创新思维。

7.时机性原则。问题的提出要把握时机,或在学生困惑之时,或在学生疑虑之间,或在学生厌倦的时候,或在学生莫衷一是之刻。

8.量力性原则。提出的问题要有质量,使学生“跳一跳能够够得着桃子”。过难,学生无从下手,没有意义;过简,不用动脑思索就答,没有价值。

9.亲和性原则。教师提问时态度要自然,要相信学生,给学生信心,引导学生积极动脑思考,鼓励学生敢于畅所欲言。

10.鼓励性原则。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要给予明确的肯定或否定。以激励性评价为主,但对错误的回答要给予纠正。

二、提问的技巧

1.发问。发问是教学提问的首要环节,如何发问最能体现出教师提问的艺术水平。

(1)发问时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随时都可以发问,但只有在最佳时机发问效果最好。当学生处于孔子所讲的“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状态的时候,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这时发问往往能取得良效。

(2)发问对象。教师向学生发问,要注意两点:一是面向全体,即面向全体学生提出问题。在一般情况下,可以先提问中等水平的学生,同时提醒全班学生尤其暗示学困生注意听,待中等生答个差不多时,再请优秀生补充。二是区别对待。针对学生个性特点、学习程度、知识基础、能力水平等的不同,教师发问时应心中有数,用不同的方式提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问题。

(3)发问顺序。教师发问,在内容的难度上,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但在形式上,教师的发问切忌按座次顺序点名提问。

(4)发问方式。发问应注意灵活多变,丰富多样。可以从解题入手,也可以从中间“开刀”,甚或从结尾开始,往前推进;可以口头形式,也可以书面形式;可以相对集中,也可有意分散;可让个别学生作答,也可让全班学生讨论。

2.待答。在课堂提问过程中,教师应该有两个最重要的停顿时间,即“第一等待时”与“第二等待时”。所谓“第一等待时”是指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要等待足够的时间,不能马上重复问题或指定别的学生来回答问题;“第二等待时”是指学生回答之后,教师也要等待足够的一段时间,才能评价学生的答案或提出另一个问题。因为学生可能要做详细说明,斟酌、补充或改变回答。上述“第一等待时”为学生提供了思考问题的时间;“第二等待时”使学生能完整地做出回答,而不致打断他们的思路。心理学家们经过对比实验,得出的结论是:给提问过程增加等待时间3秒或更多些,学生回答的时间长度和语句数量都有所增加;“我不知道”和回答不出的现象减少了;思辨性的思维事例增加了;提出了更多证据,在提出证据之后或之前都有推理性的叙述;成绩差的学生的回答也增加了。

3.助答。当学生回答问题不够准确、完整、流畅,甚至完全“卡壳”时,教师应耐心期待并积极设法促使转机,一般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以下措施:

(1)重复发问,声明题意。有时学生因没听清或没理解全部题意而答不出或答不好时,教师可应学生的要求重述发问语句,突出重点词语,以助学生深化理解,扫清意义障碍。

(2)分解难点,化难为易。有时学生对提问的难点吃不透、摸不准、答不了,说明问题难度可能大了些。教师可将难点分解成小的问题,降低难度,以助学生消除畏难情绪。

(3)适当提示,巧用点拨。有时学生的思路误入歧途或不得要领,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语言提示,指点迷津,以助学生的思路走出误区。

(4)补充修正,以求完整。有时学生对所要回答的问题准备不足,或因其他缘故回答不够完整、准确,或难以独立作答时,教师可视情况请其他同学补答、修正或替答,也可由教师本人做这些工作,以助学生答全、答完所提问题。

课堂提问结束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回答及时进行总结,一般应从掌握知识的广度、理解知识的深度、知识的巩固程度、错误的数量与性质、口头表达能力、是否有创造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