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影像见证时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影像见证时光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时光的长河中,我们每个人似乎都是随波逐流者,那么有无在这条长河岸边的垂钓者呢?有。比如,参与编年修史的人,都在这河中或多或少、或大或小地钓到了“鱼”。再比如,我们两位摄影师朋友赵哥(赵树强)和标子(刘锦标),他们参与了用照片记录北京的发展变化这一事业。本文挑选了他们拍摄和提供的五组同一拍摄位置、不同时期的照片,很多照片的时间跨度在50年以上。这五组照片来自两位摄影师的《回到原点》专题影展。他们以手中的老照片为基础,去年又回到当初的拍摄点重新拍摄,新老照片对比展出,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一次喝了点小酒后,哥儿俩和我聊起了他们摄影的往事,哥儿俩几十年如一日,一个在建筑设计研究院,一个在规划设计研究院,分别担任专职摄影师。当初,无论北京城哪儿有新上马的项目,他俩一个负责原貌留存拍摄,一个负责建筑的开工、竣工照。借助这份便利,集腋成裘地有了一大堆老照片。加上前辈们的老照片,共留下了几万张“宝贝”。这些照片不是一代人的成果,有几位一定要提到的老摄影工作者,他们是郑德红、陈肇宗、侯凯源和夏允恭。

标子道:“当年,咱一上班就配了辆‘凤头儿’车,车好再加年轻,哪知道累啊,跟着师傅从背机器、扛架子、扶梯子干起,白天拍,晚上加班钻暗房。”

想起老一辈职业摄影人,受技术条件和科技发展水平之限,凭经验一路走来也真是不易。现在,数码技术应用,再也不必黑灯瞎火地钻暗房了。

赵哥则另有一番感慨:“我们规划院摄影管两头儿,建之前、盖完后。有时项目地标上就是庄稼地菜园子,没啥可拍的。所以,现在再看,片子大多没啥意思。那是任务啊,没辙。北京那时候一出二环有什么呀?其实,那时候二环还没修通呢。”

“当初,拍摄时想到过片子还有历史价值吗?”我问时赵哥愕顿了一下。

“还真没想那么多,你干的就是这个活儿,拍完交差。那时候,北京的天际线很低,加上通透感也好,只要不是闹天儿,往西看得见山不说,还倍儿清楚。”赵哥说。

“是啊,现在想看天际线,至少得上到十几层楼高。”我附和着。

“哈哈!”大家一笑。

历史,并不总是那么跌宕起伏,每天的平铺直叙也是历史,至少,它是必不可少的素材,一旦积累到一定程度,这些素材的价值就会升华。其实,每个人都拥有在“岸边”钓到“鱼”的机会,尤其是摄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