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质“疑”问难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质“疑”问难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小学阶段,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和问题意识,允许并鼓励学生质“疑”问难。笔者认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疑”的作用,让其成为小学语文创新教学的推进剂。

一、创设情境、引发思维——激疑

创设情境,是指教师在学生课前准备的基础上简明揭示学习目标后在活动起始阶段创设的问题情境。其手段多种多样,如故事讲述、形象描绘、音响音乐、录音录像、幻灯投影、实物模型、表演操作等。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求知欲是对新异事物进行积极探索的一种心理倾向,是学生主动观察事物、反复思索问题的强大内动力。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当注意借助各种直观手段,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应的、富于情感性的教学环境和氛围,使学生产生主动探索的心向,从而达到学中有乐、学有所得。

笔者在教学《草原》时,课堂伊始先放一《草原》录像片段展示草原清晨风貌,让学生充分地感受美丽的景色,学生完全被那美丽的景色所吸引,陶醉于茫茫的内蒙古草原之中,接着提问:(1)录像中介绍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2)此时此刻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学生纷纷举手表达对草原的无比热爱、无比向往之情。这时,我又提问:你想知道草原的人民是怎样生活的吗?这节课我们一起到茫茫的草原上去看一看。学生的积极性一下被调动起来,带着炽热的追求和疑问进入探索新知识的海洋中。

二、自主探究、质疑问难——质疑

新课标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教学中,学生不应是被动接受知识,而应是操作过程中的参与者,是认知过程的探究者,教师要让学生会质疑、乐质疑,把质疑的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质疑,学会质疑的本领。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疑问才会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和有所创造。课堂上要创设条件,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质疑问难的机会,学生在精读课文时往往会对课文的语言表达或自己有独特见解的内容提出问题。如课文《背篼》中有这一句:“他背着满满的一背篼柴火,他背着五彩的晚霞归来了。”读完后,我让学生自己体会这一句子的含义,不一会儿学生纷纷举手发问:老师,我觉得这个句子有毛病,晚霞怎么能背呢?这时,我充分肯定这一学生积极动脑、富有创新求异的精神。同时又提问:“他背的真是晚霞吗?谁能帮他解决这一问题呢?”并将此问题设置悬念,留给学生作为思考作业。这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三、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解疑

解疑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活动中主动探索分析理解知识、发现知识、归纳总结知识规律、解决疑难问题的过程。学生大脑中有了问题后,如何解决,采取怎样的途径,运用什么样的方法、手段,结果又是怎样等这些都必须要求学生联系已有的经验,根据教学目标,通过小组讨论或全班交流的形式进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如在教学《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一文时,我先让学生课前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大量有关黄河方面的资料,让学生在丰富背景资料中去多方位自主地感受体验,并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和查找的资料可能提出以下问题:

1.黄河发源地在哪里?它流经哪几个省?

2.为什么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3.为什么说黄河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

4.黄河由中华民族的摇篮变成祸河的原因是什么?

5.我们应如何治理黄河?

……

教师在课堂上又引导学生就感兴趣的问题自由组合分成小组讨论,进行探究学习,学生兴趣很大,最后又让他们将探究的结果进行交流。通过小组合作,集思广益,大胆尝试,能扩展学生的思维,又能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主动探求知识的机会。

四、引导想象、激励创新——再疑

想象是人脑在已有的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加工、改造而产生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创造想象的起点是从问题开始的。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学生对文章字、词、句、段的质疑,同时要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让创新插上飞翔的翅膀。

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学生只有在自主探究、自主质疑的过程中,才能使自己的思维触角与丰富的事物产生碰撞,才能在知识的蓝天上自由翱翔。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丹阳学校小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