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马季姜昆师徒情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马季姜昆师徒情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06年12月20日上午10时25分,我国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72岁的马季先生因心脏病突发去世。

11时40分,马季的遗体被送到中日友好医院太平间,马季的高徒、相声表演艺术家姜昆亲自抬着担架走下救护车。作为马季钟爱的大弟子,姜昆深情地说:“对于中国相声界,失去了一位大师;对于我自己,失去了最尊敬的恩师和好友。没有马季老师的培养,就没有我姜昆的今天……”说着,他已是泪如雨下!

伯乐慧眼识英才,马季北大荒发现“千里马”

1950年11月19日,姜昆出生在北京一个普通的家庭,父母是小学教师。小时候,姜昆就特别喜欢文艺。1968年,他来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一次偶然的机会,使他与相声结下了不解之缘。

“中央广播文工团的相声演员到咱们兵团慰问演出来了。”听到这个消息后,姜昆立刻和几位宣传队员坐上火车,赶往位于佳木斯的兵团俱乐部。舞台上,郝爱民和李文华正在说相声,两人诙谐幽默的表演,使观众笑疼了肚子,笑出了眼泪。姜昆也在笑,更使他感叹的是:相声竟有如此大的艺术魅力。姜昆一下子喜欢上了相声,并且渐渐展露出他相声表演艺术的天赋。

回到驻地后,激情难抑的姜昆就和出身相声世家的战友师胜杰一起创作表演相声。《赫哲新花》、《林海红鹰》就是他俩最初的创作成果。1975年,姜昆作为兵团代表队的副队长,带着新创作的相声《大钢连长》,参加了黑龙江省曲艺调演并获奖。1976年,这个节目又被推荐参加全国曲艺调演。

26岁的姜昆并没有意识到,这次调演竟改变了他的一生。看了姜昆的表演,作为评委的马季,以独具的慧眼相中了这棵苗子。他要把姜昆调到北京来。

1976年岁末一个寒冷的夜晚,11点多钟,姜昆正在房间里和几个战友说笑着。忽然,一位民警进来说:“谁是姜昆?跟我走一趟。”姜昆一下子愣住了,虽说心里坦然,但他仍有点忐忑不安。

“找我什么事?”姜昆忍不住问。“有人想见你。”民警回答。“谁呀?”姜昆白白眼,看看他。“到了你就知道了。”民警故作神秘。

一辆三轮摩托车开得飞快,不一会儿,车在一座小楼前停下。一开门,姜昆惊呆了:面前的人竟然是他最崇拜的偶像――著名相声演员马季和唐杰忠!

原来,马季和唐杰忠去大庆演出,路过北大荒时,想到姜昆是个说相声的“苗子”,就想见上一面。

马季马上热情地招呼姜昆坐下。见到两位大师如此和蔼、亲切,姜昆诚惶诚恐的心稍微平静了些。“你愿意当演员吗?”“愿意!”“你愿意从事相声事业吗?”“愿意!”“你愿意到我们团来吗?”“愿意!”姜昆一连说了几个愿意,把二位都逗乐了。

但是,兵团领导不同意放走姜昆。爱才的马季不顾在大庆演出的疲劳,星夜驱车赶往了佳木斯,为兵团一场接一场的演出。每场结束之后,马季都会向兵团领导提一次调姜昆的事……

为了姜昆,马季和唐杰忠的嗓子在兵团都演“横”了!终于,兵团领导感动地说:“我们放人!”领导拍着姜昆的肩膀说:“小子,你遇上伯乐了,可不能让马老师失望。”听着马季沙哑的嗓音,姜昆感动得热泪盈眶,暗下决心:今后一定要好好干!

1976 年年底,在姜昆差一个月满26周岁那天,马季把姜昆带到中央广播文工团,收在了自己的门下。就这样,姜昆成了马季的第一个弟子。

严师慈父般授艺,师徒情谊浓醇如酒

刚进团,姜昆想干好,可心里总是惴惴不安。他想,说相声“长相”很要紧,于是他对着镜子给自己“相面”:自己的眉毛八字朝下,帅怕是不可能了。马老师胖,圆圆乎乎,眯着笑眼,占一“坏”,“坏”得可爱。他对着自己毫无特点的脸思忖:要是胖起来像老师,或许还行!?

马季看出了姜昆的心思,他对姜昆说:“相声演员的艺术生命是靠创作保持的,只要有好的相声段子,你就能在舞台上赢得观众;反之,连台都登不上。”一席话,让姜昆茅塞顿开,他放弃了自己的“增肥”计划。

姜昆进入文工团的第一项任务就是随侯宝林、郭全宝、马季等著名演员去东北兵团慰问演出。能近距离地看大师们的表演,姜昆乐坏了。坐在台口,今天看这边,明天看那边,爱笑的姜昆笑得差点从椅子上掉下来。

两天后,马季找姜昆谈话了:“这两天有没有收获?有没有想过表演当中的蹊跷?”这一问把姜昆问愣住了。原来,姜昆只顾着笑了,什么都没有注意到。“姜昆,现在你不是观众,而是专业的相声演员了,你没有权利光顾着笑!”马季一脸的严肃。

姜昆的脸一下子羞得通红,从那以后,他冷静多了,再坐在台口看节目,仔细地品嚼着演员们的每一句台词,注视着他们的一招一式……

而马季把姜昆当作是一块未雕琢的宝石,精心加以培养。回到北京,马季不仅要求姜昆学说相声,而且要他学写相声:“一个相声演员能自己写相声,就像一个战士自己能造子弹一样,除非他牺牲,否则,他将能永远战斗!”

“”粉碎了!锣鼓、队伍、笑脸、欢歌,人们的感情像涌出闸门的水,一下子奔泻出来。马季一下子写出了《白骨精现形记》、《舞台风雷》等一些脍炙人口的相声。姜昆又一次感受到了相声艺术的魅力,他激动地趴在办公桌上写了起来。稿纸一张又一张,可是写的不是像《白骨精现形记》,便是与《舞台风雷》雷同。

一连憋了一个多星期,姜昆也没有写出可用的作品,他开始怀疑自己不是一个写相声的料。

1977 年元旦,姜昆结婚了,爱人李静民是文工团员、当年兵团的战友。一月中旬,马季对姜昆说:“我准备去湖南深入生活,你跟我一起去吧,你应该从生活中去找相声。”

姜昆告别了新婚的爱妻,来到了湖南省一个农业先进县――桃源县。在桃源县,马季带着姜昆,不仅到化肥厂参加劳动,还到水利工地、“三八采石组”和女青年们开座谈会。

在这里,姜昆找到了创作相声的素材和主题。他以“采石组”的女指导员三推婚期的事迹为素材,开始编写相声《迎春花开》。马季听了姜昆的构思,看了稿子,说:“这么写,路子就算对了。我再给你改改。”两个晚上之后,姜昆拿到老师修改后的稿子,主题升华了,高潮也出来了。姜昆感到获益匪浅。马季看到徒弟出了作品,兴奋地说:“我写出了《新桃花源记》,你写出了《迎春花开》,咱们丰收了!”

本子写完,还要把它排出来,立在舞台上。两个相声,马季和姜昆互为捧逗,在县里面演出了。演出结束,姜昆扶着老师走下舞台。观众掌声如潮,既为他们的精彩表演,更为他们之间浓浓的师徒情谊感动。

初战告捷,姜昆信心大增。他对马季说:“我要自己写第二个作品!”“好!”这个字儿,马季一连重复了好几遍。接着,姜昆写出了《红色园丁》。马季看了后,建议给脚本做大手术,并提出了自己的意见。第二天,姜昆将改过的《红色园丁》读给马季听,他点头了。

当姜昆和赵炎合说的《红色园丁》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后,一夜之间家喻户晓。很快各种赞美之词接踵而来,年轻的姜昆有些飘飘然了。马季把这一切看在眼里,当即提醒道:“播出去,就再写新的!老得不断地写,这就是电台工作的特性儿。”姜昆问:“那什么时候是头呀?”他回答:“反正我在电台干了二十多年了,还没看见‘头’的一丝影儿呢!”

在马季的精心调教下,刻苦、努力的姜昆很快上路了。《喜事》、《科学院的春天》、《爱的挫折》、《如此照相》等佳作,相继问世。姜昆迅速在全国走红。

一次,姜昆和几个朋友在马季家聊天,一个非常好动的青年去厨房烧开水。一进厨房,就听“哐”的一声,像是踢翻了什么东西。声音刚落,马季随即问道:“逮水逮着了没有?”在座的几位一听,“扑哧”一下全乐了。绝了!一声响,一声问,活活地刻画出这个愣小伙子的性格。

姜昆当即向老师讨教道:“您怎么想到问他逮着了没有?”马季笑着告诉姜昆:“这是思维的跳跃,大幅度的跳跃。这个跳跃既在事物的逻辑之外,又在我们对这个人物行动举止了解的逻辑之中,所以人们要笑。”

姜昆顿时领悟到,写相声光凭搜集与编造笑料是不行的,必须要有理论,要摸规律,要学会应用。马老师的相声“包袱”足,是和他摸规律、勤钻、多思、常练分不开的。所以,他对“包袱”的组织和运用上能够得心应手。

1980年的一天,马季对姜昆说:“以后下去采风,不要跟着我了。”开始,姜昆还在心里犯嘀咕,以为老师不愿带他了。赌气的姜昆自己先后到哈尔滨、青岛、江苏、河南等地深入生活。每到一地,姜昆开座谈会,广交朋友,汇报演出,征求意见,写了改,改了再改,反复推敲,直至满意为止。

当他回到北京,把作品读给老师听时,马季非常高兴地说:“行,你写出了自己的风格!”那一刻,姜昆明白了,老师之所以如此要求他,是为了锻炼他!为教他怎样往前走,老师是用心良苦的。

那一年,在马季的指导下,姜昆写出了《我与乘客》、《北海游》、《处长讲课》等作品。

1996 年,山东电视台为姜昆拍专集,记者采访马季,问他对姜昆的看法。马季说:“姜昆有灵气,能举一反三,我平常点他一下,他准改,不但这儿改,以后在别的段子里他也改。我不说他记性好,我说他灵,他能吃透。”姜昆听着老师的话,眼里涌满了泪水,他知道,自己所谓的“灵气”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马季老师为自己付出了太多的心血。

马季和姜昆,不仅合力打造了中国相声的辉煌时代,他们水融的师徒情,更是相声界的一个佳话!

告别会上泪花流,托举起弟子燃尽了自己

随着参加大型演出的增多和在电视荧屏的亮相,姜昆已是中国相声界的中流砥柱。但是无论多忙,他也要抽出时间打电话或者直接去老师家请教,补充新的知识,不断地充实自己。

虽然名气大了,但姜昆没有一点儿浮躁,对老师毕恭毕敬,每次拿到好的段子,他都登门说给老师听,请他指点。而马季不论身体怎么样,从不推托,细心地点拨,直到满意为止。

老师的栽培之恩,30年来姜昆一直铭记在心。每年春节,他都提出要去给老师拜年,都被马季拒绝了。马季说:“拜年就不用了,初一到十五是演出的最佳时机,只要你能在舞台上给观众献上自己精彩的相声,我比什么都高兴。”

一年年过去了,一直没有送给老师一个像样的礼物,姜昆心里不免有些遗憾。机会终于来了。2006年是狗年,老师的生肖属狗,老师平常也喜欢狗,家里养了京巴和黑贝。当姜昆得知中国集邮总公司出品的有2006枚世界各国狗的纪念章和狗的纪念邮票的邮册时,他当即托人买了下来。当香港凤凰卫视《鲁豫有约》请姜昆与马季到节目现场做节目时,姜昆便当着亿万观众的面,把它送给了恩师。

2006年的岁尾,新的一年即将来临。人们屈指计算着日子,心急的人已将年历翻到2007年。姜昆打算2007年的春节去陪陪恩师,谁知这个愿望却再也没法实现了;2006年12月20日上午10点25分,72岁的马季因心脏病突发,不幸去世。

在得知消息后,姜昆泪如泉涌,一度痛哭失声。他于第一时间赶到了北京市昌平区中医医院天通苑分院。11时40分,马季的遗体被送到中日友好医院太平间,姜昆亲自抬着担架走下救护车。姜昆亲手为老师书写并赶往荣宝斋裱制了挽联:“青山永志马季恩师一生说唱创新为百姓,高风已留树槐先生万代相声笑洒人间。”他还专程到花店订了60盆鲜花摆放在老师的灵堂前。他以此向恩师表达他无比的感激和无尽的怀念。

12月23日中午,为马季守灵多日的弟子们又跪拜恩师。现场顿时哭声一片。姜昆流着泪说:“老师请放心, 我们弟子一定继承好您的遗志, 把您钟爱的事业继承下去。 老师您一路走好。”

12月24日上午,马季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第一告别室举行,来自全国的上万名群众自发前来参加吊唁活动。悼念活动结束后,姜昆带领马季的众弟子一起来到告别厅前门,向前来悼念的群众表示感谢。

一大批相声爱好者围了上去,“姜昆,马先生走了,你可要举大旗啊……”姜昆坚定地说:“我们一定会继承老师遗志的,我们一定会把相声发扬光大。相声一定能够继续走下去,谢谢所有人的支持,谢谢你们。”

(责编/俞媛媛)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