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透析“冲突事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透析“冲突事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贝尔和格里布里特(B.Bell&J.Gillbrert)对教师专业发展中提出了三种可能遇到的情景:确认与渴望变革、重新建构、获得能力。反思自我专业发展情况:我认为本人正处于从重新建构到获得能力过渡的阶段,是一位成熟型的教师。作为一名有经验的教师,可能解决一件事、一个冲突并不难,丰富的经验就如同一颗颗闪亮的珍珠照亮心间,但要想提升问题解决策略的有效性必须要学会寻找到一根合适的“线”,将这些散落的珍珠连成串。这根“线”是什么?就是实现从“寻求好的方法”到“形成问题解决策略”的转变。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遇到的问题有许多,这里我想选择并运用观察法、调查法、案例研究法对典型问题“冲突事件”解决策略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观察、分析、解决――运用问题解决策略的三部曲

“问题解决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心理学、教育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提升问题解决策略的有效性是以能否有效解决冲突、实现教学目标和保持学习者的积极性为主要特征的,体现了不同类型教师专业水平。

案例一:“车祸”(解决幼儿同伴冲突的有效策略)

观察描述:

角色游戏开始了,天天今天做出租车司机,他开心地开着小车来来往往。突然,阳阳飞快地冲了过来,把他狠狠地撞了一下。天天摔倒在地上,大声地哭了起来。我正要提醒阳阳,但看见阳阳一副闯祸后非常紧张而后悔的表情,我一下子转变了想法,为什么不换一种方法帮助孩子真正认识自己的行为带来的严重后果并在以后的活动中避免出现同样的行为呢?于是,我装做不知道刚才发生的事情,并问他们:“怎么了?”天天边哭边说:“阳阳刚才跑得很快,把我撞倒了。”“什么,是出车祸了呀!那可不得了,你一定受伤了,很痛吧?万一有什么问题可不得了。赶快送到医院里去检查一下。阳阳还不快来帮忙呀。”我表现出了一副非常紧张的样子。“医生,快给他检查一下,他刚才出车祸了,阳阳跑得太快把天天的车给撞了。”于是,晨晨医生就让天天躺在床上给他像模像样地检查了起来,并不停地责怪阳阳:“你呀,过马路时怎么跑得那么快呀,被车撞到多危险呀,天天你也是的,为什么把车开得那么快?看发生车祸了吧!”说着给阳阳包扎起来。天天紧接着说:“我下次一定慢慢开。”

分析问题:

在平时的自由活动和游戏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事情。对于这样的突发事件,简单说教并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而这一次我尝试以游戏的形式来处理,使孩子们始终处于游戏的情节中,并在游戏中借晨晨医生的口“教育”了阳阳和天天,这样使他们真正意识到由于自己的鲁莽行为给同伴带来了痛苦,而且也使其忘记了刚才发生的不愉快,同时,也丰富了游戏情节。

解决问题: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避免单一呆板的言语说教。将孩子经常出现的问题融入到角色游戏活动中进行教育,教师应用“灵活的游戏矫正”代替“枯燥的说教”。

案例二:“这不是玩!”(解决师生冲突的有效策略)

观察描述:

近段时间,我发现在美工区活动的孩子常常玩切橡皮泥的游戏,一盒原本五颜六色的橡皮泥很快就被玩成黑乎乎的。我曾及时提醒、引导孩子们可以用橡皮泥来做蔬菜、水果、玩具等,可孩子们依旧对切橡皮泥情有独钟。后来,我还特意用橡皮泥制作了沙发、椅子等作品,并投放了牙签、果壳、毛线、纸盒等辅助材料,想引导孩子,可收效甚微。于是,我决定重点指导孩子的美工区活动。我回应孩子们说:“娃娃家需要一些家具,你们愿意帮帮他们吗?”“愿意。”接着,我就和孩子们一起为娃娃家制作了小沙发、小椅子、小桌子等。过了一会儿,乐乐问我:“老师什么时候让我们玩呀?”“我们这不是在玩吗?”“这不是玩儿,这是在做东西,我们想切橡皮泥玩。”童童说。

分析问题:

在该事件中我发起了三次积极的指导行为,但是出现了消极的互动结果。

1.为什么幼儿认为老师提出的“为娃娃家做家具”是“做东西”而不是“玩”?

皮亚杰认为:“对于游戏中的儿童来说,游戏本身就是一个最终的产物。”杜威也提出:“游戏的基本属性是:活动即目的。”“切橡皮泥”对于幼儿来说是主动自愿、自发、愉快的游戏活动,但老师将橡皮泥制作赋予了成人的目的――“为娃娃家做家具”。这一要求让游戏变成了工作,具有了功利性、未知性,因此幼儿觉得是在完成任务而不是玩。

2.我进行了三次自认为是逐层深入的指导,但为什么收效甚微呢?

幼儿的兴趣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幼儿的学习需要、发展需要。我努力地运用各种方法将幼儿“切橡皮泥”的兴趣转到“用橡皮泥制作其它作品”上,这说明我缺乏对幼儿兴趣的关注,所以产生了低敏感性的反馈行为,最终造成了师幼在游戏主题上难以共鸣。

解决问题:

游戏活动应该让儿童主动控制活动过程、自主决定活动的方式方法,教师的指导应基于幼儿的兴趣,要善于把幼儿的兴趣点转化为教育点。游戏中只有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愿望与想法来使用游戏材料,才能使活动的方式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才有可能使幼儿产生真实的兴趣和自主感体验。

从以上两个案例可以看出,“观察――分析――解决”是问题解决策略的一般方式和基本步骤。观察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教师只有通过细致的观察,才可以发现幼儿的兴趣、需要及互动过程中的矛盾冲突;分析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条件,客观、全面的、深入的分析是确立问题解决策略的前提;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否有效取决于能否透析冲突、适宜引导。

二、透析冲突、适宜引导――提升问题解决策略有效性的核心

中班幼儿身心发展处于快速发展、转变时期,活动水平明显提高,活泼好动、能积极动用感官探索,有意行为开始发展,行动范围、幅度等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规则意识只是刚开始萌芽,是非观念较模糊,自我控制、自我认知能力发展还不够完善。因此中班幼儿同伴冲突事件开始多发。我四天内轮流跟踪观察、记录了四个中班幼儿发生的冲突事件,并特别选择了冲突事件多发的游戏、体锻、生活三个环节进行观察,试图了解幼儿在冲突中的真正需要,从而给予适宜的支持和引导。本人检索了2010~2012年期间关于幼儿冲突事件的相关资料,并根据自己的研究需要设计了调查表,结果如下:

幼儿在一日活动中的冲突事件调查统计表

根据上表,游戏环节发生的冲突事件最多,其次是体锻、生活环节;在冲突事件的类型上,“资源占有引发的冲突事件”最多,其次是“身体动作引发的冲突事件”、“意见分歧引发的冲突事件”、“语言引发的冲突事件”。皮亚杰认为自我中心是前运算阶段儿童发展的突出特点,不太会从他人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因此当物品的数量少于人数时,以“抢占”现象为主要特征的“资源占有冲突事件”就会多发。因此要想减少冲突事件的发生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控制好“数量”与“密度”,即班级中玩具物品的数量要足够丰富、充足,游戏空间摆放、场地安排降低密度,要进行合理布局,活动内容多样化,材料丰富、有层次性。

其次,要处理好“自由”与“规则”的关系,要尊重幼儿活动、选择的自由,同时也要重视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借助一定的图标、公约等提示、协助幼儿自觉遵守规则、减少或自行解决彼此之间的矛盾冲突。

最后,要做到适时、适度。对于四个中班教师的介入、指导及效果我也进行了观察统计,参考相关研究成果,我将幼儿反应根据性质分成三个类型:正向反应(协商、谦让)、中性反应(猜拳)、负向反应(被迫接受、攻击他人、控制等)。通过观察发现:当教师运用“引导处理”的方式,幼儿运用正向反应解决冲突的比例最高,占总量的67.1%,中性反应为30.1%,而负向反应仅占2.7%;但当教师采用“鼓励告状”、“知道,不处理”的方式时,幼儿出现的负向反应分别为88.5%和58.4%。

由此可见,教师处理冲突事件的态度、方法影响幼儿对待冲突事件的策略选择,教师要有透析冲突事件的意识及能力,并给予适宜的引导。《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幼儿发展知识”领域中第23条提出“了解幼儿在发展水平、速度与优势领域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掌握对应的策略与方法”。因此在复杂的情景中学会“透视、分析”,给予适宜地“引、导”是非常必要的。常用的策略有:

第一,日常生活中,可以借用图示、公约,运用讨论、榜样示范、游戏介入等建立宽松和谐的班级文化氛围,引导幼儿学会使用正向的策略自己解决同伴间的冲突,逐步养成规则意识。

第二,冲突发生时,要引导幼儿找出合理的冲突解决方案。首先要善于观察、分析冲突事件的起因,如“车祸”中撞人事件是在游戏情景中发生的身体动作引发的冲突;其次要使用适宜的应对策略,如案例“车祸”中老师以游戏角色的身份介入游戏,引导幼儿用游戏的方式自然地解决了矛盾冲突。

第三,加强家园合作,引导家长学习运用适宜的策略处理亲子中的冲突。据研究显示:幼儿在亲子中以何种方式化解冲突会迁移运用到同伴中间;成人在干预幼儿同伴冲突时所采用的方式、方法会影响到幼儿的策略采择。因此引导家长使用正向策略解决冲突能给幼儿提供榜样示范的作用。

三、正视冲突,抓住契机――提升问题解决策略有效性的基本途径

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处都存在着冲突,这些冲突既是问题的存在,同时又是教育的契机。找出问题的关键,总结问题的规律是问题解决的基本策略,具体方式有:

首先,要实现捕捉信息敏感性由低到高的提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所以耐心倾听并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想法,设身处地地理解幼儿的感受,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这样才能敏感地捕捉他们的兴趣、需要。比如教师没有捕捉到幼儿“切橡皮泥”的真实兴趣,就造成了引导的低效。

其次,要学会经验由点到面的扩散。

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经验是零散的、具体的,所以我们要学会提升和迁移。比如通过“角色游戏中的小车祸”中“游戏介入”的方式解决冲突,也让我们明白了如果教师能够进入到幼儿游戏的角色冲突、经验冲突中,就能发现问题产生的真正原因,寻求更适宜的解决策略。

再次,要尝试观察分析从表面到本质的转变。

在观察幼儿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关注幼儿的行为表现、语言表达,往往会忽略幼儿的内在情感,因此我们要能从语言、情绪、动作等综合方面进行观察,就能得到更加全面、客观、深入的信息。因此我们要积极寻找问题解决的真正规律,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率。

最后,要实现问题解决由静态到动态的转变。

也就是说我们既要关注当前问题的解决,同时更要关注问题解决的后继效应,即对幼儿成长的后继影响。有些问题的解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长期的、不断的关注,我们一定要用发展的眼光、在动态的情景中进行灵活地引导,提升问题解决策略的有效性。

总之,作为一名成熟型的教师,要用客观的、平静的心态看待冲突事件,冲突事件是问题,更是教育的契机。运用适宜的策略处理冲突事件能够更好地促进幼儿认知水平的提高,加快去自我中心化的进程,形成自我概念,提高幼儿问题解决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因此,我们要运用教育机智,适时地进行情绪教育及独立解决冲突的能力培养,让我们在冲突中加深了解、增进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