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香港李氏的“家族宪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香港李氏的“家族宪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把“家族企业”当作“家族”的全部,是最危险的选择。

家族如何传承并非一个新鲜话题。事实上,民营企业第一代向第二代的交接从20世纪末就开始展开,当下正是交接的高峰期,相关命题的讨论一直层出不穷。但大多数讨论其实都是站在企业管理角度,讨论的是一个企业如何永续发展,而并非讨论一个家族如何顺利传承。

华人世界可供参考的长寿财富家族并不多,李锦记家族无疑是最具参考价值的一个。这个长达近120年历史的家族,和港台的大多数财富家族不同,李锦记家族从来都未曾有过李嘉诚、包玉刚那样横空出世、大兴家业的强人,而是每一代人都秉承同一个理念,让家族在代代传承中不断壮大。

“许多家族关注公司的延续,我们则更多关注如何让家族延续”,李锦记家族第四代掌门人李惠森如是说。如果仅有“家族企业”,一个家族很难奢谈“传承”。明确区分“家族企业”与“家族事业”在概念、管理、策略上的差别,正是这个长寿家族繁衍至今的秘诀。

企业不过是家族的一部分

一个家族的财富主要由人力资本和智力资本,以及居于第二位的资本构成。大多数无法延续的家族正是过于强调后者――即家族企业本身的价值,而忽略了家族的核心(人力、智力)造成的。

李锦记家族的繁衍也并非一帆风顺。

李锦记创始人李锦裳原籍广东新会七堡涌沥村,因避乱迁居珠海南水镇,开了一家小茶寮。为谋生计,李锦裳的茶寮出售蚝豉。一次,李锦裳与往日一样生火煮蚝时,由于抽身去做其它事而忘了留在锅里的蚝汤。直到厨房中传来一股浓烈香味,他才惊觉。他冲进厨房,揭开锅盖一看,呈现在他眼前的竟是厚厚的一层浓汁,鲜美无比。后来广受华人喜爱的蚝油就这样因缘际会地诞生了,1888年,“李锦记”正式成立。

1902年,李锦记因火灾搬迁到澳门。随后李锦记做虾酱也大获成功,还顺利进军美国,生意日益红火,订单量节节攀升。所以,1932年李氏把公司迁到了香港以谋求更大的发展,开始用心打磨他们的品牌形象和市场策略。

随着经营的发展,李锦裳已经把李锦记做得有声有色,他认为到了让三个儿子(李兆荣、李兆登、李兆南)接手的时候。但这时,家族成员之间对企业扩展的看法产生了分歧,李兆荣、李兆登一系认为企业已经发展得相当良好,不应该再冒风险进行扩张。而长孙李文达则对公司未来的发展信心十足。在双方意见无法调和的情况下,他的父亲李兆南决定买下其他成员的所有股份,为此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兄弟不和对李兆南造成了冲击,李文达44岁时他便退居幕后,让儿子接手管理公司。

在李文达手中,企业获得了长足发展,李锦记海外市场的标志――熊猫,便是李文达乘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国赠送美国熊猫的机会推出的。但上一代的风波再次在李锦记重演。李兆南共有八个子女,六个女儿无意于事业,长子李文达继承了家业,而另一个儿子则从事金融服务的工作。李兆南退休后,李文达很快就给了弟弟相当可观的公司股份,并且委以重任,希望他能够和自己同心协力打理蒸蒸日上的公司。但是到了1986年,他们则面临着又一场分裂,一个亟亟于创新,一个满足于现状,几乎和他们的父辈如出一辙。

冲突逐渐升级,对峙旷日持久,直至诉诸法律才得以解决。虽然以李文达最终获得公司的所有权。但是代价也极其惨重,资金捉襟见肘,亲人之间的关系剑拔弩张。

第四代成员李惠森:

我们发现中国的家族企业很少讲家族,而且其中的利益分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很复杂,个人化的东西太多。我们家族经历过很多事,第二第三代都在这上面出现过问题,所以这促使我们去考虑未来的家族关系。

现在很多中国的家族企业现在想的是怎样做到企业延续,我们则倒过来,在考虑怎么做到家族延续。这未必是在商业上的,企业不过是家族的一部分而已。所以我们有家族委员会,有业务集团,有家族基金、家族办公室、家族的投资公司和培训中心。我们认为,未来不是所有的家族成员一定要去做家族的公司业务。现在很多家族企业中的成员认为,如果你不是在家族企业里做事,那你被隔离在家族体系外。我们已经有了第五代,共14人,从3岁到23岁,每个都有不同的兴趣,比如有人对慈善活动特别有兴趣,就可以去做家族基金,这样就可以帮助家族延续。

家族委员会核心成员由我们五个兄弟姐妹和父母组成。家族委员会每三个月开四天会,一年有16天。董事会主席一定是家族成员,CEO则未必。2003年,百年来首位非家族成员的CEO已经在酱料集团出现。我们家族委员会每两年会召开一次会,来选定酱料集团和保健品集团的主席。此外,家族基金现在由我的姐姐负责,家族办公室、家族投资公司、家族培训中心分别由我的两个哥哥来负责。

家庭比个人更重要

一个家族发展的核心,是要在整个家族长期保持财富的总体追求中,增进每个家庭成员自己的幸福。而这种发展规划,20年是短期,50年是中期,100年才是一个家族应该站的立场。

到1980年,李锦记已近百年历史,家族生意蒸蒸日上,李文达希望自己的儿子回归家族事业。他把更多希望放在第四代身上。所以,当大儿子李惠民从加州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的时候,李文达给他寄去了返回香港的机票。本想留美找工作的李惠民虽然有点意外,但他还是回到了香港,尽管当时从没想过要在家族企业里工作。

当时,随着华人大量移居海外,全球各地都开始为中式料理的美味所倾倒,如果能在亚洲风味上大力拓展,一定潜力无限,李文达正是看到这点才急召儿子回来帮忙。而这时,李锦记仅有25位员工。但李锦记从李兆南经营开始,就以推广中式佐料为己任,致力于做到“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李锦记。”

李惠民回到李锦记时,全公司只有他一个大学毕业生。他渐渐看出了李锦记的潜力,但是要在更为成熟的业界站稳脚跟,公司还需要更多专业人才。于是,二儿子李惠雄和姐姐很快也在1982年加入公司。李惠雄回来时,李锦记在美国只有三个员工,4万美元现金。而在李惠雄的操持下,李锦记产品开始热销北美,1986年李锦记设立纽约办事处,1991年,李锦记第一家美国工厂在洛杉矶建成,70%的产品销售美洲市场。

三子李惠中也是这样进了公司,而排行最小的李惠森和他的哥哥们却有所不同。他在其他公司转了一圈后再加入到了家族事业,当然,三个哥哥对李锦记的全力以赴让他有精力涉猎其他行业。李惠森刚回到香港的时候担任人力资源和财务管理工作,但他爱尝试和冒险的个性逐渐体现出来。他当时认为,李锦记已经到时候在本业之外一展拳脚了,1990年李锦记在香港开了连锁的中餐馆――12间“健一小厨”饮食店。次年又开了物业公司。1992年他们和广州第一军医大学合资,设厂生产中草药保健品。

“高峰期间一度同时做7项工作,这不代表我厉害,一心用七项顶多拿60分,专心致志才能获得90分。”李惠森说,后来为了集中业务,他们出售了连锁餐厅,转而独资保健产品,包括中医药物、保健食品、日常护理和护肤品。

第四代成员李惠森:

李锦记家族追求的是家族延续。我认识一个企业家,对他而言,延不延续不重要。他开发出四个企业出来,然后交给四个儿子来做,慢慢就会分开经营,实际上已经分家了。他的儿子们等于又处在他们第一代一样的状态。所以每个家族他们的梦想、目标和价值观会影响到他们怎么去经营他们的企业。比如我们积极于去培养我们的第五、第六代来接班,但有些企业并不会去想,他们觉得太复杂了。另有一些家族企业不相信延续是可能的,认为我们花那么多时间,去开家庭会议,完全是浪费时间,他们的理念跟我们不同。这样区别和个人的价值观有很大关系。很多人就是“我”大于“我们”,即家族事情不重要,“我”最重要。

我们下一代出国念书,不可能一回来就做总经理,一定要在外工作三五年,再让他们回来做。如果做得不好,和其他员工一样开除,不会因为你是家族成员而网开一面,这已经明文规定下来的。我们的观点是,在还没有发生问题之前,就防患于未然。我们也去过很多企业,比如有些两兄弟已经做了十几年,然后问我们有什么办法解决,我们也没办法,积习太深了,已经没法改变了。在许多事情还没有发生之前,就必须做好准备。所以我们家族宪法内容很多并不是针对当下问题的,而是给我们第五、六、七代的,我们现在开那么多家族会议是准备未来的。

家族成员的角色扮演

家族成员对企业的所有权既是福分也是箍咒。拥有成功事业的家族知道所有权的潜在危险,因此无一例外地建立起制衡系统,让家族成员能在这个体系下,在三方面发挥家族角色的功能:所有权,广义的监督权和管理责任。没有任何一个家族,一代接一代地生出最能干、最称职的高级经理人。

1988年,李锦记集团入驻位于香港城郊的大埔工业园,以此庆祝集团的百年诞辰,并继续扩展它的市场版图,在世界几乎每个角落,现在几乎都能看到李锦记独特的金色桥形的商标。如今李锦记在中国大陆、香港、美国、马来西亚都设有生产厂,产品风靡80个国家,员工近3900人。更成为中国知名畅销的调味品品牌,全球第一的蚝油品牌。

李文达父子五人的齐心协力使得李锦记发展神速,父亲李文达似乎永远有源源不断的商业灵感,加上几个儿子正值盛年,专业学识过人,李锦记始终能够推陈出新,营销手段也是层出不穷。四个儿子在李锦记各司其职:长子李惠民是酱料集团主席,二子李惠雄是美国公司的主席,三子李惠中是中国公司主席,幼子李惠森是健康产品集团主席。四个儿子尽管职责各异,但酬劳相同。

随着公司规模、经营性质和接班问题等方面的变化,李锦记的管理模式也有所调整。2005年李锦记的董事会除了父子五人之外,还请了普华永道和香港贸易发展局的资深顾问来做非执行董事。2006年董事会成员会增至7人,请两位有CEO经历的人才来帮助打理规模日见壮大的业务。

第四代成员李惠森:

每个家族成员自己的角色一定要清楚。在我看来,家族公司有四个角色:家族成员、股东、董事和管理层,许多家族公司最大的问题是家族成员没有正确区分这四个角色。家族成员每天都在饭桌上召开家族公司董事会,因为他们既是股东,又是公司董事,甚至包揽管理者的角色。我们的家族在努力区分这四个角色。

我们家族委员会的核心成员,并没有完全进入董事会,比如我母亲与姐姐就不在董事会。目前,已经有两位非执行董事不是家族成员,其中一位是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的退休高级合伙人,还有一位是香港贸易发展局的退休局长,他们也是公司内核委员会的成员。我们未来的规划是派家族的精英分子进入董事局去影响、保持家族控股,管理方面却要请市场上最棒的精英。

在我们看来,公司只是家族的一部分,我们关注家族怎么延续。我们目前有一个家族委员会,它领导李锦记集团、家族办公室和家族基金,委员会的核心成员有七人:我的父母以及我们五个兄弟姐妹,家族委员会每三个月开一次会,每次会议持续四天。在家族委员会上,我们不谈经营,主要讨论“家族宪法”、家族价值观,以及第三、第四代甚至是第五代的培训。

不可逾越的“族规”

每一个长寿家族真正难以撼动的,是隐藏在企业、资产背后的家族集体使命感和核心价值观。

李惠森还在年幼时,就受到来自父亲“思利及人”理念的浸淫。很多商业洽谈的场合,父亲都会带他一起去,让他慢慢体会“经商之道”:只有自己首先诚信才有互信,只有站在对方立场考虑问题,才能在生意往来中真正实现双赢。虽然还年幼,但“做生意要长久、要持续”的意念,已经在心中扎根了。

经历了从小到大的耳濡目染,到十几年前李惠森开始主掌南方李锦记的时候,李文达第一时间以自己亲笔书写的一卷长篇字幅相赠,上书“至乐莫若读书,至要莫若教子。寡思乃能习静,寡营始可养生。……修身岂为名传世,做事为思利及人。名美尚欣闻过友,业隆不废等身书。业高乎众志岂满,泽及于人功不虚。立定脚跟撑起脊,展开眼界放平心。”这些对联包括了处世之道、家庭教化、修身励志以及事业进取等人生追求的各个层面。李惠森从中体会出了父亲的良苦用心。“思利及人”这一家族传统顺理成章成为了南方李锦记的核心价值观。

李文达一方面让子女从小接受西方思想文化的冲击,允许子女去尝试一些冒险运动来磨炼自己的意志,比如李惠森因滑雪而多次入院,却仍然敢于冲下世界最大的滑雪场中最高难度的滑道;但另一方面,他又以浓郁的东方传统文化观念来教育子女,并极其注重家庭伦理的教化。

李文达很早就在家族里定下一条规矩。子女完成学业之后可以回来家族公司工作,但是必须遵守两个约定:第一,结婚后只能有一个家庭(太太),如果多一个家庭(太太),就要退出董事局;第二,不能离婚,离婚就意味着会有第二个太太,那么也要离开董事局,不能再加入公司,股份可以保留,但是不得参与任何决策。

之所以如此强调这一点,因为李文达“见得太多”:“很多家族都是以生意为核心,结果家族出了问题,生意跟着受挫;而李锦记却始终以家族为核心,只把生意看成家族的一部分,认为家庭不和睦,事业就会散掉。”家族的团结和睦,正是隐于背后支撑着家族事业的重要支柱。

第四代成员李惠森:

这个价值观是我父亲很早去台湾时从一位老人的对联中抽取出来的,我从小就接触,小时候更多是如何去理解,现在则是在想怎么去实践。经历过学、做、教的过程。现在谈很多的企业文化,但是理解和行动还是有一定的不同的,我们现在做的很多事情,就是想要怎么去把这个观念行动出来。做的过程中就会有教,教我们的下一代和同事,这就是管理上的东西。

一个企业要成功,一定要心一致。家族、企业就像打仗一样,你的战友和你心一致,赢的机会就会很大,所以我们就要定一个共同目标。目标也有很多种,有的老板会说,要做到几百亿,一起去做,我们不要这种目标。我们目标中,首先是要参与,然后是共识,最后统一口径,确定目标。所以有了目标之后,事情才会顺利,这对我们家族的发展更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