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谈音乐欣赏课的德育功能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谈音乐欣赏课的德育功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音乐作品从史前起就具有德育功能,在倡导以德治理国家的今天,德育在音乐欣赏课中的体现显得犹为重要。本文从分析德育的本质出发,阐述了音乐作品的德育功能,并指出音乐欣赏课是音乐作品发挥德育功能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音乐;音乐欣赏;德育;途径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音乐欣赏课作为公共选修课,已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它拓宽了学生的音乐视野,给学生以美的感受,美的教育,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鉴赏能力。还能陶冶情操,唤起更多对生活的热爱、对人生的理性思考。自古以来,音乐教育在培养和发展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良好的道德情操方面就有着重要的、不可忽视的作用。音乐欣赏课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不能忽视了它所具有的另外一个重要功能,即德育功能。尤其是在倡导”以德治理国”的今天,德育在音乐欣赏课中的体现显得犹为重要。

何为德育?德育指道德教育,它是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1]。司马光说“德是才之源”,高尚的人格是成材的基石,没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再有才的人也不能称为人才。德育的意义就在于引导人们不断地完善自己、提升自己,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这意味着德育必须把道德的先导性融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只有这样,德育才能成为人全面发展的本质需要,才能成为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2]今天的学生,是明天的栋梁,国家建设的成败取决于一代人才的成长,能否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关键在于今天的教育事业。大学作为培养德才兼备人才的基地,关系国家的未来,德育任重道远。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是人类的一种特殊“语言。”它用其独特的方式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和精神品质,反映社会现实生活。古希腊和中国古代哲学家们一直强调音乐在管理国家、组织社会生活、形成社会需要的道德、精神及人们的心理情感中具有很强的作用。优秀的音乐作品,有强大的感染力,可以鼓舞斗志,振奋精神,激励人们奋发向上。《国际歌》在鼓舞人的斗志上曾发挥过巨大的作用。我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以及社会主义各个历史时期,都有许多优秀的歌曲,鼓舞人们投入斗争洪流,去夺取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1996年,在全国第六次文代会上演唱了一曲《夕歌》:“光阴似流水,不一会儿,课毕放学归。我们仔细想一回,今天功课明白未?老师讲的话,可曾有违背?父母望儿归,我们一路莫徘徊。将来治国平天下,全靠吾辈。大家努力吧!同学们明天再会。”这是主席在扬州市东关中心小学就读时的校歌。五四前后,这样的“学堂乐歌”在思想启蒙方面曾给予当时的青少年学生以深刻的影响。曾激励了无数老一辈革命家怀着炽热的报国之心,立志发奋学习,长大后报效祖国和人民。这支有着近80年历史的老歌,今天听起来依然富有时代气息、催人奋进。

音乐是一种用语言文字难以表达的美的艺术。音乐的特殊性在于它是通过优美、动听的旋律而激起心灵的浪花,激励学生奋发向上。音乐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荀子说:“乐者,治人之盛也”,它使人“耳目聪慧,血气平和,移风易俗,天下皆宁”。 这就是说音乐具有改变社会风气的力量。据资料介绍: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悉尼铁路局对少数人在火车站随意涂抹破坏公共设施的行为屡禁不止,他们采用了种种防范措施,成效不大,每年铁路局要花大约一千到一千五百万澳元进行修复。在无可奈何中,铁路局决定试验一个听上去让人发笑的新方法,就是在火车站播放古典音乐。连续六周中,铁路局在五个站点播放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莫扎特的歌剧《魔笛》选段,勃拉姆斯的《匈牙利舞曲》等古典音乐。出人意料的事情发生了,这些站点中破坏公物的行为大大减少,有两个车站完全消灭了此种现象,优雅的古典音乐战胜了破坏性。这五个火车站的维修费用与上一年同期相比下降了四分之三。这表明一个人经常接触优美纯洁的音乐,可以对他的道德情感的净化与升华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使之逐渐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3]

音乐作品作为人类几千年的文明积淀,要让人在对其欣赏中发挥德育作用,必须通过有效的实施途径。音乐欣赏课无疑为德育的实施提供了一个平台。在音乐欣赏课的教学中,通过课堂欣赏的形式,将大量优秀的音乐作品辐射到学生当中,培养学生审美观念,提高他们理解美、鉴赏美的能力,从而帮助学生知善恶、识美丑,进一步塑造他们美的心灵。

在选择作品时,应侧重具有较高思想性与艺术性的优秀作品,在具体赏析作品时,教师应适当侧重音乐作品本身具有的教化内容。通过对作品背景资料的介绍,思想主张的讲述,逐步阐释德育。在边听边赏析中进行。讲述中,教师要融入感情,营造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带学生进入思考。同时不能忽略对作品意境的鉴赏,不能为德育而说教,要强调渗透作用,整个欣赏过程在循序渐进中完成。这个阶段教师的讲解引导占主导地位,学生随着教师的引导进入状态,整个欣赏过程在不自觉中进行,不能让学生有抵触情绪。这样由作品展开联想,然后联系实际,说明它所蕴涵的德育意境。如:在欣赏古曲《高山流水》时,首先让学生在安静的氛围中倾听美妙的琴音:琮声响的山泉,潺潺的小溪,滔滔的江水。听完后趁学生还沉静在高山流水的美妙意境中时,即时分析作品的内涵:作品通过对高山、流水各种动态的描绘,热情赞美了祖国的壮美山河,表现了一种胸襟开阔、百折不回的精神境界。然后再进一步引出“俞伯牙摔琴祭知音”的典故,从而使学生感悟对友谊的珍视。

道德不象法律具有强制的约束力,更多的来自个人的内心体验。音乐欣赏课的德育作用不一定立竿见影,但确是潜移默化的。艺术体验与道德体验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是善与美的统一。表现为一种共同的体验活动。.在课堂上通过欣赏、体味使学生受到情感的感染,从而引起他们对人生、对爱、对奉献的理性思考,促使道德内化[5]。

音乐欣赏课通过对优秀音乐作品的赏析,将德育贯穿其中,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学生的心田,确实能起到意料之外的作用。可以使一批人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甚至影响他们的一生。音乐作品通过欣赏课的形式将被动的道德认识转化为一种自觉参与的情感体验活动。让学生“吸纳”并从中受益,从而确立了音乐欣赏课与德育的互动关系。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受到鼓舞,音乐的教育作用在不知不觉中便传达给了学生。

音乐作品所承载的道德知识是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来进行的。因此授课时,与通常的德育课有着本质的区别。德育不是音乐欣赏课的终极目标,但可以为德育承载一些内容,但不可能是全部。因此,教学过程中把握一个“度”非常重要,既不可照本宣科地说教德育,无寓无乐,也不能置德育于不顾,要将德育贯穿在音乐欣赏课中,适可而止,相得益彰。

总之,音乐作品所承载的道德知识是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来进行,音乐欣赏课的道德功能是显而易见的,其独特的授课方式,更能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情感得到升华,从而使道德知识上升为情感体验。从“入境”到“入心”,最终使道德内化为心灵的自律。它的德育功能应该得到普遍重视,使更多的学生从中受益[6]。

参考文献:

[1] 王玄武等著:《比较德育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73页

[2] 卢世林。《从道德的本原看德育的本质(观点)》 人民日报,2005-08-12

[4] 王巧玲。浅谈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3]《欣赏型德育之──音乐教育中的德育渗透》 www.省略/info/33950-1.htm

[5][6] 陈红帅《试析美术欣赏课的德育功能》科技信息 2007 .9 第3页